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38期:第01版 首版

咸阳市总工会创新开展“陕西工人大思政课”——

让思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关键字:奋斗,照亮,思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欣

暮春的清渭楼广场,灯火璀璨。4月28日晚,咸阳市渭城区“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台上,情景歌舞《咱们工人有力量》的铿锵旋律点燃全场。台下,数百名职工群众挥舞着荧光棒,与劳模代表齐声高歌。这不仅是一场内容丰富的文艺盛宴,更是一堂浸润人心的“大思政课”,亦是咸阳市总工会创新开展“陕西工人大思政课”的具体实践。

职工登台当主角

“劳模精神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刻在心里的信仰。”当晚,咸阳市渭城区西北一棉社区老年大学带来的情景表演《梦桃精神代代传》,演员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再现了赵梦桃的故事,让现场观众感慨万分。舞台一侧,来自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的周东浩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一刻,他深有感触地说:“老一辈劳动模范的坚持和坚守让我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创新。”

交警铁骑组整齐划一的手势操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的专业素养,儿童情景歌舞《送你一朵小红花》则以童真视角致敬平凡岗位的劳动者,情景剧《春天里的工会驿站》演绎基层工会的暖心故事……这场融合艺术展演、技能展示、现场互动的大型活动,让现场职工群众在春风中触摸到劳动的温度,更让“大思政课”从讲台走向街头巷尾。

次日下午,陕建十一建集团报告厅内,一场“砼心七十载起势向未来”微宣讲大赛暨青年论坛活动火热进行。青年职工以独幕剧的形式演绎老中青三代建筑人用指尖丈量精度、用匠心挑战极限的追求,宣讲活动赢得如潮掌声。参赛作品涵盖演讲、情景剧、曲艺等形式,评委代表点评:“这不是比赛,而是一场青年与时代的对话,比任何理论课都令人入脑入心。”

从广场晚会到企业宣讲,从歌舞表演到青年论坛,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多元体验”,职工群众成为主角。

按需施策接地气

2024年10月,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关于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工会深入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更好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思政引领融入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同年12月,陕西省总工会印发《“陕西工人大思政课”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提升职工思政水平。

在咸阳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静看来:“大思政课‘大’在格局、‘实’在基层、‘活’在形式,既要讲透理论,又要接地气,让职工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在咸阳,这一理念被具象化为“三个融合”:劳模精神与时代叙事融合、理论宣讲与艺术表达融合、课堂讲授与岗位实践融合,让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实现思政内容靶向供给。

针对建筑行业青年密集的特点,陕建十一建将思政课嵌入青年论坛活动中;针对新业态劳动者,外卖、快递行业工会开设“驿站微课堂”;针对社区职工群众,推出“板凳思政课”“广场故事会”……“因地制宜、因群施策”成为咸阳市基层工会开展“大思政课”活动的准绳。

全域开花聚人心

如今的咸阳,思政教育已融入城市肌理——礼泉县总工会将法治课堂搬进校园,劳模用真实案例为学生普法;兴平市组织劳模刘学敏深入企业,用创业故事诠释劳动价值;秦都区在社区开设“工匠直播间”,非遗传承人线上展示技艺……

夜幕降临,在清渭楼广场的“时光胶囊”,青年职工深情诉说对未来的期许:“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场活动让职工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听故事”到“创故事”,这正是“大思政课”最生动的注脚。

“职工在哪里,思政课就开到哪里;时代需要什么,思政课就回应什么。”张静表示,今年,咸阳市总工会计划推出“大思政课联盟”“思政微课堂”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将“大思政课”打造成凝聚人心的“强磁场”。

从渭水河畔到企业车间,从校园讲堂到社区广场,咸阳市总工会以“大思政课”为纽带,让思想引领如春风化雨,滋养万千职工心田,将“劳动创造幸福”的理念扎根在每名职工心中,为咸阳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合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