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朋友圈是社交过载下的自我调适
有媒体调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都不爱发朋友圈了,“有时候突然想起一个很久没联系的人,想了解一下TA的近况,打开TA的朋友圈,只收获一句‘仅三天可见’。”“三天”何以成为朋友圈里一道看得见的篱笆,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内心变化?
早期的社交媒体,更像是一个开放的虚拟舞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摆脱现实世界重力的轻盈表演空间。而且,这种自我呈现还有可能得到网友的点赞和评论,从而极大地满足表达者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但这种感受多数时候是短暂的和碎片化的。如果表达没有得到朋友的点赞和评论,更会觉得自己收获的只不过是无聊与失落。这种时候,设置“仅三天可见”,让曾经的自己悄悄消失在朋友圈,也就不足为奇。
人性的矛盾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交生活的复杂化:人们既想展示自己的所感所想,又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琐碎无聊;既想分享自己的喜好和观点,又抗拒别人不留情面的评头论足。早期社交媒体具有的既连接又隔离特征,有助于缓解社交生活中的各种紧张。但是,随着微信功能越来越强大和复杂,从最初的社交媒体,逐渐演变成为工作场所、微电商平台、支付手段和理财工具,这种“社交过载”下,轻松不再,反倒平添了许多额外负累。
总体来看,人们悄悄消失在朋友圈,其实是网络与现实愈发紧密交织的必然结果。“仅三天可见”是越来越多人对抗这一进程,维护一个一定程度抽离现实的虚拟世界的方式。□黄少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有媒体调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都不爱发朋友圈了,“有时候突然想起一个很久没联系的人,想了解一下TA的近况,打开TA的朋友圈,只收获一句‘仅三天可见’。”“三天”何以成为朋友圈里一道看得见的篱笆,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内心变化?
早期的社交媒体,更像是一个开放的虚拟舞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摆脱现实世界重力的轻盈表演空间。而且,这种自我呈现还有可能得到网友的点赞和评论,从而极大地满足表达者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但这种感受多数时候是短暂的和碎片化的。如果表达没有得到朋友的点赞和评论,更会觉得自己收获的只不过是无聊与失落。这种时候,设置“仅三天可见”,让曾经的自己悄悄消失在朋友圈,也就不足为奇。
人性的矛盾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交生活的复杂化:人们既想展示自己的所感所想,又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琐碎无聊;既想分享自己的喜好和观点,又抗拒别人不留情面的评头论足。早期社交媒体具有的既连接又隔离特征,有助于缓解社交生活中的各种紧张。但是,随着微信功能越来越强大和复杂,从最初的社交媒体,逐渐演变成为工作场所、微电商平台、支付手段和理财工具,这种“社交过载”下,轻松不再,反倒平添了许多额外负累。
总体来看,人们悄悄消失在朋友圈,其实是网络与现实愈发紧密交织的必然结果。“仅三天可见”是越来越多人对抗这一进程,维护一个一定程度抽离现实的虚拟世界的方式。□黄少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