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23期:第04版 专题

我们共同见证

——陕西工人报融媒体上线暨通讯员培训班开班仪式侧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部分员工合影留念

用手机记录陕西工人报融媒体上线

“5、4、3、2、1……”随着主持人和现场通讯员的倒计时,陕西工人报融媒体在大家的呐喊声中正式上线!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通讯员拿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企业职工:报纸对我们有指导作用

“真没有想到今天的通讯员培训班还有陕西工人报融媒体上线仪式,太令人震撼了!”在现场和200多名通讯员共同见证陕西工人报融媒体上线仪式的陕煤建设集团矿建三公司的王少华说。王少华是第一次参加本报通讯员培训班,她感慨地告诉记者,之前也参加过类似的培训班,但还是第一次参加规模这么大、规格这么高、讲师实力庞大的培训班。

王少华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原因,她平时在单位就十分关注《陕西工人报》,有些文章对自己的工作也很有指导意义。由于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她同时也关注了本报的微信公众号,每次推送的文章,她都会在第一时间阅读。“总之觉得很方便,能随时随地阅读到《陕西工人报》。不像过去,在报纸上看到的文章,需要剪贴下来,或者压在玻璃板底下。现在不用那么麻烦,喜欢的文章,手机上一键就可以收藏……”

省劳模:一路走来有陕工报陪伴

2012年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的周清涛,这次也是第一次参加通讯员培训班。不过,他现在的身份已经是商洛市商州区总工会经审委主任。在2014年9月之前,他还是山阳县秦鼎矿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在这之后,他成为商洛市以劳模身份考上公务员的第一人。曾经被分配到商州区经贸局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调到区总工会。

提起自己能考上公务员的事,周清涛称最大的秘诀就是学习。而《陕西工人报》给他的帮助很大,特别是上面刊登的一些一线职工的成长经历和励志故事,对他很有启迪。在秦鼎矿业有限公司的那些年里,《陕西工人报》都是他最好的学习帮手。“现在到了区总工会,报纸对我更重要了。”周清涛说。

周清涛告诉记者,回顾近年来从企业职工到劳模再到公务员的成长道路,他特别感谢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给予自己的荣誉,让他的人生更加精彩!而《陕西工人报》则是他精彩人生道路上的助力器,他要感谢这张报纸,一路走来,有《陕西工人报》的陪伴!

工会干部:这就是我们的知音

“我绝对是咱陕工报的铁粉了!”在现场参加培训的咸阳市秦都区总工会干部崔巧玉说。小崔称自己一直是工会报刊的密切关注者和忠实读者,还给报纸投了很多稿件。“每次稿件刊发后,对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小崔说,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单位工作的宣传。“每次稿件刊登后,我总会拿出原稿和见报稿作比较,从中找到了写作的方法。”小崔坦言,《陕西工人报》就是工会工作者的知音和良师益友。在此次上线仪式上,小崔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起集赞消息,很快就集了近100个赞。

和小崔一样,来自镇安县总工会的项玉燕也是一名年轻的工会干部,她和小崔有着一样的感受。她说,特别是听了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剑和王琴茹社长的讲话后,对陕西工人报融媒体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工会宣传工作有了新的定位和方向,回去以后会把自己这次掌握的信息传达给同事,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专家学者:媒体融合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省资深媒体人钱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陕西工人报融媒体在媒体改革大潮中趁势作为,很值得学习。钱江说,任何时刻,媒体的融合,都不是简单的应用新技术,增加新平台与渠道,以及进行架构和组织上的合并优化。重要的是采编、发布、管理、技术、运营等系列的革故鼎新,还要以“人”为中心,要进行内在的体制机制、用户体验、激励措施等方面的改革融合。

钱江同时认为,在新的时代,作为我省首家省级工会报刊能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嵌入多种媒介之间并与其频繁互动,向大众分享内容阅读和娱乐互动体验,这是很难得的,也彰显了工会报刊的担当和责任。

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项目执行部长,陕西“一带一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张国柱说,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祝愿《陕西工人报》能把握机遇,趁势而上,有所作为。

本报记者 兰增干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