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64期:第03版 教育

考研日渐“高考化”如何避免过度内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前段时间,2022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陆续公布,舆论惊呼分数普涨,考研越来越“内卷”。而在其中,我们更应重视的是考研日益“高考化”的趋势。

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惊人的457万,要知道,200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仅为79.7万。

为什么会出现持续高涨的考研热?这主要是由招聘门槛水涨船高导致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是学历的相对贬值。当下,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成为入职的起步门槛。

如此一来,考研便成为很多大学生的核心目标,考研本身也愈加应试化。当下,不仅考研培训机构比比皆是,在一些“双非”高校,大学生活也变成了“高四”,很多人从入学起就集中精力准备研究生考试,真正的大学专业学习反而不受重视。在一些考研大省,很多备考的同学,其刻苦程度丝毫不亚于“超级中学”里那些勤奋的中学生。每日挑灯夜战、排队抢占图书馆的安静书桌成为很多同学的日常。与此同时,不少高校也在创造各种条件支持这些早早立志考研的学生,因为读研率、保研率可以成为高校在招生竞争中的宣传亮点。

如今,“优秀=读研究生”的观念越来越有市场,考研越来越“热”,也日渐成为事实上的“二次高考”。然而,研究生毕竟不是普通的高等教育,而是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现实中,太多学生与家长把研究生当成更高层次的大学来读。一时间,适合的、不适合的学生纷纷涌入。

2020年,在北京某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复试现场,面试老师和一名考生的对话值得反思。在导师的连续追问下,一名笔试优异的考生答不上来,只能说:“老师,您能不能问我选择题?我擅长做选择题。”复试导师无奈地说:“同学,研究生没有选择题,都是探索题。”

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认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过长时间、过多优秀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刷题准备考研,不仅造成了本科阶段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缺失,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成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甚至造成新的厌学状况以及进一步研究与创新的好奇心和兴趣缺失。

研究生高考化,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仅靠教育部门无法解决,改变唯学历的用人标准是根本。但加强招生考试的改革,遏制过度应试化趋势,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却是当下亟需加强的。

对此,很多人也积极建言献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研究生招生应该效仿其他国家,推出自己的大学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申请审核制”,曾勇委员则提出应该扩大“推免”比例。笔者认为,考虑到国情文化不同,在目前的情况下,推广扩大推免制可能是一个更容易实施、切合实际的办法。

多年前推出的“推免”制度,是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一次积极尝试。推荐免试研究生是指不用参加研究生笔试而直接参加复试的一种招生形式。它以大学生三年在校成绩为基础,综合多方面表现进行“推免”。

但遗憾的是,因为存在推免生占比过高影响公平公正等争议,这一更为科学的招生改革近年来未能继续扩大。

当然,对于推免制度,一些学生也会存有疑虑。比如,对很多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存在无法获得推免名额,或名额过少的问题。对此,完全可以考虑扩大推免学校与比例来解决。当然,原来的全国统考渠道可以继续保持在一定比例(比如不低于50%),逐步通过招生考试改革,让平时表现优异、真正适合深造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总之,考研越来越“内卷”的背后,是社会竞争前置导致考研日渐“高考化”的趋势。相关招生制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一趋势,根本解决,还需要回到社会竞争与评价层面。□陈志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