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创原建设为引领——
陕西创新驱动发展风正劲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图为生产现场。
□本报记者 鲜康
3月30日,在生机勃发的春日里,国企秦创原孵化转化项目启动大会和秦创原孵化转化项目开工仪式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
2021年3月30日,为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陕西科教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西咸新区正式启动。
过去一年,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随着平台建设步伐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的速度和效率也不断提升,115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并注册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2.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
目前,秦创原平台已经成为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活力
截至目前,陕西已有100余家光子技术企业,光子产业优势资源不断集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预计到2023年将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目标。
陕西光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优化。
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梳理凝练省级70条政策包,同时,在西安市出台42条政策包的基础上,编制支持总窗口专项政策9条;制定发布了新区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打通省、市、区三级政策兑现通道,创新人才、科技企业、创新平台、中介机构四类创新主体通过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申报兑现,已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92亿元。同时,积极推行“免申即享”、政务数据后台共享,符合条件的企业不需申报即可享受政策支持。
“政策上扶持,金融上助力,这个选择没错!”入驻秦创原和西部云谷的“西图数联”职工刘洋深有感触地说。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建设突出人才和机制,在落实西安市高层次人才申报认定办法基础上,研究起草新区“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认定实施办法和奖励支持暂行办法。同时,积极与省委人才办对接,参与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各类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人才活力不断释放。
统筹建设总窗口 推进“三器”建设
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陕西汽车控股集团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组建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成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打造商用车“两链”融合生态。在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带动全省产业优化发展。
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不对称、不协调依然是我省发展的短板。“深化‘两链’融合发展,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是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抓手。”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表示。
秦创原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推进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
同时,聚焦23条重点产业链,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形式,加快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努力解决产业链痛点和创新链堵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企业孵化,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培育企业 加速成果转化
西安交通大学张彦峰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作为秦创原春种基金第001号项目,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从“书架”到“货架”的成果转化。
单日创收2000万元,600多名员工人均年创收500多万元。2021年11月,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鸣钟开市,标志着首批上市企业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企业是引领社会创新发展的主体。秦创原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重大使命,承担着打通科技创新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
为建设好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金融支撑、做优科创服务、搭建科创载体等措施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科技企业培育孵化。
围绕培育市场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陕西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广泛争取省市创新资源,加强地市协同共建。与汉中、安康、铜川、宝鸡、商洛、榆林6市签订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对接浙江省、甘肃省、宝鸡市、延安市等省内外科技部门,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60余次。与交大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重点解决成果授权、项目审批等问题。
日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品牌形象在纽约时代广场亮相,这是西咸新区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西咸新区积极推动秦创原总窗口这一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期待更多创新要素可以通过这扇国际之窗汇聚于此。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已成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大批科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将选择就地落地转化。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图为生产现场。
□本报记者 鲜康
3月30日,在生机勃发的春日里,国企秦创原孵化转化项目启动大会和秦创原孵化转化项目开工仪式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
2021年3月30日,为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陕西科教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西咸新区正式启动。
过去一年,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随着平台建设步伐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的速度和效率也不断提升,115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并注册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2.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
目前,秦创原平台已经成为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活力
截至目前,陕西已有100余家光子技术企业,光子产业优势资源不断集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预计到2023年将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目标。
陕西光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优化。
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梳理凝练省级70条政策包,同时,在西安市出台42条政策包的基础上,编制支持总窗口专项政策9条;制定发布了新区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打通省、市、区三级政策兑现通道,创新人才、科技企业、创新平台、中介机构四类创新主体通过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申报兑现,已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92亿元。同时,积极推行“免申即享”、政务数据后台共享,符合条件的企业不需申报即可享受政策支持。
“政策上扶持,金融上助力,这个选择没错!”入驻秦创原和西部云谷的“西图数联”职工刘洋深有感触地说。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建设突出人才和机制,在落实西安市高层次人才申报认定办法基础上,研究起草新区“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认定实施办法和奖励支持暂行办法。同时,积极与省委人才办对接,参与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各类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人才活力不断释放。
统筹建设总窗口 推进“三器”建设
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陕西汽车控股集团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组建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成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打造商用车“两链”融合生态。在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带动全省产业优化发展。
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不对称、不协调依然是我省发展的短板。“深化‘两链’融合发展,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是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抓手。”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表示。
秦创原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推进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
同时,聚焦23条重点产业链,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形式,加快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努力解决产业链痛点和创新链堵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企业孵化,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培育企业 加速成果转化
西安交通大学张彦峰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作为秦创原春种基金第001号项目,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从“书架”到“货架”的成果转化。
单日创收2000万元,600多名员工人均年创收500多万元。2021年11月,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鸣钟开市,标志着首批上市企业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企业是引领社会创新发展的主体。秦创原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重大使命,承担着打通科技创新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
为建设好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金融支撑、做优科创服务、搭建科创载体等措施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科技企业培育孵化。
围绕培育市场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陕西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广泛争取省市创新资源,加强地市协同共建。与汉中、安康、铜川、宝鸡、商洛、榆林6市签订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对接浙江省、甘肃省、宝鸡市、延安市等省内外科技部门,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60余次。与交大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重点解决成果授权、项目审批等问题。
日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品牌形象在纽约时代广场亮相,这是西咸新区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西咸新区积极推动秦创原总窗口这一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期待更多创新要素可以通过这扇国际之窗汇聚于此。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已成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大批科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将选择就地落地转化。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