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大拿”张勇
他,双手粗糙,长满裂痕,常年沾满油渍,成为人生永远的底色。这双手常年与维修部件为伴,跟机电设备“打交道”,不断破解难题、排除设备故障,他是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准备队机电副队长张勇。
“几天不下井,心里就不得劲儿”
“我父亲是煤矿的退休工人,对我来说,煤矿就是我的家,几天不下井,心里就不得劲儿。”作为一个生在矿山、长于矿山的“矿二代”,49岁的张勇对矿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4年,22岁的张勇怀着青春梦想来到一号煤矿,本想着自己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从此就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可是到了检修车间,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煤矿机电设备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机电故障,更是闻所未闻。
为了练就扎实技能,上班时,他经常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下班后,还在检修车间反复练习。他努力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书本中求知,凭借勤奋好学、肯吃苦的这股干劲,张勇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并很快在新员工中脱颖而出。一年后,就从检修工成长为检修班长。
“支架就像老朋友”
下井就像“回家”,抚摸着采煤支架就像和相识多年的老友“交谈”。每天,张勇都会拿着卷尺、坡度规穿梭于工作面,观察两巷变化情况,了解工作面支架状态,对设备的油位、螺丝等进行检查,与采煤机司机一起,对采层位进行调整。
据了解,该矿2013年开始建设较薄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综采工作面支架回撤一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难题,由于操作过程中,支架工需要站在支架下方操作动作阀与绞车配合将支架抽出,不仅时常有煤矸石掉落、顶板垮落的危险,还存在开口环、销子脱落飞出等不安全因素。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他查阅了数百篇专业论文,经过无数次修改,终于将问题成功解决。
只要认真钻研,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在检修的道路上,张勇不断精益求精,每一次工作面安装都要全程参与,即从前期的设备地面组装对接、拆除入井、井下安装,以及后期的运行调试,哪都有他的身影。
近年来,乘着智能化开采的东风,通过虚心钻研和多次实践,他将多项先进的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综采工作面安装、回撤过程中,发明创造创新成果10余项,解决技术问题40余项,工友们都佩服地称其为“机电大拿”,他却说:“我只不过是平时多学了一点、多干了一点、多付出了一点而已。”
从事机电维修27年,和工友们并肩打了多少“攻坚战”,他早已记不清,但只记得自己磨破了近100件工作服,也让他养成了爱记笔记的好习惯。他常说自己记性不好经常忘事,记下来了就能少走弯路。说等到退休了,就把笔记本留给徒弟,让他们继续前进在攻克“疑难杂症”的道路上。(倪小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他,双手粗糙,长满裂痕,常年沾满油渍,成为人生永远的底色。这双手常年与维修部件为伴,跟机电设备“打交道”,不断破解难题、排除设备故障,他是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准备队机电副队长张勇。
“几天不下井,心里就不得劲儿”
“我父亲是煤矿的退休工人,对我来说,煤矿就是我的家,几天不下井,心里就不得劲儿。”作为一个生在矿山、长于矿山的“矿二代”,49岁的张勇对矿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4年,22岁的张勇怀着青春梦想来到一号煤矿,本想着自己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从此就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可是到了检修车间,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煤矿机电设备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机电故障,更是闻所未闻。
为了练就扎实技能,上班时,他经常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下班后,还在检修车间反复练习。他努力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书本中求知,凭借勤奋好学、肯吃苦的这股干劲,张勇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并很快在新员工中脱颖而出。一年后,就从检修工成长为检修班长。
“支架就像老朋友”
下井就像“回家”,抚摸着采煤支架就像和相识多年的老友“交谈”。每天,张勇都会拿着卷尺、坡度规穿梭于工作面,观察两巷变化情况,了解工作面支架状态,对设备的油位、螺丝等进行检查,与采煤机司机一起,对采层位进行调整。
据了解,该矿2013年开始建设较薄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综采工作面支架回撤一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难题,由于操作过程中,支架工需要站在支架下方操作动作阀与绞车配合将支架抽出,不仅时常有煤矸石掉落、顶板垮落的危险,还存在开口环、销子脱落飞出等不安全因素。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他查阅了数百篇专业论文,经过无数次修改,终于将问题成功解决。
只要认真钻研,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在检修的道路上,张勇不断精益求精,每一次工作面安装都要全程参与,即从前期的设备地面组装对接、拆除入井、井下安装,以及后期的运行调试,哪都有他的身影。
近年来,乘着智能化开采的东风,通过虚心钻研和多次实践,他将多项先进的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综采工作面安装、回撤过程中,发明创造创新成果10余项,解决技术问题40余项,工友们都佩服地称其为“机电大拿”,他却说:“我只不过是平时多学了一点、多干了一点、多付出了一点而已。”
从事机电维修27年,和工友们并肩打了多少“攻坚战”,他早已记不清,但只记得自己磨破了近100件工作服,也让他养成了爱记笔记的好习惯。他常说自己记性不好经常忘事,记下来了就能少走弯路。说等到退休了,就把笔记本留给徒弟,让他们继续前进在攻克“疑难杂症”的道路上。(倪小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