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58期:第04版 憩心亭

走上幸福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吴利强

儿时的我生长在农村,小学毕业后要去10里外的邻村上初中。

记得有一年夏季雨水特别多,一下就是一周多。那些天上学,我除了背上书包外,还得撑一把雨伞、穿一双高筒雨鞋才可上路。坑洼不平的土路经过一连几天雨水的浸泡之后,人一旦踏上去立刻就会陷入泥窝,泥巴沾满鞋面,想要抬腿迈步非得使劲不可,因为雨鞋被烂泥牢牢地吸住了。为了赶路,我心急如焚地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泥泞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着,雨水和着汗水浸湿了我的衣背。原本在晴天顶多20分钟就能到达的路程,在雨天竟要走40分钟,因此,我在雨天上学难免常常迟到。为此,那段不光彩的日子也成了我人生中抹不去的记忆。

乡村的土路不仅给上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不便,更给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民们制造了麻烦。夏收秋播本身是件苦力事,特别是遇到雨季,庄稼里的农活非得用力气和汗水来换不可。原因很简单,因为路难行。试想,三四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从松软的田地里拉出一架子车玉米棒,摆在面前的又是一条大坑小窖的烂泥路,有些车辙里积满了雨水,只要架子车一陷进去就别想再拉出来。如果离村子近些,全家人加把劲很快就拉回来了,可那离家三五里远的呢?在那坎坷不平、一不小心就会翻车的道路上,我是真切感受到了劳动的艰难与辛酸,也实实在在懂得了什么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考上高中后,我告别了乡村,去县城上学,后来又参加工作。从此,便很少回老家。

日月如梭,二十年一晃而过,当我再次回到家乡,踏进久违的乡村时,竟然让我耳目一新。往日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早已变成了平直整洁的水泥路面,不仅村与村之间被宽阔的水泥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就连村庄里大大小小的街巷也都被水泥路完整地贯穿一体了。每条街道的水泥路旁都修有排水沟,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树种花,绿树红花映衬着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小楼房。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柴草粪便、垃圾杂物胡乱堆砌的村庄,也看不到下雨天污水横流、泥泞肮脏的街道。这一切的变化,怎能让我与从前贫穷落后的乡村相提并论呢?

乡村道路的硬化,改变了农村人们的生活。现在的孩子,谁还会穿着厚重的雨鞋上学;去田间劳作时,农用三轮车随处可见,即使有人拉架子车行走,也不会觉得吃力受累。自从村村通公路建成后,城乡客运比比皆是,只要你一招手,便可随时去县城、去邻村。因为道路的通畅、便利,邻里、亲戚之间的走动也越来越频繁了。公路的建设,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村建设向城镇化迈进的步伐,掌握了现代化技术的乡亲们正满怀激情,携手共建一个繁荣富强的小康农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