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到底多少年?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是一个特出的时代,一时四海鹰扬,英雄人物者众,然而三国为时短矣。多少年?《辞源》“三国”条下说:
东汉后,魏蜀吴分别建立了政权,鼎足而三,称三国,三国时代始于曹丕称帝至吴亡(公元220-280),共历时六十一年。
可某出版社的《听毛泽东讲史》一书中,在编辑撰写者的《三国史述要》里这样说道:“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分立。大致在220至266年之间。”
如此说来,三国为时四十六年多。这样划分的“理由”,该书说是因为“266年,司马炎废掉魏帝,建立晋朝,历史上叫做西晋。”按其说词,西晋建立,三国时代也就结束了。
六十一年的三国,一下子少了十五年,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是史实有误,还是该书编者对三国历史割裂的无知?三国到底有多少年,请看正史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去世,其子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这一年,他曾两次改元:先是以丞相和魏王的威权,使汉献帝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到该年十月,他代汉自立,国号为魏,以皇帝的身份改元黄初。以汉室正统继承者自任的刘备,认为曹丕是“载其凶逆,窃居神器,”遂在西蜀人士拥戴下即帝位。理由是:“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刘备即皇帝位,国号曰汉,史称蜀汉,年号彰武,时在公元221年。到了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魏出兵征蜀,逼成都,刘禅降魏,蜀国亡。
魏国自公元220年成立,曹丕之后,司马氏势力迅速扩大,到司马昭,已图谋代魏,故而魏帝曹髦就指斥其野心:“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马昭随后杀了曹髦,另立曹奂为傀儡皇帝,他自称晋公,后为晋王。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后数月,其子司马炎在势家大族支持下,废魏帝曹奂自立,改国号为晋。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篇末的古风所云:“丕叡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魏国国君历经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即被司马炎的晋朝所取代,魏国亡。
公元265年到266年之交,晋国代魏,史称西晋,但西晋的成立并不等于三国时代的终结。因其时的江东尚有吴国。吴国成立于公元229年,到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出兵攻吴,王濬水师从益州长江直下,攻到建业(吴国首都),吴主乌程侯孙晧出降,吴亡。唐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有句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即指此。降孙晧三国归一统,才是历史上的三国归晋。
由此可见,三国的历史确乎六十一年,而非《听毛泽东讲史》编者“三国史述要”里所说的四十六年。
称三国的纪年,只说出了蜀和魏,而将鼎立的另一极吴国视而不见了。是荒唐,还是对历史的无知,大概是兼而有之。此种错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也同样犯了,该书附录中的《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中,就将三国的年代写成“公元220年-公元265年”。以公元265年为三国的终结,是只知有晋而不知有吴也。
三国和西晋这种年份的重叠,后来的朝代亦有,如南北朝以后是隋的大统一,南北朝止于公元589年,而隋却建立于公元581年;南宋以后是元,南宋于公元1279年亡,而元系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立蒙古国所改之国号,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明亡于1644年,而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杨乾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是一个特出的时代,一时四海鹰扬,英雄人物者众,然而三国为时短矣。多少年?《辞源》“三国”条下说:
东汉后,魏蜀吴分别建立了政权,鼎足而三,称三国,三国时代始于曹丕称帝至吴亡(公元220-280),共历时六十一年。
可某出版社的《听毛泽东讲史》一书中,在编辑撰写者的《三国史述要》里这样说道:“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分立。大致在220至266年之间。”
如此说来,三国为时四十六年多。这样划分的“理由”,该书说是因为“266年,司马炎废掉魏帝,建立晋朝,历史上叫做西晋。”按其说词,西晋建立,三国时代也就结束了。
六十一年的三国,一下子少了十五年,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是史实有误,还是该书编者对三国历史割裂的无知?三国到底有多少年,请看正史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去世,其子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这一年,他曾两次改元:先是以丞相和魏王的威权,使汉献帝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到该年十月,他代汉自立,国号为魏,以皇帝的身份改元黄初。以汉室正统继承者自任的刘备,认为曹丕是“载其凶逆,窃居神器,”遂在西蜀人士拥戴下即帝位。理由是:“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刘备即皇帝位,国号曰汉,史称蜀汉,年号彰武,时在公元221年。到了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魏出兵征蜀,逼成都,刘禅降魏,蜀国亡。
魏国自公元220年成立,曹丕之后,司马氏势力迅速扩大,到司马昭,已图谋代魏,故而魏帝曹髦就指斥其野心:“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马昭随后杀了曹髦,另立曹奂为傀儡皇帝,他自称晋公,后为晋王。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后数月,其子司马炎在势家大族支持下,废魏帝曹奂自立,改国号为晋。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篇末的古风所云:“丕叡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魏国国君历经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即被司马炎的晋朝所取代,魏国亡。
公元265年到266年之交,晋国代魏,史称西晋,但西晋的成立并不等于三国时代的终结。因其时的江东尚有吴国。吴国成立于公元229年,到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出兵攻吴,王濬水师从益州长江直下,攻到建业(吴国首都),吴主乌程侯孙晧出降,吴亡。唐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有句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即指此。降孙晧三国归一统,才是历史上的三国归晋。
由此可见,三国的历史确乎六十一年,而非《听毛泽东讲史》编者“三国史述要”里所说的四十六年。
称三国的纪年,只说出了蜀和魏,而将鼎立的另一极吴国视而不见了。是荒唐,还是对历史的无知,大概是兼而有之。此种错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也同样犯了,该书附录中的《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中,就将三国的年代写成“公元220年-公元265年”。以公元265年为三国的终结,是只知有晋而不知有吴也。
三国和西晋这种年份的重叠,后来的朝代亦有,如南北朝以后是隋的大统一,南北朝止于公元589年,而隋却建立于公元581年;南宋以后是元,南宋于公元1279年亡,而元系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立蒙古国所改之国号,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明亡于1644年,而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杨乾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