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24期:第03版 企业瞭望

延长石油:塞上崛起的“石化航母”

——随“砥砺奋进、国企担当”中省新闻记者团赴陕北采访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延长石油在榆林靖边建成的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中省新闻记者团在榆能化采访

7月4日,西安,大雨。作为省网信办、国资委等单位主办的“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砥砺奋进、国企担当”新闻采访团的一员,记者跟随30多家中省媒体出发,走进位于榆林靖边县的延长石油集团所属的采油、炼油、能源化工等主要骨干企业。

对于此次靖边之行,很多记者充满了期待。在他们不少人印象中的陕北应该是黄沙漫天、尘土飞扬的地方,可当汽车驶入靖边县境内时,在晴日下,映入眼帘的是遍布山梁的风力发电设备,红色的采油机格外醒目。漫山的绿植、甚至碧波荡漾的泸河,彻底颠覆了他们对靖边、对陕北的想象和认知。

埋头苦干 百年老店生机勃勃

清末的1905年,延长石油开始勘探。1907年,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从此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曾为他们题词“埋头苦干”。如今,经过几番体制变迁,延长石油已经发展成为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多种资源勘探开发、清洁转化、高效利用一体化综合发展的大型综合能源化工企业。

作为陕西最大的清洁燃油供应商,延长石油在延安、榆林两地拥有产能总规模超过2000万吨炼油生产能力。

“让每一滴油、每一方气更有价值”。通过更先进的工艺技术,近乎严苛的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使汽柴液总收率接近90%,装置技术水平、工艺及收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延长集团始终坚持以能源化工为主体、以科技产业化和产融结合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集石油全产业链、油气煤特色化工、能源综合供应、多元化发展四大板块为一体的产业模式,推动油气煤化电一体化耦合发展。2007年,成功跨入国家千万吨级大油田行列,并连续11年保持千万吨以上规模稳产。

7月5日,在回答本报记者靖边石油开采年限问题时,该集团科技部王部长说:“稳产千万吨可以保持20年以上,开采期限能够再延续达到百年以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科技创新 “磨刀石”上创出千万吨油田

王部长的底气,来自延长人的科技创新。

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共9项,获授权专利1000余项,发明专利330余项……一个个关键词载入延长石油集团发展大事记,镌刻着延长埋头苦干的足迹。

从资源依赖型企业转型成创新驱动型、科技支撑型企业,延长石油集团正在发生着质的蜕变。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科研人员2500余人,形成了天然气勘探开发、煤气化热解等一批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延长石油跨入全国千万吨级大油田,被视为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奇迹。国际上把渗透率小于50毫达西的油田划为低渗透油田,而延长石油近90%的油气田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为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其开采难度堪称世界之最,素有“磨刀石”和“青石板”之称。

这种“低品位”的石油资源常被人比喻为“鸡肋”。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客观环境下,延长石油创新发展了特(超)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替渗流理论,提出“适度温和”注水开发理念,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发明自适应性凝胶深部调剖体系,实现了“注得进、堵得住、堵得准”,形成低渗透油藏注水配套工艺技术,硬是实现油田高产和稳产,达到了千万吨原油产量。

“水平井开发技术是解决延长石油当前常规井开发‘多井、低产、低效’问题的有效手段。”延长石油靖边采油厂油田公司总地质师郑忠文说,自2010年以来,延长石油水平井开发技术实现了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早起摸索到规模开发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延长油田水平井钻完井、射孔、压裂、井工厂等特色技术。

延长石油自主开发的煤油共炼成套工业化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截至目前,我们累计申请专利97项,获得专利授权51项,并获得‘中国石化行业化石碳氢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煤清洁高效转化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授牌。”延长石油集团碳氢研究中心副主任霍鹏举对记者如是说。

延长石油近年来投入巨额科研资金,已实施了30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前瞻性技术研发、中试与工业示范项目。目前已在特低渗油气田勘探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多个技术领域实现单项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创新。

匪夷所思 废水居然实现“零排放”

企业要发展,环保当先行。

谁都知道传统的重化工污染、耗能耗水。这些对于缺水干旱、生态脆弱的陕北意味着什么。然而,延长石油集团秉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耗资10亿建成了全国首个废水工业分盐装置,实现了规模最大的废水“零排放”系统。在延长石油集团榆能化工业园,多介质过滤器、外压式过滤器、R01反渗透、工艺压缩空气储罐等装置正在工作当中,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经过这些装置的处理,最终将实现净化处理回收再利用。

为实现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榆能化建成污水处理、回用水处理、废碱液处理和再生水处理场。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小时900立方米,回用水处理为每小时2200立方米。再生水厂工艺设计处理水量为每年700.8万立方米,回用水站排水与废碱液生化水混合进入达标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脱盐水站排水进入树脂再生液处理系统,源水混合后经一级浓水再处理净化,出口水作为循环水补水回用,浓水最终经多效蒸及压滤发系统结晶成硫酸纳与氯化钠盐粒,从而达到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的净化处理和回收利用。

该系统投入使用三年以来,累计处理废水1500万吨,将“零”排放从理论变为现实,真正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中煤榆能化公司总经理李伟告诉本报记者,如今环保部门早将厂区的排水口用水泥封掉了,榆能化作为国内第一个不排水的能源化工企业,开创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理念。

综合利用 熔煤、油于一炉而炼

在延长石油集团榆能化工业园,一项全球首套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让世界看到了延长人的智慧。

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煤、石油(渣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的新理念,有效弥补了传统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和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不足,碳氢互补的理念也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2014年7月,这座全球首套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一次性试车成功,通过14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碳氢互补的理念变为现实,延长石油所追求的能化加减法(做足资源利用效率的加法和环境影响的减法)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这里,能源转化效率、碳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大幅减少,偌大的园区没有一个废水排放口,延长石油靖边园区项目也被联合国选定为“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

2016年6月,延长石油“煤油气综合利用工艺技术集成优化开发及工业应用”科技成果在京通过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延长石油集团科研团队通过国内外14项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合成甲醇专利技术,将碳氢互补的理念成功变为现实,实现了传统煤油气化工三种工艺技术的深度耦合、高效集成,充分依靠科技创新探索出来一条煤油气综合利用的成套技术,开创出来一套煤油气综合利用的新型发展模式,创出了一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必将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一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如今,煤油气综合利用这一新的产业模式已经写入了国家能源“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在推进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方向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在延长石油集团榆能化工业园,每时每刻,乌黑的煤炭和石油(渣油)、天然气三种不同的资源上演着高科技的魔术,三种资源美妙相会,碳氢元素巧妙互补,最终聚合出洁白剔透的聚烯烃颗粒,在黑白之变中实现了初级资源向高端化工产品的华丽转型。

记者在延长中煤榆能化公司总经理李伟的引导下,走进聚乙烯包装线,只见每袋25公斤的优质产品鱼贯而出,自动灌装、封口,自动垒成40袋重量为一吨的垛子,立即装上停放在专用线上的火车,运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而这些工艺、设备多出自国内设计,硬件设施建设多是省内石化建等单位。不由让我这个老工人报记者为陕西家乡的能工巧匠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和赞叹。

根据李伟的描述“到‘十四五’末,将努力把榆能化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煤油气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创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能源化工企业。”

一花知春 延长的明天令人艳羡

在短短两天的采访中,每走一矿一厂,都有强烈的震撼感:采油场上,他们将炼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当做采油的催化剂,注入地下,既解决了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损害,又提高了石油的产量。

在榆林炼油厂,一座座新建的炼塔高矗,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曹德全厂长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全厂1700多名职工,每年给地方贡献税收就达50多亿。

榆林能化公司是个年耗水千万吨的“水老虎”,由于综合利用,将原材料“吃干榨净”,这么一个投资275亿、全厂占地达7平方公里的巨无霸企业,全厂居然没有一个污水排口,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艳阳高照下,穿着防静电的延长工装的记者,在短短的行程中来去匆匆,不免有些走马观花之憾。改变中省媒体印象的不再是陕北黄沙漫天、尘土飞扬的想象,而是如今绿色扑面,湖光荡漾;更震撼的是塞上靖边,一座现代化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已经建成,它已经和正在彻底改写了陕西乃至中国的工业版图,而且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以自己的独特创造,在世界能源变革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记者 郝振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