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天四院研制火箭固体发动机为蓝本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诗》篇首登银幕,职工观影后表示——
像父辈一样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而你,我的孩子,是让平凡的我们,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9月2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四院)组织退休和在职职工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引起了现场职工的深深共鸣。
《我和我的父辈》之《诗》以1969年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背景,以航天四院研制生产长征一号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为蓝本,以一个普通的航天“火药雕刻师”家庭为切入点,讲述了两代航天人身体力行完成中国航天梦想使命传承的故事,从孩子的视角展现了父母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此向中国航天人致敬。
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航天四院职工徐立平看完影片后激动地表示,电影全景展现了当年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历程。“我从小出生在呼和浩特,当时吃住的情景,电影里都展现出来了,看完感觉非常亲切。”
徐立平的母亲温书荣也是一位航天人,她说:“电影把思绪拉回到了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每一个镜头都历历在目。里面主人公的故事原型就是我们车间职工,看到这里,心情特别复杂。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在那种环境下,凭着对事业的坚韧、对国家的负责、对航天的执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我们航天人的写照。现在我儿子也在这个岗位上奋战,作为母亲,既担心又骄傲,最希望的就是他能平平安安。”
当看到章子怡饰演的“火药雕刻师”一丝不苟地对航天固体燃料进行微整形时,徐立平说:“和电影中一样,我们工作时必须十分谨慎,进入操作间需要提前消除身上的静电,有时人也要钻到火药堆里面,这对技术和心态都是巨大考验,因为一点火星就可能酿成大型事故。危险的工作总要有人敢干,工匠精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看到孩子们点燃孔明灯,托举起来飞升天空的那一刻,航天四院44所的团委副书记王艺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她说:“我是一个母亲,与影片中的父母感同身受。哪一个父母不期望能够陪伴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但肩上的使命却让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份随时有可能丢掉性命的工作,选择用青春和生命奉献祖国航天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身为一名新时代的航天青年,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做一名合格的‘在天上写诗’的航天人,为祖国的航天梦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认准航天,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航天四院42所军品事业部记录员田雅然的爷爷也是一位航天人,因为祖国的需要,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扎根偏远山区直至退休。“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中,我耳濡目染,渐渐理解了爷爷心中那份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爷爷献身航天一辈子,父亲在航天岗位上也已工作快30年。时间兜兜转转,大学毕业的我毅然加入了中国航天这个大家庭,和爷爷、父亲一样成为光荣的航天人,为国铸剑,倍感荣幸。”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意味着责任的交接和传承,田雅然表示,将牢记使命、发奋工作,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竭尽所能像父辈一样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赵院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而你,我的孩子,是让平凡的我们,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9月2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四院)组织退休和在职职工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引起了现场职工的深深共鸣。
《我和我的父辈》之《诗》以1969年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背景,以航天四院研制生产长征一号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为蓝本,以一个普通的航天“火药雕刻师”家庭为切入点,讲述了两代航天人身体力行完成中国航天梦想使命传承的故事,从孩子的视角展现了父母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此向中国航天人致敬。
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航天四院职工徐立平看完影片后激动地表示,电影全景展现了当年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历程。“我从小出生在呼和浩特,当时吃住的情景,电影里都展现出来了,看完感觉非常亲切。”
徐立平的母亲温书荣也是一位航天人,她说:“电影把思绪拉回到了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每一个镜头都历历在目。里面主人公的故事原型就是我们车间职工,看到这里,心情特别复杂。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在那种环境下,凭着对事业的坚韧、对国家的负责、对航天的执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我们航天人的写照。现在我儿子也在这个岗位上奋战,作为母亲,既担心又骄傲,最希望的就是他能平平安安。”
当看到章子怡饰演的“火药雕刻师”一丝不苟地对航天固体燃料进行微整形时,徐立平说:“和电影中一样,我们工作时必须十分谨慎,进入操作间需要提前消除身上的静电,有时人也要钻到火药堆里面,这对技术和心态都是巨大考验,因为一点火星就可能酿成大型事故。危险的工作总要有人敢干,工匠精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看到孩子们点燃孔明灯,托举起来飞升天空的那一刻,航天四院44所的团委副书记王艺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她说:“我是一个母亲,与影片中的父母感同身受。哪一个父母不期望能够陪伴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但肩上的使命却让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份随时有可能丢掉性命的工作,选择用青春和生命奉献祖国航天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身为一名新时代的航天青年,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做一名合格的‘在天上写诗’的航天人,为祖国的航天梦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认准航天,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航天四院42所军品事业部记录员田雅然的爷爷也是一位航天人,因为祖国的需要,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扎根偏远山区直至退休。“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中,我耳濡目染,渐渐理解了爷爷心中那份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爷爷献身航天一辈子,父亲在航天岗位上也已工作快30年。时间兜兜转转,大学毕业的我毅然加入了中国航天这个大家庭,和爷爷、父亲一样成为光荣的航天人,为国铸剑,倍感荣幸。”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意味着责任的交接和传承,田雅然表示,将牢记使命、发奋工作,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竭尽所能像父辈一样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赵院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