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成功实施“神十三”返回段测控任务
关键字:任务,返回
本报讯(记者 薛生贵)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各测控站点成功实施飞船返回段测控任务。
“‘喀什’发现目标!”9时许,被誉为“航天测控第一站”的喀什测控站对飞船返回舱快速完成目标捕获。据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采取快速返回技术,整个返回流程将从神舟十二号任务的近17个小时压缩至7.5个小时,更加密集的发令需求对该中心所属地面测控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该站工程师乔培武告诉记者,喀什测控站将承担飞船入境后测控跟踪第一棒,由于返回舱再入过程姿态多变,捕获跟踪是否及时关乎任务成败。他们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制订了更加完善的目标捕获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再入跟踪捕得上、测得准。
随着部署在和田、东风场区的活动测控分队相继接过测控接力棒,千里之外的西安中心测控大厅内,科技人员正在通过该活动测控分队传来的返回舱遥外测数据快速计算理论落点,并及时提供至陆上、空中搜救分队。
在采访中,工程师郭志告诉记者,与神舟十二号返回测控任务不同的是,为了提高测控的可靠性,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及再入过程中新增了一颗中继卫星和一套地面雷达参试,数据源相比神舟十二号任务更加丰富,冗余性更强。西安中心一方面及时与新增方向建立了通信连接状态并开展了充分的联调测试,确保数据接收正常;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了中心返回落点预报算法及软件,提高了多源数据融合下4次返回落点预报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在返回测控任务实施前的15个小时内,西安中心还先后完成了中星6D卫星和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发射测控任务。为高质量完成高密度实时测控任务,该中心借助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西安中心软件系统进一步压缩任务准备时间的同时,积极调配人力资源和测控资源,保障任务有序实施。“面对多任务并行,我们必须持续优化任务组织模式,创新技术和手段,以百分之百的严慎细实确保测控百分之百的成功。”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和田场区工作人员。
紧张忙碌的喀什测控站工作人员。
东风场区工作人员。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讯(记者 薛生贵)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各测控站点成功实施飞船返回段测控任务。
“‘喀什’发现目标!”9时许,被誉为“航天测控第一站”的喀什测控站对飞船返回舱快速完成目标捕获。据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采取快速返回技术,整个返回流程将从神舟十二号任务的近17个小时压缩至7.5个小时,更加密集的发令需求对该中心所属地面测控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该站工程师乔培武告诉记者,喀什测控站将承担飞船入境后测控跟踪第一棒,由于返回舱再入过程姿态多变,捕获跟踪是否及时关乎任务成败。他们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制订了更加完善的目标捕获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再入跟踪捕得上、测得准。
随着部署在和田、东风场区的活动测控分队相继接过测控接力棒,千里之外的西安中心测控大厅内,科技人员正在通过该活动测控分队传来的返回舱遥外测数据快速计算理论落点,并及时提供至陆上、空中搜救分队。
在采访中,工程师郭志告诉记者,与神舟十二号返回测控任务不同的是,为了提高测控的可靠性,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及再入过程中新增了一颗中继卫星和一套地面雷达参试,数据源相比神舟十二号任务更加丰富,冗余性更强。西安中心一方面及时与新增方向建立了通信连接状态并开展了充分的联调测试,确保数据接收正常;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了中心返回落点预报算法及软件,提高了多源数据融合下4次返回落点预报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在返回测控任务实施前的15个小时内,西安中心还先后完成了中星6D卫星和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发射测控任务。为高质量完成高密度实时测控任务,该中心借助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西安中心软件系统进一步压缩任务准备时间的同时,积极调配人力资源和测控资源,保障任务有序实施。“面对多任务并行,我们必须持续优化任务组织模式,创新技术和手段,以百分之百的严慎细实确保测控百分之百的成功。”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和田场区工作人员。
紧张忙碌的喀什测控站工作人员。
东风场区工作人员。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