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74期:第04版 女人坊

《溱洧》与中国最早的情人节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溱洧》。

西方情人节起源于公元3世纪的罗马帝国。当时,有一位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神父,由于在战争期间为相爱的年轻人在教堂举行婚礼,触怒了罗马帝国皇帝。于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刑。基督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纯洁爱情而牺牲的神父,将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丁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西方情人节。

而中国人一般将农历七月初七看作本土的情人节,因为这一天是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故事基本成型于曹魏时代,而将七月初七看作情人节也似乎是近代的事情了。

其实,早在周代我们就已经有自己的情人节了。古代称这个节日为上巳节——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汉代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人们走出家门,结伴游春。《诗经·溱洧》中记载这一节日的相关情形,写道: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不祥。”溱和洧是郑国境内的两条河流。上巳节时,人们结伴到溱河或洧河边上,手执兰草举行消除不祥的仪式。上巳节最初的仪式,是让人们在春暖花开时到水边沐浴,洗濯去垢,祛除整个冬天积存下来的污垢病害,实现祓除不祥,祈求福祉降临的目的。古人认为兰草芳香有驱邪的功用,对身体大有益处。所以举行祓禊仪式时,便以兰草泡汤洗身。后来,兰草洗身的活动改为用兰草沾水点头和身体。这一活动也日渐成为集体活动,并且定期举行。

《溱洧》这首诗,描写了上巳节当天,青年男女成群结伴到河边举行祓禊活动的情景。此时的青年男女可以自由选择结伴对象,相互戏谑,并进一步发展成恋爱关系。如有男女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却尚未婚配,就由政府下令让他们在仲春时节会合,即使两个人私奔也不加以禁止。倘若父母不执行这个规定,还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如《周礼》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斯时也,奔者不禁。”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阳春三月的上巳节,却已是少男少女们相约幽会的好时节。

历代解读《溱洧》篇的学者也不乏认为该诗是淫奔者自叙之词。比如,朱熹就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祓除不祥,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词。”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吗?”小伙说:“已经去过。”“请你陪我再去看看吧!洧河那边,多宽敞,多快乐。”姑娘小伙互相嬉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溱河洧河,春来绿波清澈。男男女女,游人越来越多。姑娘说:“去看看吗?”小伙说:“已经去过。”“请你陪我再看看吧!洧河那边,多宽敞,多快活。”姑娘小伙欢声笑语互相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这首诗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上巳节执兰相会,一起嬉戏游玩,并私定婚约的故事。按郑国的风俗,上巳节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在溱水、洧河边自由相会,自由恋爱。所以,上巳节是我国古代名副其实的情人节,而且比西方的情人节要早一千多年。上巳节在魏晋以后逐渐发展为官民在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的喜庆节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描写的就是一次文人雅士在水边宴饮、郊游,并进行修禊的活动。

而到了唐代,上巳节成为了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那天,长安城内的男女老少身着盛装相约而出,在曲江河畔郊游、宴饮,好不热闹。王维曾赋诗《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来歌咏上巳节期间官民同乐的盛况: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可惜到了宋代以后,由于礼教森严,上巳节的风俗衰微,在北方几乎销声匿迹了,只有南方的部分地区还在流传。□辛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