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爱的传承
□孙娟
家风,是上一代用言传身教来影响下一代的道德行为准则,更是融入血脉的一种传承。它浓缩在我们家庭成员平日点点滴滴的教育之中,又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生活的谈吐举止之上。
外婆:一盏煤油灯,一台织布机,就是勤俭持家的剪影
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外婆一家的生活也比较拮据。只有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有可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饺子。每当这时,左邻右舍的窗户里总能传来剁饺子馅的响声。那年年关,由于没分到肉票买猪肉,外婆就给妈妈、小姨和舅舅包了素馅饺子。外婆调素馅的本事一流,他们姐弟三人围着火炉吃得不亦乐乎。
那会外公在镇上的公社上班,外婆白天忙完地里的农活,得了空暇就开始织布,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做些针线活,纳个千层底布鞋或者给孩子们缝制衣服,衣服通常都是老大穿完缝缝补补又给老二、老三穿。虽然衣服有补丁,但是心灵手巧的外婆会在补丁上绣上花或者小动物什么的,妈妈和小姨出门总能引起小伙伴们的羡慕和夸赞。老屋的院子也被外婆收拾的妥妥帖帖,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地,里面种些应时的蔬菜,有西红柿、南瓜、豆角……旁边又搭了个鸡窝,养了一群小母鸡,时常能收获些鸡蛋,这些鸡蛋在当时可算是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妈妈:一本书,一张车票,再穷也要挺直腰板做人
妈妈不光继承了外婆的勤劳能干,还特别聪慧好学。她一开始在村里生产队当会计,简单的账目基本上都是口算,却很少出错。后来,妈妈通过自学考上了公办教师。由于妈妈持家有道,爸爸又肯吃苦,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也许是教师的缘故,妈妈经常会节省下来钱给我买书看,她坚信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和品性都有好处。那本《朱自清散文集》,我读了好多遍。其中有一篇散文《背影》,说的是父亲送别孩子时,对孩子那种无声的爱,像极了平日里父母对我的呵护。
多年前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县城办事。在回来的公交车上,票务员让一个孩子买票,孩子的妈妈坚持说孩子没有超过1米2,并示意孩子弓着背。看到此番情景,想着妈妈平时也很节俭,我不由地低下头缩起脖子,这时妈妈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一样,轻轻地在我背上拍了一下,小声说道:“挺直腰板,你长得高,妈妈才骄傲呢,虽然咱家没啥钱,但是该掏的钱我们一定要掏!”我感激地冲妈妈笑了笑,一下子把头抬得高高的,背挺得直直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骄傲的白天鹅。
我:一件事,一本账本,让孩子学会在取舍中成长
到了儿子这一代,生活就幸福多了,需要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也许是男孩的天性,儿子似乎对所有类型的车都非常感兴趣,在路上不管看到什么车,他都会两眼发亮,兴奋地大喊:“哇!会唱歌的洒水车过来了!”“咦,这里停着好几辆车,这个标志我认识,这辆是大众……”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家里都有小车?我们家却没有?是不是我们家特别穷?”儿子闷闷不乐地问道。我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道:“我们家当然不算穷啦,每个家庭都会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只要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有能力满足你。”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赶紧趁热打铁地说道:“儿子,你看看书桌上这些长短不一的铅笔,还有好多功能样子差不多的玩具,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浪费?以后妈妈教你学着记账,这样花的每一分钱就能做到心里有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就不买,省下来的钱可以买一些你更需要的东西,比如你最爱的天文望远镜,好不好?”儿子开心地冲我直点头说:“妈妈说的对!”从这以后,在我的帮助下,儿子一直坚持记账,不光数学口算能力提高了不少,还改掉了爱耍赖让大人买东西的坏习惯。
从外婆的“勤俭持家”,到妈妈的“挺直腰板做人”,再到我的“懂得取舍不浪费”,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吗?外婆、妈妈、我和儿子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里,全家福照片也从黑白过渡到了彩色,但唯独不变的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家风教育。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孙娟
家风,是上一代用言传身教来影响下一代的道德行为准则,更是融入血脉的一种传承。它浓缩在我们家庭成员平日点点滴滴的教育之中,又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生活的谈吐举止之上。
外婆:一盏煤油灯,一台织布机,就是勤俭持家的剪影
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外婆一家的生活也比较拮据。只有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有可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饺子。每当这时,左邻右舍的窗户里总能传来剁饺子馅的响声。那年年关,由于没分到肉票买猪肉,外婆就给妈妈、小姨和舅舅包了素馅饺子。外婆调素馅的本事一流,他们姐弟三人围着火炉吃得不亦乐乎。
那会外公在镇上的公社上班,外婆白天忙完地里的农活,得了空暇就开始织布,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做些针线活,纳个千层底布鞋或者给孩子们缝制衣服,衣服通常都是老大穿完缝缝补补又给老二、老三穿。虽然衣服有补丁,但是心灵手巧的外婆会在补丁上绣上花或者小动物什么的,妈妈和小姨出门总能引起小伙伴们的羡慕和夸赞。老屋的院子也被外婆收拾的妥妥帖帖,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地,里面种些应时的蔬菜,有西红柿、南瓜、豆角……旁边又搭了个鸡窝,养了一群小母鸡,时常能收获些鸡蛋,这些鸡蛋在当时可算是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妈妈:一本书,一张车票,再穷也要挺直腰板做人
妈妈不光继承了外婆的勤劳能干,还特别聪慧好学。她一开始在村里生产队当会计,简单的账目基本上都是口算,却很少出错。后来,妈妈通过自学考上了公办教师。由于妈妈持家有道,爸爸又肯吃苦,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也许是教师的缘故,妈妈经常会节省下来钱给我买书看,她坚信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和品性都有好处。那本《朱自清散文集》,我读了好多遍。其中有一篇散文《背影》,说的是父亲送别孩子时,对孩子那种无声的爱,像极了平日里父母对我的呵护。
多年前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县城办事。在回来的公交车上,票务员让一个孩子买票,孩子的妈妈坚持说孩子没有超过1米2,并示意孩子弓着背。看到此番情景,想着妈妈平时也很节俭,我不由地低下头缩起脖子,这时妈妈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一样,轻轻地在我背上拍了一下,小声说道:“挺直腰板,你长得高,妈妈才骄傲呢,虽然咱家没啥钱,但是该掏的钱我们一定要掏!”我感激地冲妈妈笑了笑,一下子把头抬得高高的,背挺得直直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骄傲的白天鹅。
我:一件事,一本账本,让孩子学会在取舍中成长
到了儿子这一代,生活就幸福多了,需要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也许是男孩的天性,儿子似乎对所有类型的车都非常感兴趣,在路上不管看到什么车,他都会两眼发亮,兴奋地大喊:“哇!会唱歌的洒水车过来了!”“咦,这里停着好几辆车,这个标志我认识,这辆是大众……”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家里都有小车?我们家却没有?是不是我们家特别穷?”儿子闷闷不乐地问道。我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道:“我们家当然不算穷啦,每个家庭都会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只要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有能力满足你。”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赶紧趁热打铁地说道:“儿子,你看看书桌上这些长短不一的铅笔,还有好多功能样子差不多的玩具,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浪费?以后妈妈教你学着记账,这样花的每一分钱就能做到心里有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就不买,省下来的钱可以买一些你更需要的东西,比如你最爱的天文望远镜,好不好?”儿子开心地冲我直点头说:“妈妈说的对!”从这以后,在我的帮助下,儿子一直坚持记账,不光数学口算能力提高了不少,还改掉了爱耍赖让大人买东西的坏习惯。
从外婆的“勤俭持家”,到妈妈的“挺直腰板做人”,再到我的“懂得取舍不浪费”,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吗?外婆、妈妈、我和儿子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里,全家福照片也从黑白过渡到了彩色,但唯独不变的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家风教育。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