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877期:第04版 读书

十年磨一剑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字:故事,世界,一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大幕拉开、社会各界都将目光和资源投向乡村之际,作家苗勇历时10余年,走访百余人,为晏阳初立传。近日,长篇人物传记《晏阳初》由人民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

《晏阳初》全书共十章,近50万字,以晏阳初一生拼搏奋进为主线,以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实践探索为副线,以爱国爱家爱平民为辅线,以饱满的激情、细腻婉约的笔触,艺术性地再现了晏阳初匍匐于大地、俯身于泥土、躬耕于陇田,无私奉献于中国和世界劳苦大众的史诗般的传奇人生。


写出心中的仰望

写《晏阳初》的起源要追溯到四十年前。那个时候,苗勇还是一个懵懂的中学生,他在一本课外书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对晏阳初的介绍只有寥寥几笔,说晏阳初是世界上平民教育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他一生致力于乡村改造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为贫苦人民打开了一扇通向智慧和富足的大门。

当时,给苗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晏阳初的籍贯:四川巴中。苗勇为自己的家乡有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自豪。

后来,苗勇进入了巴中城读书,才发现巴中城里一个叫大塘坝的地方果然有一个晏阳初纪念馆。他回忆:那是一座三层楼高的砖房,前面有个小小的庭院,长着几棵树,枝叶倒还茂盛。房子前边挂着一个牌子,写着“晏阳初故居”几个字。房屋很陈旧,与巴中古老的魁星阁毗邻,倒可以显出些幽深的景致来。

不过,当时那座纪念馆已成了一个幼儿园。除了一间紧锁着的屋子、一个木制的牌子透露出些许信息外,已经丝毫看不出这房子与一个誉满世界的大教育家有什么关系。

后来,苗勇去了外地读书,便到学校的图书馆去找关于晏阳初的资料,却发现少之又少。毕业后,他回到了故乡的小城工作、学习、生活,也常常光顾不同书店,日积月累,慢慢地,手头就积累了一些介绍晏阳初的书籍、文章,对晏阳初的了解也一步步加深。

苗勇在《仰望晏阳初》这篇文章中写道:“不知道者,是无知,现在我知道了,而不告诉更多的人,就是对先贤的不敬。一个愿望就在心里悄悄滋生:总有一天,我要写一本书,写一写晏阳初,写出我心中的仰望,让许多尚不知道他名字的人,熟悉他、理解他、记住他、缅怀他。”

开启艰辛的写作之旅

真的下了决心要写书,才发现自己手里的资料太少,也就有意识地加紧收集有关晏阳初的各种资料。

那已经是二十世纪末期,市面上与晏阳初有关的书籍还是不多,故乡的小城就更少了。每次有了出差机会,办完正事以后,苗勇总是第一时间跑进书店和当地县(区、市)史志办,搜寻与之相关的书籍、史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八年下来,苗勇手头有了一些书籍资料:《晏阳初文集》《晏阳初传》《告语人民》(晏阳初和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合写)……还有许多介绍中国平民教育和世界乡村改造运动的史料、回忆录、报告文学及2000余条史志资料……还有晏阳初的侄孙晏鸿国先生赠予他的一本自己编著的书籍:《晏阳初传略》。

苗勇说,看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对晏阳初的敬仰也就更深了。仰之弥高,要为他写一本书的决心也就更加坚定了。

不过,他却久久不敢提笔。虽然此前他已经出版过十多部个人专著,但已经有这么多书写过晏阳初了,他又该怎么写呢?能写出他的伟大吗?他常常这样问自己。

他又一头钻进了资料里。这时他发现,书店里当时写晏阳初的书籍,大多是研究性的理论文章,即使少许写晏阳初本人的,也大多注重史料的搜集、乡村运动的功绩,而忽略了对他本人的刻画,缺少对活动细节的描写,史料有余而文学色彩不足,读来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苗勇想:“也许,这就是晏阳初一直不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原因吧!”

于是,他在对晏阳初本人资料收集整理的同时,加大了对晏阳初工作过的地方及亲戚朋友、研究者的走访。10年的创作之间,他先后走访了河北定县、上海、湖南、重庆、香港、西南大学等70多个地方(单位)和晏阳初的亲戚朋友晏大慧、晏鸿国,研究者潘家恩、张艺英、扈远仁、李行之等近百人。

2005年5月,他终于拟好了写作提纲,但因工作原因又耽搁了。等真正提笔写作,已经是2006年9月初。

“我就选择在这样一个香气弥漫的秋夜,坐在我单身宿舍临窗的桌子旁,铺开稿纸,动笔写下了第一行文字。外面是漆黑的夜,有暗香涌动,一如我圣洁的心。灯光寂寂,窥我伏案的跋涉,那一行行文字,无不渗透着我难言的感动。”苗勇回忆这段写作历程时,他写道,“两年多时间,七百多个夜晚,我常常在嗟叹和忧生患世里沉浮,几十年前的那些可敬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慷慨长笑,低首嗟叹,交叠在我眼前。我常常无法入眠,故事的牵萦让我无所适从,他们崇高的精神让我敬仰。我不知道,自己这一次与晏阳初博士的心灵对话,可否让他颔首微笑。”

2007年书稿完成后,又是长达几年的精心打磨,苗勇最终将自己对晏阳初的尊敬和崇拜,汇聚成了这本《晏阳初》。□陈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