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故乡
读孙频《以鸟兽之名》佳作推荐
孙频的新作《以鸟兽之名》讲述了三个与阳关山有关的故事,在主人公追寻故土的途中,动物、植物、文物和乡邻都隐藏着故土的信息,将他们身上所有的故事拼凑在一起,那是时间赋予阳关山的改变,以及想要回却回不去的故乡。
《以鸟兽之名》给人印象最深、冲击最大的是出入山林的山民们,不管是主动走出,还是被动迁徙,他们的魂始终在山林里,山林里的鸟兽牵挂着他们,他们也始终牵挂着山林里的一切。无论生活环境如何改变,山下的物质生活如何丰裕,始终不能改变深入骨髓的思想和习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带给他们的烙印,一生如影随形。
大抵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的故乡,在许多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看到故乡的身影,可以是现实的映射,也可能是虚构的地标。文字虽然无声,但总能在文字深深浅浅的地方探寻来自故乡的讯息,在我们穿越山海之后,终能抵达精神的故乡。
对于文学的故乡,孙频曾如此表示,在写作最初,她也想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地图,但写着写着,她发现根本无法在一个孤立的地域完成所有的故事。生长在山西吕梁山,求学于甘肃兰州和北京,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的她辗转多地,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过往的创作中,她将人物自身的命运处境带入城市、大学、办公室,故乡吕梁山只是一个模糊了界限的地域,放置于其他地域里。但仔细阅读,却能发现孙频笔下个性鲜明的人物背后总有她故乡的身影,以及故乡无可替代的体验。
孙频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方言,一声乡音总能唤起对故乡最深的思念,也能唤起异乡游子的离愁;山林风貌的描绘,是一草一木对她诉说乡民的故事,故事里有我们共同的牵挂;故事里有故土文化的寻根,或是我们所不知晓的,或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或是我们性格中缺少的,当我们一走近那段过往和荣誉,总会燃起希望之火和理想之光。孙频的叙述并未让人沉溺于故乡情节,无限放大故乡的美好。她笔下的故乡,有缺憾也有瑕疵,她未将伤疤描述成花朵,将眼泪修饰成清泉,而是透过生活在山区和村落里的小人物身上,无限真实地呈现故乡原本的模样。
模糊了边界的吕梁山是属于孙频的,哪怕人已经疏离和陌生,父母旧友像是被笼着一层轻雾一般,似近还远,她终究在远离故土后认识了自己的故乡。而我们也在她的文字中看见了故乡的模样,爱它、恨它、逃离它,但永远无法摆脱它。□李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孙频的新作《以鸟兽之名》讲述了三个与阳关山有关的故事,在主人公追寻故土的途中,动物、植物、文物和乡邻都隐藏着故土的信息,将他们身上所有的故事拼凑在一起,那是时间赋予阳关山的改变,以及想要回却回不去的故乡。
《以鸟兽之名》给人印象最深、冲击最大的是出入山林的山民们,不管是主动走出,还是被动迁徙,他们的魂始终在山林里,山林里的鸟兽牵挂着他们,他们也始终牵挂着山林里的一切。无论生活环境如何改变,山下的物质生活如何丰裕,始终不能改变深入骨髓的思想和习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带给他们的烙印,一生如影随形。
大抵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的故乡,在许多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看到故乡的身影,可以是现实的映射,也可能是虚构的地标。文字虽然无声,但总能在文字深深浅浅的地方探寻来自故乡的讯息,在我们穿越山海之后,终能抵达精神的故乡。
对于文学的故乡,孙频曾如此表示,在写作最初,她也想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地图,但写着写着,她发现根本无法在一个孤立的地域完成所有的故事。生长在山西吕梁山,求学于甘肃兰州和北京,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的她辗转多地,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过往的创作中,她将人物自身的命运处境带入城市、大学、办公室,故乡吕梁山只是一个模糊了界限的地域,放置于其他地域里。但仔细阅读,却能发现孙频笔下个性鲜明的人物背后总有她故乡的身影,以及故乡无可替代的体验。
孙频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方言,一声乡音总能唤起对故乡最深的思念,也能唤起异乡游子的离愁;山林风貌的描绘,是一草一木对她诉说乡民的故事,故事里有我们共同的牵挂;故事里有故土文化的寻根,或是我们所不知晓的,或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或是我们性格中缺少的,当我们一走近那段过往和荣誉,总会燃起希望之火和理想之光。孙频的叙述并未让人沉溺于故乡情节,无限放大故乡的美好。她笔下的故乡,有缺憾也有瑕疵,她未将伤疤描述成花朵,将眼泪修饰成清泉,而是透过生活在山区和村落里的小人物身上,无限真实地呈现故乡原本的模样。
模糊了边界的吕梁山是属于孙频的,哪怕人已经疏离和陌生,父母旧友像是被笼着一层轻雾一般,似近还远,她终究在远离故土后认识了自己的故乡。而我们也在她的文字中看见了故乡的模样,爱它、恨它、逃离它,但永远无法摆脱它。□李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