咥面
说真心话,改革开放这40年来咱们中国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但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来说,感触最深,记忆最深,和人交谈最多莫过于自己“咥面”心路历程的变化。
先说儿时(1970—1978年)。那时候我们家算得上是一大家人,爷爷、婆婆、父亲、母亲、二爸、二妈、三姑、四姑,加上姐姐、哥哥和我,整整11口。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公社、大队、生产队制,尽管老家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西府礼泉,但家里每年分的口粮根本就不够吃。别说是吃一顿香喷喷的肉面,就是苞谷面和小麦面混杂在一起,或者说粗一点的“95”麦面粉(百斤小麦只留5斤左右麸皮)能每顿做好,顿顿吃饱就算好日子了。所以说吃肉面、喝肉面汤那只能是在村上、亲戚谁家过红白喜事时才敢奢望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0里路之外的大姑家盖新房上梁,当时不到8岁的我吃肉汤面一口气吃了5碗,把个小肚皮撑得滚圆,吓得大人们硬是撤掉碗筷不让再吃了。反正说心里话,从那时起我真的是有了馋面瘾。
再说学生时代(1979—1988年)。由于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到户”的好政策,加上三姑、四姑相继出嫁,二爸、二妈也从一大家子人中分灶单过了。拥有13亩水浇地自主权的父母亲别提过日子的心劲有多大了。先是家里养了一头牛,此后最多时养了3头牛,还有猪、羊、鸡,勤劳朴实、善良乐观的父母亲用他们骨子里的执着进取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开始向贫穷宣战,记忆中86年到88年家中连续三年小麦总产量超过万斤,还不算秋粮的收成,种菜、务西瓜副业的收入。新自行车、14寸“海燕”牌彩电陆续搬回了家,爷爷手上盖的茅草房先后都变成了新瓦房。昔日的“95面粉”早变成了“80面粉”,婆婆、母亲做的面食不仅花样多,而且油水也越来越大,哨子面、棍棍面、麻食、饺子等,只吃得70岁高龄爷爷嘴上的油水老是擦不干净,时常对吃饭时围在他身边的两个孙子(哥哥和我)说道:“我娃真是赶上好年景了。”现在要我说那时候咥面的感觉,那就是两个字“过瘾”。
最后再说说参加工作这30年(1989—2018年)。从89年入伍到后来分配到单位上班至今,从吃小席到大席,从吃陕西味到吃四川味,还有中西结合的什么套餐、火锅等等,花样不可谓不多,品种不可谓不全。但不论人家说吃什么鱼、啥子鸡、鸳鸯锅、自助餐、一鸭几吃多么香、多么好吃,吃到最后,我是不吃一碗“老陕面”心里总觉得遗憾。回老家和老父亲在一起吃饭时说起了自己爱吃面且成“瘾”的话题,老父亲一语道破天机道:“爱吃面说明你是咱真正的陕西人,没有过去吃得那么香那么多,是因为你肚子里已不缺油水了。”
是呀,自己人生咥面的历程变迁,不正是父亲将爷爷手中盖的草棚房变成砖泥瓦房(80年代),再到自己将父亲手中盖的砖泥瓦房一次全部拆除,2006年初重新修建成钢筋混凝土新房,2009年在单位买新楼房的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发展史过程的折射吗?也不正是我们中国由穷变富,由富变强改革发展史的聚焦吗?
抚今追昔,任重道远。改革开放40年,咱们中国人民日子好过了,国家强大了,腰杆挺起了,但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过去,因为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依然征程遥远、使命艰巨,只有一代接着一代干,才会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集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说真心话,改革开放这40年来咱们中国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但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来说,感触最深,记忆最深,和人交谈最多莫过于自己“咥面”心路历程的变化。
先说儿时(1970—1978年)。那时候我们家算得上是一大家人,爷爷、婆婆、父亲、母亲、二爸、二妈、三姑、四姑,加上姐姐、哥哥和我,整整11口。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公社、大队、生产队制,尽管老家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西府礼泉,但家里每年分的口粮根本就不够吃。别说是吃一顿香喷喷的肉面,就是苞谷面和小麦面混杂在一起,或者说粗一点的“95”麦面粉(百斤小麦只留5斤左右麸皮)能每顿做好,顿顿吃饱就算好日子了。所以说吃肉面、喝肉面汤那只能是在村上、亲戚谁家过红白喜事时才敢奢望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0里路之外的大姑家盖新房上梁,当时不到8岁的我吃肉汤面一口气吃了5碗,把个小肚皮撑得滚圆,吓得大人们硬是撤掉碗筷不让再吃了。反正说心里话,从那时起我真的是有了馋面瘾。
再说学生时代(1979—1988年)。由于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到户”的好政策,加上三姑、四姑相继出嫁,二爸、二妈也从一大家子人中分灶单过了。拥有13亩水浇地自主权的父母亲别提过日子的心劲有多大了。先是家里养了一头牛,此后最多时养了3头牛,还有猪、羊、鸡,勤劳朴实、善良乐观的父母亲用他们骨子里的执着进取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开始向贫穷宣战,记忆中86年到88年家中连续三年小麦总产量超过万斤,还不算秋粮的收成,种菜、务西瓜副业的收入。新自行车、14寸“海燕”牌彩电陆续搬回了家,爷爷手上盖的茅草房先后都变成了新瓦房。昔日的“95面粉”早变成了“80面粉”,婆婆、母亲做的面食不仅花样多,而且油水也越来越大,哨子面、棍棍面、麻食、饺子等,只吃得70岁高龄爷爷嘴上的油水老是擦不干净,时常对吃饭时围在他身边的两个孙子(哥哥和我)说道:“我娃真是赶上好年景了。”现在要我说那时候咥面的感觉,那就是两个字“过瘾”。
最后再说说参加工作这30年(1989—2018年)。从89年入伍到后来分配到单位上班至今,从吃小席到大席,从吃陕西味到吃四川味,还有中西结合的什么套餐、火锅等等,花样不可谓不多,品种不可谓不全。但不论人家说吃什么鱼、啥子鸡、鸳鸯锅、自助餐、一鸭几吃多么香、多么好吃,吃到最后,我是不吃一碗“老陕面”心里总觉得遗憾。回老家和老父亲在一起吃饭时说起了自己爱吃面且成“瘾”的话题,老父亲一语道破天机道:“爱吃面说明你是咱真正的陕西人,没有过去吃得那么香那么多,是因为你肚子里已不缺油水了。”
是呀,自己人生咥面的历程变迁,不正是父亲将爷爷手中盖的草棚房变成砖泥瓦房(80年代),再到自己将父亲手中盖的砖泥瓦房一次全部拆除,2006年初重新修建成钢筋混凝土新房,2009年在单位买新楼房的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发展史过程的折射吗?也不正是我们中国由穷变富,由富变强改革发展史的聚焦吗?
抚今追昔,任重道远。改革开放40年,咱们中国人民日子好过了,国家强大了,腰杆挺起了,但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过去,因为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依然征程遥远、使命艰巨,只有一代接着一代干,才会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集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