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幸福矿区美丽画卷
——陕煤柠条塔矿业公司为矿工构筑暖心家园
通讯员 杨浏 雷富海
工作面末采时的协同作战,设备列车上移动的“爱心全家福”,党员驿站里的温馨服务、节假日的“专属定制”,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十大之最”……在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井下驿站:打破空间的关爱
为了更好地建设幸福矿区,柠条塔矿业公司聚焦百米井下的作业现场。24小时热气升腾的防爆饮水机、刻印着专属姓名的定制水杯、自移列车LED屏滚动播放的亲情VCR和党员服务驿站飘来的食物香气、文化长廊里的醒目标识……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共同构筑起矿工们独特的“井下幸福标准”。
巷道拐角处,党员服务驿站的灯牌格外醒目,温馨的文化墙、暖黄色的灯光瞬间驱散了疲惫。
货架上,方便面、面包、水果、饮料、巧克力等商品琳琅满目,更有慰问餐车定期派送的现包粽子、生态园采摘的沙瓤西瓜以及牛奶、香蕉、红烧牛肉、榨菜肉丝汤、自制卤货……餐盒开启,香气四溢。
“以前下井忘带吃的只能硬扛,现在随处都有便利超市。”“超市24小时不断供,货品新鲜,还能刷餐厅一卡通,太方便了。”如今,这些由车厢改造的便利点,已成为矿工表达需求、传递情感的新窗口。
厂区窗口:深度滋养精神
“建议将地面夏季工作服换成薄棉面料”“建议对低采高工作面的铲车进行改造”“建议班中餐丰富菜品种类,加强营养搭配”……在柠条塔矿业公司职工代表质询会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该公司始终致力于疏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职工诉求化解在源头。职工食堂里,清洗干净的粽叶、满盆的红枣和大米,在女职工的巧手下变成了圆滚滚的粽子。
在洗衣房,20名身着志愿者马甲的女职工,自带针线、剪刀、纽扣,化身“巧补匠”为一线职工义务缝补。车间里,青年志愿者则化身为维修工和“托尼老师”,为工友提供电器维修、理发等便民服务,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矿山温暖。新升级的2.0版图书馆,分享交流区尤为亮眼,工友们在此分享原创读书心得、文艺创作、管理经验,引发强烈共鸣。
双向奔赴:厚植纯真与温暖
从定期健康体检到技能培训,从节日慰问到困难帮扶,从青年职工联谊到职工家属趣味运动会,柠条塔矿业公司的关怀文化延伸至职工及家属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寒暑假,都是矿工家庭的欢乐时光。工业广场、文体中心变身家属“打卡”地,“小手拉大手”“父子齐上阵”的场景为矿区增添纯真与温情。32层探亲楼的小花园中,萌娃们排队玩滑梯,家属们组团健步走,共享美好时光。“如今在家门口就能遛娃,工作生活两不误。”一线职工韩德志感慨道。
针对年轻职工的个性化需求,柠条塔矿业公司从更宽层面、更多维度精准服务。认真倾听职工呼声、积极回应职工诉求,采取“平台+阵地+活动”的“点线面”联合模式,近两年,成功为160名单身职工拓展了交际圈、朋友圈,为30对矿工牵起了婚恋线。
走进柠条塔矿业公司工匠学院,工作室集群的创新成果熠熠生辉。在公司搭建的平台和“师带徒”模式的推动下,累计认定创效9.61亿元,249项成果取得国家专利授权,培训职工超过40万人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3人,人才队伍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

职工在图书馆阅读书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通讯员 杨浏 雷富海
工作面末采时的协同作战,设备列车上移动的“爱心全家福”,党员驿站里的温馨服务、节假日的“专属定制”,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十大之最”……在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井下驿站:打破空间的关爱
为了更好地建设幸福矿区,柠条塔矿业公司聚焦百米井下的作业现场。24小时热气升腾的防爆饮水机、刻印着专属姓名的定制水杯、自移列车LED屏滚动播放的亲情VCR和党员服务驿站飘来的食物香气、文化长廊里的醒目标识……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共同构筑起矿工们独特的“井下幸福标准”。
巷道拐角处,党员服务驿站的灯牌格外醒目,温馨的文化墙、暖黄色的灯光瞬间驱散了疲惫。
货架上,方便面、面包、水果、饮料、巧克力等商品琳琅满目,更有慰问餐车定期派送的现包粽子、生态园采摘的沙瓤西瓜以及牛奶、香蕉、红烧牛肉、榨菜肉丝汤、自制卤货……餐盒开启,香气四溢。
“以前下井忘带吃的只能硬扛,现在随处都有便利超市。”“超市24小时不断供,货品新鲜,还能刷餐厅一卡通,太方便了。”如今,这些由车厢改造的便利点,已成为矿工表达需求、传递情感的新窗口。
厂区窗口:深度滋养精神
“建议将地面夏季工作服换成薄棉面料”“建议对低采高工作面的铲车进行改造”“建议班中餐丰富菜品种类,加强营养搭配”……在柠条塔矿业公司职工代表质询会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该公司始终致力于疏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职工诉求化解在源头。职工食堂里,清洗干净的粽叶、满盆的红枣和大米,在女职工的巧手下变成了圆滚滚的粽子。
在洗衣房,20名身着志愿者马甲的女职工,自带针线、剪刀、纽扣,化身“巧补匠”为一线职工义务缝补。车间里,青年志愿者则化身为维修工和“托尼老师”,为工友提供电器维修、理发等便民服务,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矿山温暖。新升级的2.0版图书馆,分享交流区尤为亮眼,工友们在此分享原创读书心得、文艺创作、管理经验,引发强烈共鸣。
双向奔赴:厚植纯真与温暖
从定期健康体检到技能培训,从节日慰问到困难帮扶,从青年职工联谊到职工家属趣味运动会,柠条塔矿业公司的关怀文化延伸至职工及家属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寒暑假,都是矿工家庭的欢乐时光。工业广场、文体中心变身家属“打卡”地,“小手拉大手”“父子齐上阵”的场景为矿区增添纯真与温情。32层探亲楼的小花园中,萌娃们排队玩滑梯,家属们组团健步走,共享美好时光。“如今在家门口就能遛娃,工作生活两不误。”一线职工韩德志感慨道。
针对年轻职工的个性化需求,柠条塔矿业公司从更宽层面、更多维度精准服务。认真倾听职工呼声、积极回应职工诉求,采取“平台+阵地+活动”的“点线面”联合模式,近两年,成功为160名单身职工拓展了交际圈、朋友圈,为30对矿工牵起了婚恋线。
走进柠条塔矿业公司工匠学院,工作室集群的创新成果熠熠生辉。在公司搭建的平台和“师带徒”模式的推动下,累计认定创效9.61亿元,249项成果取得国家专利授权,培训职工超过40万人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3人,人才队伍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
职工在图书馆阅读书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