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崖
苍耳崖是核桃坝河和苍耳崖河的交汇点,两河汇流聚成华阳东河,折向南流,20余公里就到了华阳古镇。
这里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海拔800至3071米,总面积3万公顷,处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动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这里森林茂密,河谷纵横、水质纯净,气候多样、风光秀丽。保护区内高山峻岭与流泉飞瀑相映,郁郁森林与茫茫竹海交错,高山草甸与冰川遗迹齐现,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共舞。竹林面积尤为广阔,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广泛分布,是秦岭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苍耳崖河谷区域到底有什么得天独厚之处,竟然能让有着“秦岭四宝”之称的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如此青睐呢?
原来,这与百公里外的汉江黄金峡有着密切关系。苍耳崖河源头兴隆岭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黄金峡是汉江在汉中平原的东出口,两边绝壁高耸,山高谷深,形成一个狭长通道。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流在经过这个狭长通道时,吹向了面前高高耸立的兴隆岭。兴隆岭是秦岭南坡最高峰,高大的山岭把暖湿气流阻挡在这一区域,使得这一带雨量充足,最终成了生态绝佳的动植物的生存乐园。
这里还是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行政管辖林地的交汇点。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豹及朱鹮、金雕等为代表的脊椎动物311种,还有种子植物135科、603属、1556种,尤其是有红豆杉、独叶草、珙桐、太白红杉等濒危保护植物31种。
兴隆岭梁顶至苍耳崖段是秦岭大熊猫的核心分布区,是整个秦岭大熊猫的扩散中心。这一片面积为1.1万公顷,西临华阳保护站与太白林业局交界的土地沟和西沟梁顶端,沿山脊而下,经苍耳崖、碾子坪大梁到板长梁与崖洞坪东大梁交汇,然后与拜将坛大梁相连,再向东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兴隆岭熊猫种群有80余只,是当今中国最有保护价值的大熊猫密集分布区。
苍耳崖位于苍耳崖河谷中段,距核桃坝河与苍耳崖河交汇处仅600米左右,是古傥骆道必经的咽喉之地。
唐至明清之间这里曾建有驿站,是沿傥骆道从长安到汉中翻越秦岭后的第一个驿站。苍耳崖高10米,长30米。崖下有80平方米的巨洞,可容百十人遮风避雨。一股清泉自崖下冒出,汇成一眼古井,泉水清洌。
传说唐宋时期傥骆古道一度被开辟为官驿大道,官吏往来,商旅络绎。山区农户有子女众多难以生计者,便将子女带到崖下,盼望路过此地的达官贵人带去为奴,留给子女一条活路,故当时老百姓又习惯将这地方称为“藏儿崖”。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随着历史变迁,古道被淹没在茫茫秦岭之间,这里逐渐被演化为苍耳崖。
在唐代,傥骆古道从崖下经过,崖下建有阁楼,唐德宗李适、唐僖宗李儇南逃避乱,途经此地,曾在崖下过夜。崖下原有石床一张,称“歇龙台”,说的就是这事。
1949年这里尚存石碣一通,为清顺治年间所立,碣文称苍耳崖为“稽古福地”,后送至洋县博物馆珍藏。
唐宋时的苍耳崖曾搭建客栈、吊楼数间,栈道连云,依山傍水,凌空飞渡,如今栈孔、房基仍清晰可辨。苍耳岩一带,古木参天,谷峡涧深,磐石险峻,两侧高山耸峙,无道可迂回,乃扼防隘口。宋代有诗赞曰:“苍崖险峻应藏虎,碧洞阴深恐隐仙”。
古代苍耳崖河上还筑有风雨桥,位于苍耳崖下南端。2007年,按原风貌复修了新的风雨桥。风雨桥河心段设一仿红松木纹水泥石桥墩,两头搭于两岸的巨石上。整座桥全由原木建成,靠榫卯衔接。桥面滚木横陈,面铺木板,两旁置木栏,形成长长廊道,人字木架顶上覆蓑草,保持着古朴本色。
站在风雨桥上北望,只见苍耳崖河谷蜿蜒而来,山峰险峻,怪石嶙峋,苍松郁郁,林壑幽美,清泉泠泠,白云飘飞,时有悬泉飞挂,流瀑涤荡。
苍耳崖前,修竹摇曳,藤萝披翠,瀑布三叠,水流石上,细流曼舞,碧潭涌雪。
遥想历史上的傥骆古道,从洋州傥水河谷口入山,上清凉川,翻马道梁,下黑峡,复上大牛岭,经华阳,沿苍耳岩河谷翻越兴隆岭,过秦岭而奔周至,后东趋长安。它是古代关中至汉中最近捷也最凶险的一条道路。三国时,蜀魏兴势之战中魏军就是沿傥骆古道的苍耳崖河南下华阳,于兴势(今陕西汉中洋县北马道梁)被蜀汉军队击退的。
昔日的古道驿路,而今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担负起了保护四大国宝和其他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任。
苍耳崖对岸的风雨桥头就坐落着苍耳崖保护站哨所。哨所的巡护员每天都要在保护区内进行巡护。在巡护途中,常常和大熊猫相遇。□周志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苍耳崖是核桃坝河和苍耳崖河的交汇点,两河汇流聚成华阳东河,折向南流,20余公里就到了华阳古镇。
这里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海拔800至3071米,总面积3万公顷,处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动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这里森林茂密,河谷纵横、水质纯净,气候多样、风光秀丽。保护区内高山峻岭与流泉飞瀑相映,郁郁森林与茫茫竹海交错,高山草甸与冰川遗迹齐现,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共舞。竹林面积尤为广阔,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广泛分布,是秦岭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苍耳崖河谷区域到底有什么得天独厚之处,竟然能让有着“秦岭四宝”之称的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如此青睐呢?
原来,这与百公里外的汉江黄金峡有着密切关系。苍耳崖河源头兴隆岭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黄金峡是汉江在汉中平原的东出口,两边绝壁高耸,山高谷深,形成一个狭长通道。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流在经过这个狭长通道时,吹向了面前高高耸立的兴隆岭。兴隆岭是秦岭南坡最高峰,高大的山岭把暖湿气流阻挡在这一区域,使得这一带雨量充足,最终成了生态绝佳的动植物的生存乐园。
这里还是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行政管辖林地的交汇点。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豹及朱鹮、金雕等为代表的脊椎动物311种,还有种子植物135科、603属、1556种,尤其是有红豆杉、独叶草、珙桐、太白红杉等濒危保护植物31种。
兴隆岭梁顶至苍耳崖段是秦岭大熊猫的核心分布区,是整个秦岭大熊猫的扩散中心。这一片面积为1.1万公顷,西临华阳保护站与太白林业局交界的土地沟和西沟梁顶端,沿山脊而下,经苍耳崖、碾子坪大梁到板长梁与崖洞坪东大梁交汇,然后与拜将坛大梁相连,再向东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兴隆岭熊猫种群有80余只,是当今中国最有保护价值的大熊猫密集分布区。
苍耳崖位于苍耳崖河谷中段,距核桃坝河与苍耳崖河交汇处仅600米左右,是古傥骆道必经的咽喉之地。
唐至明清之间这里曾建有驿站,是沿傥骆道从长安到汉中翻越秦岭后的第一个驿站。苍耳崖高10米,长30米。崖下有80平方米的巨洞,可容百十人遮风避雨。一股清泉自崖下冒出,汇成一眼古井,泉水清洌。
传说唐宋时期傥骆古道一度被开辟为官驿大道,官吏往来,商旅络绎。山区农户有子女众多难以生计者,便将子女带到崖下,盼望路过此地的达官贵人带去为奴,留给子女一条活路,故当时老百姓又习惯将这地方称为“藏儿崖”。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随着历史变迁,古道被淹没在茫茫秦岭之间,这里逐渐被演化为苍耳崖。
在唐代,傥骆古道从崖下经过,崖下建有阁楼,唐德宗李适、唐僖宗李儇南逃避乱,途经此地,曾在崖下过夜。崖下原有石床一张,称“歇龙台”,说的就是这事。
1949年这里尚存石碣一通,为清顺治年间所立,碣文称苍耳崖为“稽古福地”,后送至洋县博物馆珍藏。
唐宋时的苍耳崖曾搭建客栈、吊楼数间,栈道连云,依山傍水,凌空飞渡,如今栈孔、房基仍清晰可辨。苍耳岩一带,古木参天,谷峡涧深,磐石险峻,两侧高山耸峙,无道可迂回,乃扼防隘口。宋代有诗赞曰:“苍崖险峻应藏虎,碧洞阴深恐隐仙”。
古代苍耳崖河上还筑有风雨桥,位于苍耳崖下南端。2007年,按原风貌复修了新的风雨桥。风雨桥河心段设一仿红松木纹水泥石桥墩,两头搭于两岸的巨石上。整座桥全由原木建成,靠榫卯衔接。桥面滚木横陈,面铺木板,两旁置木栏,形成长长廊道,人字木架顶上覆蓑草,保持着古朴本色。
站在风雨桥上北望,只见苍耳崖河谷蜿蜒而来,山峰险峻,怪石嶙峋,苍松郁郁,林壑幽美,清泉泠泠,白云飘飞,时有悬泉飞挂,流瀑涤荡。
苍耳崖前,修竹摇曳,藤萝披翠,瀑布三叠,水流石上,细流曼舞,碧潭涌雪。
遥想历史上的傥骆古道,从洋州傥水河谷口入山,上清凉川,翻马道梁,下黑峡,复上大牛岭,经华阳,沿苍耳岩河谷翻越兴隆岭,过秦岭而奔周至,后东趋长安。它是古代关中至汉中最近捷也最凶险的一条道路。三国时,蜀魏兴势之战中魏军就是沿傥骆古道的苍耳崖河南下华阳,于兴势(今陕西汉中洋县北马道梁)被蜀汉军队击退的。
昔日的古道驿路,而今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担负起了保护四大国宝和其他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任。
苍耳崖对岸的风雨桥头就坐落着苍耳崖保护站哨所。哨所的巡护员每天都要在保护区内进行巡护。在巡护途中,常常和大熊猫相遇。□周志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