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模旗帜飘扬在乡村振兴主战场
咸阳市农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小记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关中平原到处是黄澄澄、金灿灿的麦田丰收图景。
咸阳市总工会推出的咸阳市农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农业劳模采风组一行,连续一周行程1000余公里,深入该市彬州、旬邑等7个市县15个村落,聚焦全国省市级15名农业劳模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广大农民朋友多种经营、勤劳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奔小康的美好夙愿。
打出创新联合体“组合拳”
在淳化县十里塬镇马家山村的苹果园里,树上刚结出带花蕊的小苹果。一条醒目的“建功十四五、续写新篇章、劳模在行动”的横幅前,挤满了十里八乡慕名而来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果农。眼下正值套袋关键期,县总工会组织县域张会民、赵小弟、马玉亮、刘海群4名省市级农业劳模,一会儿上树,一会儿套袋,结合果树长势情况和当地气候、土壤、苹果生长规律,为大家详细讲解规范套袋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知识。而这样生动有趣的劳模田间课堂,已成为咸阳塬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台台收割机在望不到边的麦田里往返穿梭收割小麦,到处呈现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市级劳模、乾县五谷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新志扎根沃土30余载,以懂农机、爱钻研出名,组建农机服务队,提升农机手技能水平。他将碎片化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走出了一条“农机+农技”的科学耕、种、收模式,并为7户老弱病残家庭常年免费耕种收割。
一名劳模就是一面旗帜
在长武县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站,一望无际的麦浪随风摇曳。一位头戴草帽、一袭白衬衫的老人显得格外耀眼,他一手拿着记录本,一手翻看着麦穗,不时埋头记录小麦品种参数。“小麦收割前,要记录3000多个品种的各项数据。”这位皮肤黝黑、清癯矍铄的老者名叫梁增基,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旱地小麦育种研究员。他是一位南方人,坚守黄土塬一个甲子年,用“粮心”育良种,解决了旱地小麦的锈、冻、倒、旱、筋、黄矮病等六大难题,培育出的“7125”“秦麦四号”“长武131”“长旱58”等品种达到3个国审、4个省审,累计旱地推广1.2亿亩,增产2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在素有“天然氧吧”的旬邑县,市级劳模、陕西德盛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爱玲和农民工正紧张忙碌地包装冷库里的“马栏红”品牌苹果。8000件10斤装的苹果整齐码垛,即将启运大连……多年来,她带领1359户贫困户摒弃传统种植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61万元,吸纳农民工1600余人就业。市级劳模、永寿县秦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伟正查看收货、运输情况。安排完手头的活儿,他就去河南洛阳洽谈中草药种子事宜,亮晃晃的光伏板下将形成“上发电、下种药”的新样板,不仅圆了“一地两用”、节约土地资源的梦想,还带动全县群众种植中药材2万余亩,覆盖县域17个行政村1550户3000多人,实现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头雁”领“群雁”伴
从永寿县城出发,翻过两个沟,来到了最远、最偏避的常宁镇何谈村。这里在省级劳模、村党支部书记徐旗成的带领下,实行“集体+农户+贫困户”自主经营、统一管理模式。栽果树、建鱼塘、种青贮玉米,并建成占地26亩的母牛繁育基地。目前,大小牛存栏428头,带动周边4个村落110户入股分红56000元。该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由2008年的2860元增至如今的16800元。走进礼泉县昭陵镇前山村,这个昔日以种植小麦、玉米、谷物为主的村落,如今道路两旁取而代之的是挂满红色果实的樱桃树、刚刚开花的御石榴树、枝叶满架的葡萄树。省级劳模、村党支部书记赵中友引导村民争当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了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产业带动务工人员2000人次、24户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去年,市总工会通报表彰了省级劳模武军社创办的秦都区鑫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家全市农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先进集体。下一步,我们将召开联合体工作推进会,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举措,点燃乡村振兴领军的新引擎,让劳模旗帜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咸阳市总工会领导表示。
□高强 西滨 珂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关中平原到处是黄澄澄、金灿灿的麦田丰收图景。
咸阳市总工会推出的咸阳市农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农业劳模采风组一行,连续一周行程1000余公里,深入该市彬州、旬邑等7个市县15个村落,聚焦全国省市级15名农业劳模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广大农民朋友多种经营、勤劳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奔小康的美好夙愿。
打出创新联合体“组合拳”
在淳化县十里塬镇马家山村的苹果园里,树上刚结出带花蕊的小苹果。一条醒目的“建功十四五、续写新篇章、劳模在行动”的横幅前,挤满了十里八乡慕名而来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果农。眼下正值套袋关键期,县总工会组织县域张会民、赵小弟、马玉亮、刘海群4名省市级农业劳模,一会儿上树,一会儿套袋,结合果树长势情况和当地气候、土壤、苹果生长规律,为大家详细讲解规范套袋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知识。而这样生动有趣的劳模田间课堂,已成为咸阳塬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台台收割机在望不到边的麦田里往返穿梭收割小麦,到处呈现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市级劳模、乾县五谷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新志扎根沃土30余载,以懂农机、爱钻研出名,组建农机服务队,提升农机手技能水平。他将碎片化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走出了一条“农机+农技”的科学耕、种、收模式,并为7户老弱病残家庭常年免费耕种收割。
一名劳模就是一面旗帜
在长武县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站,一望无际的麦浪随风摇曳。一位头戴草帽、一袭白衬衫的老人显得格外耀眼,他一手拿着记录本,一手翻看着麦穗,不时埋头记录小麦品种参数。“小麦收割前,要记录3000多个品种的各项数据。”这位皮肤黝黑、清癯矍铄的老者名叫梁增基,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旱地小麦育种研究员。他是一位南方人,坚守黄土塬一个甲子年,用“粮心”育良种,解决了旱地小麦的锈、冻、倒、旱、筋、黄矮病等六大难题,培育出的“7125”“秦麦四号”“长武131”“长旱58”等品种达到3个国审、4个省审,累计旱地推广1.2亿亩,增产2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在素有“天然氧吧”的旬邑县,市级劳模、陕西德盛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爱玲和农民工正紧张忙碌地包装冷库里的“马栏红”品牌苹果。8000件10斤装的苹果整齐码垛,即将启运大连……多年来,她带领1359户贫困户摒弃传统种植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61万元,吸纳农民工1600余人就业。市级劳模、永寿县秦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伟正查看收货、运输情况。安排完手头的活儿,他就去河南洛阳洽谈中草药种子事宜,亮晃晃的光伏板下将形成“上发电、下种药”的新样板,不仅圆了“一地两用”、节约土地资源的梦想,还带动全县群众种植中药材2万余亩,覆盖县域17个行政村1550户3000多人,实现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头雁”领“群雁”伴
从永寿县城出发,翻过两个沟,来到了最远、最偏避的常宁镇何谈村。这里在省级劳模、村党支部书记徐旗成的带领下,实行“集体+农户+贫困户”自主经营、统一管理模式。栽果树、建鱼塘、种青贮玉米,并建成占地26亩的母牛繁育基地。目前,大小牛存栏428头,带动周边4个村落110户入股分红56000元。该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由2008年的2860元增至如今的16800元。走进礼泉县昭陵镇前山村,这个昔日以种植小麦、玉米、谷物为主的村落,如今道路两旁取而代之的是挂满红色果实的樱桃树、刚刚开花的御石榴树、枝叶满架的葡萄树。省级劳模、村党支部书记赵中友引导村民争当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了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产业带动务工人员2000人次、24户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去年,市总工会通报表彰了省级劳模武军社创办的秦都区鑫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家全市农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先进集体。下一步,我们将召开联合体工作推进会,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举措,点燃乡村振兴领军的新引擎,让劳模旗帜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咸阳市总工会领导表示。
□高强 西滨 珂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