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灏的率真
清代“桐城派”鼻祖方苞在《乔紫渊诗序》里回忆说:“年二十,客游京师,偶为律诗二首。”数日,泾阳刘陂千忽相视而嘻曰:“吾有所见子诗。信子之云乎:‘艺未成而襮之,后自悔焉而莫可追也。’子行清文茂,内外完好,何故以诗自瑕?吾为子毁之矣。”余自是绝意不为诗。
看了这段文字,刘灏(字陂千)的一位后人感到大不解,半开玩笑地说:哎呀,我先人太厉害了!刘灏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及方苞,两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他怎么竟这样“指点”人家!难道是他们的交情特别深?
如果方苞“年二十”(虚龄)的记忆无误,那是康熙二十六年,刘灏应该正在京备考。他爱好写诗,比方苞大六岁,也不过是个“青年诗人”,既非前辈,亦非巨匠;仕途上尚未踏出一步(第二年才考中进士),谈不到什么社会地位,想高高在上、心高气傲也没有条件。对方苞的诗,他不是当面称好转过身又撇嘴,或者抽象肯定之后再刻意挑剔,显然也不是文人相轻。至于交情,一个南人,一个北客,都寓居京师不久,关系肯定不错,但不可能亲密到如发小一般无话不可敞开谈。我想,刘灏的毫不隐讳只有一种可能:他感到方苞写诗的天资灵性不足,倾力于此,将来会后悔的。方苞为人诚恳正直,何不直言忠告?就这样,因为不愿眼见一位“行清文茂,内外完好”的朋友自造瑕玷,便一片好意和盘托出了。
请注意方氏笔下那个“相视而嘻曰”的“嘻”,它表明刘灏当时心情是轻松的,压根没想对方会否面子上过不去。一句话,刘灏直言是出于诗人的率真,也或许,与秦人的性情直爽不无关系。
不信,请看另一个故事。
二十年后的康熙四十六年小除日,吏部尚书宋荦在其官邸设宴,邀约门生王式丹、宫鸿历、李嶟瑒、刘灏、林佶等十多人聚餐守岁,赋诗唱和。已经戒酒几年的刘灏喝了个半醉,一边拍打着酒樽,一边用老陕的腔调歌吟起来,一口气便十八句。歌毕,又问大家:“宋公以七十多岁高年,为我们提供登堂举觞排遣乡思的机会,如此盛情懿义,如此难得的赓续‘文字饮’传统的欢聚,怎么可以没有记述呢?”
于是议定编印《宴集诗》,由刘灏作序。
刘灏的序言写得别开生面。通常,序文都是夹叙夹议,以议为主,但刘灏不,他整个写成了一篇《记》。先写某年月日宋老前辈设宴,大家幸会,欢洽从容,说明宴集的由来,也是宴集诗产生的背景。接着写太宰大人带头赋诗,声韵铿锵;有刘灏者,“以病止饮已数年,是日醉焉,乃拊缶为秦声。其词曰(诗句全文照录)……”这是通过典型写一般,刘灏如此,整个宴会气氛之活跃热烈可想而知。最后,写刘灏歌罢又发表“今兹之会不可无记”的意见,也是原话照录,交代了编印这本宴集诗的缘起。刘灏的话终结,序文也戛然而止。
激动了便开戒,喝高了便击缶而歌;作序,少一半文字写自己,既不避“突出个人”之嫌,也不忌“酒后失态”之讥,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诗人的浪漫与率真。
诗人大多心底真纯,往往不设城府,率性而为。为乔紫渊写序时,方苞已是文章学问名满国中,但他对刘灏当年“何故以诗自瑕”的劝诫,没有怨怼和嘲讽,而是视作忠言逆耳珍藏于心,行诸笔墨。诗人的率真走进了若山谷般深广的襟怀,泾阳刘陂千是幸运的。□冯日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清代“桐城派”鼻祖方苞在《乔紫渊诗序》里回忆说:“年二十,客游京师,偶为律诗二首。”数日,泾阳刘陂千忽相视而嘻曰:“吾有所见子诗。信子之云乎:‘艺未成而襮之,后自悔焉而莫可追也。’子行清文茂,内外完好,何故以诗自瑕?吾为子毁之矣。”余自是绝意不为诗。
看了这段文字,刘灏(字陂千)的一位后人感到大不解,半开玩笑地说:哎呀,我先人太厉害了!刘灏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及方苞,两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他怎么竟这样“指点”人家!难道是他们的交情特别深?
如果方苞“年二十”(虚龄)的记忆无误,那是康熙二十六年,刘灏应该正在京备考。他爱好写诗,比方苞大六岁,也不过是个“青年诗人”,既非前辈,亦非巨匠;仕途上尚未踏出一步(第二年才考中进士),谈不到什么社会地位,想高高在上、心高气傲也没有条件。对方苞的诗,他不是当面称好转过身又撇嘴,或者抽象肯定之后再刻意挑剔,显然也不是文人相轻。至于交情,一个南人,一个北客,都寓居京师不久,关系肯定不错,但不可能亲密到如发小一般无话不可敞开谈。我想,刘灏的毫不隐讳只有一种可能:他感到方苞写诗的天资灵性不足,倾力于此,将来会后悔的。方苞为人诚恳正直,何不直言忠告?就这样,因为不愿眼见一位“行清文茂,内外完好”的朋友自造瑕玷,便一片好意和盘托出了。
请注意方氏笔下那个“相视而嘻曰”的“嘻”,它表明刘灏当时心情是轻松的,压根没想对方会否面子上过不去。一句话,刘灏直言是出于诗人的率真,也或许,与秦人的性情直爽不无关系。
不信,请看另一个故事。
二十年后的康熙四十六年小除日,吏部尚书宋荦在其官邸设宴,邀约门生王式丹、宫鸿历、李嶟瑒、刘灏、林佶等十多人聚餐守岁,赋诗唱和。已经戒酒几年的刘灏喝了个半醉,一边拍打着酒樽,一边用老陕的腔调歌吟起来,一口气便十八句。歌毕,又问大家:“宋公以七十多岁高年,为我们提供登堂举觞排遣乡思的机会,如此盛情懿义,如此难得的赓续‘文字饮’传统的欢聚,怎么可以没有记述呢?”
于是议定编印《宴集诗》,由刘灏作序。
刘灏的序言写得别开生面。通常,序文都是夹叙夹议,以议为主,但刘灏不,他整个写成了一篇《记》。先写某年月日宋老前辈设宴,大家幸会,欢洽从容,说明宴集的由来,也是宴集诗产生的背景。接着写太宰大人带头赋诗,声韵铿锵;有刘灏者,“以病止饮已数年,是日醉焉,乃拊缶为秦声。其词曰(诗句全文照录)……”这是通过典型写一般,刘灏如此,整个宴会气氛之活跃热烈可想而知。最后,写刘灏歌罢又发表“今兹之会不可无记”的意见,也是原话照录,交代了编印这本宴集诗的缘起。刘灏的话终结,序文也戛然而止。
激动了便开戒,喝高了便击缶而歌;作序,少一半文字写自己,既不避“突出个人”之嫌,也不忌“酒后失态”之讥,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诗人的浪漫与率真。
诗人大多心底真纯,往往不设城府,率性而为。为乔紫渊写序时,方苞已是文章学问名满国中,但他对刘灏当年“何故以诗自瑕”的劝诫,没有怨怼和嘲讽,而是视作忠言逆耳珍藏于心,行诸笔墨。诗人的率真走进了若山谷般深广的襟怀,泾阳刘陂千是幸运的。□冯日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