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山体上的“蜘蛛侠”
6月26日以来,陕西大范围持续不断强降雨,导致略阳发生三十多年来最大的洪水,乐素河住家户水淹,洪水持续好几天,与外界失联两天三夜,停水停电。
紧急,紧急,前方塌方
7月12日,早上5时20分,汉中工务段乐素河站区雨量达到红色预警,桥隧工蔺志刚徒步从乐素河步行至高潭子间进行检查,刚回到车间,听说宝成线k227发生险情,连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一口的他,一路小跑7公里赶到现场,一看原来是山体护坡鼓包开裂,他和同伴便立即组织人员上山检查处理护坡活石。
突然,听到一阵巨响,离他们不远的白雀寺隧道北口上方山体有落石,他便和同伴立刻准备上山检查,此处山体陡峭,斜坡的垂直角度差不多快达到90度。蔺志刚说:“我和同伴上山时,连脚都不知道往哪里踩,一边是无处攀爬的岩石,一边是滚滚的嘉陵江,只要看一眼脚下,整个腿都在不停地抖,稍不注意,就会脚滑。”
在接下来的时间,山上的石块一直在掉落。蔺志刚和同伴下山的时候天色已晚,下去不到一小时,22时30分左右,白雀寺隧道上半座山就下来了,隧道被掩埋了一半,混着树枝和石头的泥土覆盖了钢轨,站区立即封锁。
乐素河桥隧车间副主任丁德军,工长马正杰、田欢,班长蔺志刚立即又背好安全绳,上山检查塌体,上山发现塌方上有一条长约15米的裂缝,在垂高80米的范围内有个长30米,下错50厘米左右的错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覆盖了一半的隧道渐渐地被全部盖上,白雀寺隧道口完全被淹没。
7月13日,凌晨3点半,白雀寺隧道周围人头攒动,工务、车务、电务、供电、公安等各个站段组织的抢险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山上的塌方体一直在溜,一个晚上大小塌方60余次,山下的救援工作无法开展,赶到现场的救援人员便临时在山脚下的隧道里休息。
半夜的隧道里乌黑一片,脚下的钢轨因为近期下雨较多,变得黏糊糊的,脚下不注意,随时都有可能滑倒,隧道的避车洞里又冷又湿,在现场抢险的同志们,半夜被冻醒好几次。
90后“蜘蛛侠”
等到天亮,又开始小雨,车间主任黄伟和同伴冒雨上山检查,身上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他说等到回去换衣服的时候,整个衣服都是臭的。这次,车间主任黄伟带着蔺志刚和田欢,背着40米的安全绳、安全桩和土镐、撬杆,准备先为上山开辟出一条路来。
通往山上的路,最窄的地方只能容得下两只脚,上山的路都是直上直下,往上爬的时候整个人都要趴着,用手扶着地方的杂草,整个身体保持向前倾,不敢有丝毫的晃动。
爬到塌方的地方,黄伟将安全绳的一头捆绑在离滑坡还有五六米的树上,田欢穿好安全带,固定好安全绳,蔺志刚在旁边防护安全,一手抓绳,一手握撬杆,慢慢地从滑坡边缘顺着绳下去,耳边不时响起“往下来点儿”“紧点绳”的口令,田欢一跳一跳地往十几米的峭壁下方移动,整个身体几乎悬空。
远远地看着田欢像一个“蜘蛛侠”一样,跳跃到危石旁,挥舞着撬杆,“砰”猛力戳一下石缝,再使劲撬一下,来回十几次,碎石土块哗啦啦地往下落。差不多30分钟,这一处的坡面表面危险的活石被处理完毕。
除了田欢,车间主任黄伟、工长蔺志刚,每天都要下去好几次,最多的时候一天下去五六次。
抢险的五天时间里,时晴时雨,一会艳阳高照,一会暴雨倾盆,“蜘蛛侠”们每次下去一趟,全身湿透,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根本无暇顾及,心里只有“今天的进度怎么样,今天又清理了多少塌体,什么时候能够抢通线路……”
只为多看你一眼
7月15日,汉中工务段后勤小分队又添了一名新成员,她就是汉中工务段劳人科叶静,她想来现场为抢险的干部职工送饭,也想来抢险现场看一眼她的丈夫,她说电话好几天都没有打通,即使打通了,电话那头也是说很忙,就立马挂掉了。
她的丈夫正是奋战在一线的乐素河桥隧车间主任黄伟。
“我听现场的人给我说他脚崴了,脚肿得快要穿不上鞋子了。我一听,心疼得不行,很想看他一眼……”叶静说着说着,声音变得有些哽咽。
跟着送晚饭的轨道车走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到达乐素河白雀寺隧道塌方的抢险现场,刚一下轨道车,就看到五六百名农民工簇拥而来。
叶静被安排给工友打素菜,当天晚上800多名抢险人员的晚饭,光打饭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黄伟什么时候从山上下来,他晚饭吃了没……”叶静不停地询问周围的人,一会听说黄伟下不来,一会听说要下来,叶静焦急地等待着,生怕又见不到。
“黄主任下来了。”远远地听到黄伟下来的消息,叶静赶紧打好了饭,端在手上等着,过了一会儿,满身泥浆的黄伟拖着疲惫的身子走来,一看到叶静,惊了一下,说“你怎么来了。”
叶静一边递上手里的饭,一边说:“我来看看你”。叶静盯着黄伟脏兮兮的脸,还有浑身的泥,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又急忙掏出卫生纸给黄伟擦头上的汗水和泥浆。
叶静待在黄伟旁边,看着黄伟吃完饭,直到轨道车马上要走,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五天六夜的抢险,汉中工务段抢险干部职工昼夜奋战,风里来雨里去,清理塌方17000立方米。目前抢险还在紧张进行中。通讯员马瑜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6月26日以来,陕西大范围持续不断强降雨,导致略阳发生三十多年来最大的洪水,乐素河住家户水淹,洪水持续好几天,与外界失联两天三夜,停水停电。
紧急,紧急,前方塌方
7月12日,早上5时20分,汉中工务段乐素河站区雨量达到红色预警,桥隧工蔺志刚徒步从乐素河步行至高潭子间进行检查,刚回到车间,听说宝成线k227发生险情,连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一口的他,一路小跑7公里赶到现场,一看原来是山体护坡鼓包开裂,他和同伴便立即组织人员上山检查处理护坡活石。
突然,听到一阵巨响,离他们不远的白雀寺隧道北口上方山体有落石,他便和同伴立刻准备上山检查,此处山体陡峭,斜坡的垂直角度差不多快达到90度。蔺志刚说:“我和同伴上山时,连脚都不知道往哪里踩,一边是无处攀爬的岩石,一边是滚滚的嘉陵江,只要看一眼脚下,整个腿都在不停地抖,稍不注意,就会脚滑。”
在接下来的时间,山上的石块一直在掉落。蔺志刚和同伴下山的时候天色已晚,下去不到一小时,22时30分左右,白雀寺隧道上半座山就下来了,隧道被掩埋了一半,混着树枝和石头的泥土覆盖了钢轨,站区立即封锁。
乐素河桥隧车间副主任丁德军,工长马正杰、田欢,班长蔺志刚立即又背好安全绳,上山检查塌体,上山发现塌方上有一条长约15米的裂缝,在垂高80米的范围内有个长30米,下错50厘米左右的错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覆盖了一半的隧道渐渐地被全部盖上,白雀寺隧道口完全被淹没。
7月13日,凌晨3点半,白雀寺隧道周围人头攒动,工务、车务、电务、供电、公安等各个站段组织的抢险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山上的塌方体一直在溜,一个晚上大小塌方60余次,山下的救援工作无法开展,赶到现场的救援人员便临时在山脚下的隧道里休息。
半夜的隧道里乌黑一片,脚下的钢轨因为近期下雨较多,变得黏糊糊的,脚下不注意,随时都有可能滑倒,隧道的避车洞里又冷又湿,在现场抢险的同志们,半夜被冻醒好几次。
90后“蜘蛛侠”
等到天亮,又开始小雨,车间主任黄伟和同伴冒雨上山检查,身上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他说等到回去换衣服的时候,整个衣服都是臭的。这次,车间主任黄伟带着蔺志刚和田欢,背着40米的安全绳、安全桩和土镐、撬杆,准备先为上山开辟出一条路来。
通往山上的路,最窄的地方只能容得下两只脚,上山的路都是直上直下,往上爬的时候整个人都要趴着,用手扶着地方的杂草,整个身体保持向前倾,不敢有丝毫的晃动。
爬到塌方的地方,黄伟将安全绳的一头捆绑在离滑坡还有五六米的树上,田欢穿好安全带,固定好安全绳,蔺志刚在旁边防护安全,一手抓绳,一手握撬杆,慢慢地从滑坡边缘顺着绳下去,耳边不时响起“往下来点儿”“紧点绳”的口令,田欢一跳一跳地往十几米的峭壁下方移动,整个身体几乎悬空。
远远地看着田欢像一个“蜘蛛侠”一样,跳跃到危石旁,挥舞着撬杆,“砰”猛力戳一下石缝,再使劲撬一下,来回十几次,碎石土块哗啦啦地往下落。差不多30分钟,这一处的坡面表面危险的活石被处理完毕。
除了田欢,车间主任黄伟、工长蔺志刚,每天都要下去好几次,最多的时候一天下去五六次。
抢险的五天时间里,时晴时雨,一会艳阳高照,一会暴雨倾盆,“蜘蛛侠”们每次下去一趟,全身湿透,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根本无暇顾及,心里只有“今天的进度怎么样,今天又清理了多少塌体,什么时候能够抢通线路……”
只为多看你一眼
7月15日,汉中工务段后勤小分队又添了一名新成员,她就是汉中工务段劳人科叶静,她想来现场为抢险的干部职工送饭,也想来抢险现场看一眼她的丈夫,她说电话好几天都没有打通,即使打通了,电话那头也是说很忙,就立马挂掉了。
她的丈夫正是奋战在一线的乐素河桥隧车间主任黄伟。
“我听现场的人给我说他脚崴了,脚肿得快要穿不上鞋子了。我一听,心疼得不行,很想看他一眼……”叶静说着说着,声音变得有些哽咽。
跟着送晚饭的轨道车走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到达乐素河白雀寺隧道塌方的抢险现场,刚一下轨道车,就看到五六百名农民工簇拥而来。
叶静被安排给工友打素菜,当天晚上800多名抢险人员的晚饭,光打饭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黄伟什么时候从山上下来,他晚饭吃了没……”叶静不停地询问周围的人,一会听说黄伟下不来,一会听说要下来,叶静焦急地等待着,生怕又见不到。
“黄主任下来了。”远远地听到黄伟下来的消息,叶静赶紧打好了饭,端在手上等着,过了一会儿,满身泥浆的黄伟拖着疲惫的身子走来,一看到叶静,惊了一下,说“你怎么来了。”
叶静一边递上手里的饭,一边说:“我来看看你”。叶静盯着黄伟脏兮兮的脸,还有浑身的泥,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又急忙掏出卫生纸给黄伟擦头上的汗水和泥浆。
叶静待在黄伟旁边,看着黄伟吃完饭,直到轨道车马上要走,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五天六夜的抢险,汉中工务段抢险干部职工昼夜奋战,风里来雨里去,清理塌方17000立方米。目前抢险还在紧张进行中。通讯员马瑜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