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开满山
□李亚军
农历三月,黄土高原上的细草还没复苏。行进到志丹、吴起时,光秃秃的山上忽然有了一片又一片的粉霞。我们好奇地争论着,到底是山桃还是山杏?是野生的还是人栽的?后来才被告知,那是耐寒又耐旱的山杏,是早年人工造林时栽下的。
活动间隙,我走到山坡前,仔细察看了这可敬的山杏。由于土地贫瘠,长了几十年还细胳膊细腿,一丛一丛生长在干枯的坡地上。树叶还没有长出来,光光的枝条上,一串串娇小的花朵挤在一起,一片片单薄的花瓣在微微晃动,酷似旧时山里的一群孩子。我没有伸手去摸,也没有低头去闻,只是一个劲儿地为这方水土感谢它们。它们的挣扎生存,绿了山川,固了水土,让枯黄的四野有了生机,也让当地人的生活多了一些诗意。
天人相依又相补,陕北人的生命里从来都不缺乏激情和诗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人们,渴了累了时、干活休息时、期盼庆祝时,都会吼出豪迈悠长的歌声,跳出地动山摇的秧歌。这是长在土地里的人们,发自肺腑的歌声、源自生命的舞动,也是祖辈传承的热血、融进基因的浪漫,更是对天地的敬畏、与命运的抗争。信天游的豪情越过千沟万壑,老秧歌的激情抖掉千辛万苦,无数代人心怀梦想,生生不息,扎根在黄土里,梦想着好日子。深厚的黄土下涌动着岩浆般的炽热,普通的生命里潜藏着如火的激情。每次走进黄土高原,在大地热情的褶皱里,在外人无法想像的角落里,都能感受到饮了黄米酒般的酣畅,有了想唱歌跳舞的冲动。如今,窑洞里藏了千百年的心愿,剪纸中的魔幻想象变成现实,面人里的童话期盼也好梦成真。
文化长在千年的黄土中,扎在不息的生命里,也绽放在幸福的生活里。慈善大学的专修室里,握了大半辈子锄头、长满老茧的手,把行草隶篆写得有模有样;哼了几十年的兰花花、习惯了大嗓门的妇女们,把歌曲也唱得字正腔圆;还有绘画中的线条和晕染、摄影中的景深和聚焦、太极中的舒张和挪移……同样的生命激情,在生活的画卷上舒展得更有诗意。幸福家园的广场上,农具诉说着天人合作的历程,文化墙弘扬着乐善好施的正气,图书室散发着心闲的静气,一群群老人们自娱自乐,陶醉地享受着春日温暖的阳光。
山风吹过,送来山杏的花香。抬头看着坡上的杏花,肯定有人会想起当年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想起当年植树造林的艰辛付出。那时也不知道树木能不能活、山头能不能绿,唱着感天动地的歌,揣着改天换地的梦,就那么热火朝天、义无反顾。付出是艰辛的,唯有艰辛付出过,才更能品尝幸福的滋味。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农民,心里一定流淌着山杏一样香甜的幸福,会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山杏喜欢丛生,可以一起抵御恶劣的生存环境,抱团成长。人类何尝不是这样。越是条件艰苦,越需要团结互助,相互取暖。面对困难一个人也可以抗争,可以歌唱,但势单力薄,气弱声小,常常会把一腔豪气,慢慢唱得无奈又幽怨。相反,一群人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唱出黄河大合唱的气势,唱出南泥湾大生产的豪迈。昔日的奋斗如此,今日的生活也是如此。摆脱了贫困的人们,可以在自家屋子里过着不愁吃不愁喝的日子,但幸福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欢歌,没有哪个人可以长久地独舞。歌还是要一起唱,人多才更忘我;舞还是要一起跳,人多才更有劲;幸福的日子当然要一起过,人多更热闹,夕阳更灿烂。
一边助力群众过上好日子,一边帮助大家过好好日子。汇聚各方善心,协调各种资源,慈善人把文化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有了场所、找到乐子的老人们,天天像上学上工一样,到文化活动中心来打卡,老伙计老姐妹们聚在一起,相互安慰,精神愉悦,安度晚年。正在创业的青壮年们,业余也能进行文化聚会,在激情释放中互相激励。文化如风,引领新农村的风尚,也塑造着新生活的魂魄。
唱了那么多的歌,还是陕北民歌最传情;跳了那么多的舞,还是黄土地上的老秧歌最过瘾。立足乡村创业的人们,离不开这些老传统,也在发扬着这些老传统。山杏回报着干涸的黄土地,文化涵养着幸福的新家园。陕北的春天里,沟沟壑壑,角角落落,都有着山杏一样的风景和香甜。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李亚军
农历三月,黄土高原上的细草还没复苏。行进到志丹、吴起时,光秃秃的山上忽然有了一片又一片的粉霞。我们好奇地争论着,到底是山桃还是山杏?是野生的还是人栽的?后来才被告知,那是耐寒又耐旱的山杏,是早年人工造林时栽下的。
活动间隙,我走到山坡前,仔细察看了这可敬的山杏。由于土地贫瘠,长了几十年还细胳膊细腿,一丛一丛生长在干枯的坡地上。树叶还没有长出来,光光的枝条上,一串串娇小的花朵挤在一起,一片片单薄的花瓣在微微晃动,酷似旧时山里的一群孩子。我没有伸手去摸,也没有低头去闻,只是一个劲儿地为这方水土感谢它们。它们的挣扎生存,绿了山川,固了水土,让枯黄的四野有了生机,也让当地人的生活多了一些诗意。
天人相依又相补,陕北人的生命里从来都不缺乏激情和诗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人们,渴了累了时、干活休息时、期盼庆祝时,都会吼出豪迈悠长的歌声,跳出地动山摇的秧歌。这是长在土地里的人们,发自肺腑的歌声、源自生命的舞动,也是祖辈传承的热血、融进基因的浪漫,更是对天地的敬畏、与命运的抗争。信天游的豪情越过千沟万壑,老秧歌的激情抖掉千辛万苦,无数代人心怀梦想,生生不息,扎根在黄土里,梦想着好日子。深厚的黄土下涌动着岩浆般的炽热,普通的生命里潜藏着如火的激情。每次走进黄土高原,在大地热情的褶皱里,在外人无法想像的角落里,都能感受到饮了黄米酒般的酣畅,有了想唱歌跳舞的冲动。如今,窑洞里藏了千百年的心愿,剪纸中的魔幻想象变成现实,面人里的童话期盼也好梦成真。
文化长在千年的黄土中,扎在不息的生命里,也绽放在幸福的生活里。慈善大学的专修室里,握了大半辈子锄头、长满老茧的手,把行草隶篆写得有模有样;哼了几十年的兰花花、习惯了大嗓门的妇女们,把歌曲也唱得字正腔圆;还有绘画中的线条和晕染、摄影中的景深和聚焦、太极中的舒张和挪移……同样的生命激情,在生活的画卷上舒展得更有诗意。幸福家园的广场上,农具诉说着天人合作的历程,文化墙弘扬着乐善好施的正气,图书室散发着心闲的静气,一群群老人们自娱自乐,陶醉地享受着春日温暖的阳光。
山风吹过,送来山杏的花香。抬头看着坡上的杏花,肯定有人会想起当年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想起当年植树造林的艰辛付出。那时也不知道树木能不能活、山头能不能绿,唱着感天动地的歌,揣着改天换地的梦,就那么热火朝天、义无反顾。付出是艰辛的,唯有艰辛付出过,才更能品尝幸福的滋味。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农民,心里一定流淌着山杏一样香甜的幸福,会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山杏喜欢丛生,可以一起抵御恶劣的生存环境,抱团成长。人类何尝不是这样。越是条件艰苦,越需要团结互助,相互取暖。面对困难一个人也可以抗争,可以歌唱,但势单力薄,气弱声小,常常会把一腔豪气,慢慢唱得无奈又幽怨。相反,一群人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唱出黄河大合唱的气势,唱出南泥湾大生产的豪迈。昔日的奋斗如此,今日的生活也是如此。摆脱了贫困的人们,可以在自家屋子里过着不愁吃不愁喝的日子,但幸福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欢歌,没有哪个人可以长久地独舞。歌还是要一起唱,人多才更忘我;舞还是要一起跳,人多才更有劲;幸福的日子当然要一起过,人多更热闹,夕阳更灿烂。
一边助力群众过上好日子,一边帮助大家过好好日子。汇聚各方善心,协调各种资源,慈善人把文化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有了场所、找到乐子的老人们,天天像上学上工一样,到文化活动中心来打卡,老伙计老姐妹们聚在一起,相互安慰,精神愉悦,安度晚年。正在创业的青壮年们,业余也能进行文化聚会,在激情释放中互相激励。文化如风,引领新农村的风尚,也塑造着新生活的魂魄。
唱了那么多的歌,还是陕北民歌最传情;跳了那么多的舞,还是黄土地上的老秧歌最过瘾。立足乡村创业的人们,离不开这些老传统,也在发扬着这些老传统。山杏回报着干涸的黄土地,文化涵养着幸福的新家园。陕北的春天里,沟沟壑壑,角角落落,都有着山杏一样的风景和香甜。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