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餐,吃的是天高地远和相聚时光
如今,趁着好天气去野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基础版的是席地而坐,铺一张餐垫享受春光;高级版的,有人玩出乡土主题野餐、卡通主题野餐、电影主题野餐等新花样。
由于疫情,虽然无法去远方,却也要徜徉在近郊的大自然里,吹着和煦的风,晒着温暖的太阳,约上三五个好友侃侃而谈。野餐,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野餐兴起于18世纪的欧洲,原本是狩猎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后来逐渐演变为皇室贵族的重要社交活动。其实野餐在我国也是源远流长,《兰亭集序》中就有描写曲水流觞、文人雅集的场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现代人又在野餐的基础上加入了露营概念,直接把户外的一顿饭变成了安营扎寨的短暂旅居。尤其是疫情之下,由于远途出行受限,人们于是把目光聚集到身边的草地、湖泊、海滨……野餐开始风靡。
野餐,总会落在一个吃字上。张爱玲在《异乡记》写道:“中国人的旅行永远属于野餐性质,一路吃过去,到一站有一站的特产,兰花豆腐干,酱麻雀,粽子。”
何止中国人,古今中外的野餐,最后都落在了一个吃上。日本的便当文化最早在17世纪安土桃山时代称为“提重”,其实就是源自赏花、赏枫的野餐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西餐中的面包、各式奶酪、切片火腿、色拉等,也是野餐桌上的常客,偶尔也会有比萨、甜甜圈、烤鸡等烤制食物。
早期的野餐主要以适合长久摆放、进食方便的冷食为主,如日式的饭团、寿司卷、腌制蔬菜、玉子烧、便当等。后来,人们开始尝试现场烹饪,现代露营装备中的炊具,足以媲美一个小型厨房,只要准备好新鲜食材,煎烤煮炸,无所不能。
从贵族的时髦消遣,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样板,再到全民的草地派对,野餐是一个区别于庸常生活、向往美好自由的清梦。也许这样露天席地的饮食不够精致,但因为所在的自然场景和一起野餐的人而变得别有风味。
野餐,吃的其实是天高地远,是青草、微风、花朵和相聚的时光。就像一位米其林大厨所说:“一场野餐的全部意义在于尽享奢华,时间的奢华。”□万晨
相关链接
适合野餐的地道陕西风味
炸豆奶
榆林水好,豆腐好,制作豆浆自然品质优。
炸豆奶以豆浆为主要原料,故名炸豆奶。用地道的工艺炸出来的豆奶味道鲜美、色泽金黄、外脆里嫩、入口即化,配以白糖食用,香醇甜美,是榆林宴席上、家里款待亲朋好友的名菜。
原料:
淀粉、豆浆、鸡蛋、白糖、面粉、食用油。
制作方法:
1.将鸡蛋打入豆浆搅散,再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
2.锅内加入豆浆,再加入白糖,用旺火烧开,再倒入打好的鸡蛋豆浆,轻轻搅动,防止糊底,待豆浆呈糊状时盛出,倒入瓷盘内使其冷凝成冻状;
3.案板上撒一层面粉,将冷凝的豆奶翻扣在面粉上,再撒上一层面粉,用刀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用面粉裹匀;
4.锅内加食用油,烧至八成热时,将豆奶逐个入锅,炸至金黄色浮起时,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可食用。
馍豆豆
馍豆豆制作在陕西关中地区历史悠久,城乡分布广泛。馍豆豆有的地方也叫“干馍蛋蛋”或者“棋子馍”,就是把烙得很薄的锅盔馍切成小丁、小方块,然后再放入锅内炒,这个过程叫“炕馍”。
这种“馍豆豆”咬起来嘎嘣脆,特别带劲;保质期长,放上十几天都不会坏。
馍豆豆的做法很传统,先将面粉、鸡蛋和各种调料擀制成饼,烙成薄锅盔的形状;再切成细条,最后把细条切成骰子大小的四方小面块;然后在大圆锅里用文火炒,直到焦黄,浓郁的香味飘出来。
原料:
淀粉、豆浆、鸡蛋、白糖、面粉、食用油。
制作方法:
1.把花椒叶洗净剁碎和十三香、辣椒面、鸡蛋液倒入面粉中,搅拌均匀,然后取3小勺食用油烧熟倒到干面粉中(可以使馍豆豆更酥脆),此时加水和面;
2.把和好的面,烙成薄锅盔饼,切成细条,然后切成小四方块;
3.把切好的馍豆豆倒入锅中用文火翻炒,刚倒入锅中不能一个劲地翻炒,先把馍豆豆铺平,等上3分钟左右再翻炒,等到馍豆豆呈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地软包子
陕西西安的地软包子堪称“乡野一绝”。农村有不少关于地软的民谣:“地软地软,美味佳餐。天天吃地软,胜过活神仙。”“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歇一天,婆娘女子转沟弯,提着笼笼拾地软。”
地软的民间叫法很多,又叫地耳、地木耳、地膜、地衣、地皮、地皮菜、地踏菜、地皮木耳、假木耳等。地软颜色和形状都非常像黑木耳,生长在乡野间阴凉潮湿的野地里、或山坡上和河沟边的小草里。雨后,人们把地软拾回来,用水洗净后晒干,食用时先用热水泡开。西安人喜欢将地软和豆腐、粉条、韭菜、鸡蛋等加在一起做包子馅,经过和面(发面)、制馅、成形、蒸制等工序制成地软包子。
地软包子松软清香、味道独特、营养丰富,除了做成包子,地软还可以用来炒菜、凉拌、做汤羹。
原料:
面粉、地软、酵母、泡打粉、食用碱、豆腐、粉条、葱花、姜末、精盐、花椒粉、胡椒粉、酱油、熟猪油(或菜籽油)、香油等。
制作方法:
1.面粉加酵母,温水加泡打粉,和成发酵面团待用;
2.葱切末,地软洗净剁碎,豆腐蒸熟切丁。熟猪油(或菜籽油)烧七成热,下葱、姜煸出香味,倒入豆腐丁,加调料翻匀,倒入地软后加香油拌匀成馅;
3.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匀,再搓条揪成剂子,压皮后包入馅料,上笼蒸熟即可。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如今,趁着好天气去野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基础版的是席地而坐,铺一张餐垫享受春光;高级版的,有人玩出乡土主题野餐、卡通主题野餐、电影主题野餐等新花样。
由于疫情,虽然无法去远方,却也要徜徉在近郊的大自然里,吹着和煦的风,晒着温暖的太阳,约上三五个好友侃侃而谈。野餐,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野餐兴起于18世纪的欧洲,原本是狩猎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后来逐渐演变为皇室贵族的重要社交活动。其实野餐在我国也是源远流长,《兰亭集序》中就有描写曲水流觞、文人雅集的场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现代人又在野餐的基础上加入了露营概念,直接把户外的一顿饭变成了安营扎寨的短暂旅居。尤其是疫情之下,由于远途出行受限,人们于是把目光聚集到身边的草地、湖泊、海滨……野餐开始风靡。
野餐,总会落在一个吃字上。张爱玲在《异乡记》写道:“中国人的旅行永远属于野餐性质,一路吃过去,到一站有一站的特产,兰花豆腐干,酱麻雀,粽子。”
何止中国人,古今中外的野餐,最后都落在了一个吃上。日本的便当文化最早在17世纪安土桃山时代称为“提重”,其实就是源自赏花、赏枫的野餐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西餐中的面包、各式奶酪、切片火腿、色拉等,也是野餐桌上的常客,偶尔也会有比萨、甜甜圈、烤鸡等烤制食物。
早期的野餐主要以适合长久摆放、进食方便的冷食为主,如日式的饭团、寿司卷、腌制蔬菜、玉子烧、便当等。后来,人们开始尝试现场烹饪,现代露营装备中的炊具,足以媲美一个小型厨房,只要准备好新鲜食材,煎烤煮炸,无所不能。
从贵族的时髦消遣,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样板,再到全民的草地派对,野餐是一个区别于庸常生活、向往美好自由的清梦。也许这样露天席地的饮食不够精致,但因为所在的自然场景和一起野餐的人而变得别有风味。
野餐,吃的其实是天高地远,是青草、微风、花朵和相聚的时光。就像一位米其林大厨所说:“一场野餐的全部意义在于尽享奢华,时间的奢华。”□万晨
相关链接
适合野餐的地道陕西风味
炸豆奶
榆林水好,豆腐好,制作豆浆自然品质优。
炸豆奶以豆浆为主要原料,故名炸豆奶。用地道的工艺炸出来的豆奶味道鲜美、色泽金黄、外脆里嫩、入口即化,配以白糖食用,香醇甜美,是榆林宴席上、家里款待亲朋好友的名菜。
原料:
淀粉、豆浆、鸡蛋、白糖、面粉、食用油。
制作方法:
1.将鸡蛋打入豆浆搅散,再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
2.锅内加入豆浆,再加入白糖,用旺火烧开,再倒入打好的鸡蛋豆浆,轻轻搅动,防止糊底,待豆浆呈糊状时盛出,倒入瓷盘内使其冷凝成冻状;
3.案板上撒一层面粉,将冷凝的豆奶翻扣在面粉上,再撒上一层面粉,用刀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用面粉裹匀;
4.锅内加食用油,烧至八成热时,将豆奶逐个入锅,炸至金黄色浮起时,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可食用。
馍豆豆
馍豆豆制作在陕西关中地区历史悠久,城乡分布广泛。馍豆豆有的地方也叫“干馍蛋蛋”或者“棋子馍”,就是把烙得很薄的锅盔馍切成小丁、小方块,然后再放入锅内炒,这个过程叫“炕馍”。
这种“馍豆豆”咬起来嘎嘣脆,特别带劲;保质期长,放上十几天都不会坏。
馍豆豆的做法很传统,先将面粉、鸡蛋和各种调料擀制成饼,烙成薄锅盔的形状;再切成细条,最后把细条切成骰子大小的四方小面块;然后在大圆锅里用文火炒,直到焦黄,浓郁的香味飘出来。
原料:
淀粉、豆浆、鸡蛋、白糖、面粉、食用油。
制作方法:
1.把花椒叶洗净剁碎和十三香、辣椒面、鸡蛋液倒入面粉中,搅拌均匀,然后取3小勺食用油烧熟倒到干面粉中(可以使馍豆豆更酥脆),此时加水和面;
2.把和好的面,烙成薄锅盔饼,切成细条,然后切成小四方块;
3.把切好的馍豆豆倒入锅中用文火翻炒,刚倒入锅中不能一个劲地翻炒,先把馍豆豆铺平,等上3分钟左右再翻炒,等到馍豆豆呈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地软包子
陕西西安的地软包子堪称“乡野一绝”。农村有不少关于地软的民谣:“地软地软,美味佳餐。天天吃地软,胜过活神仙。”“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歇一天,婆娘女子转沟弯,提着笼笼拾地软。”
地软的民间叫法很多,又叫地耳、地木耳、地膜、地衣、地皮、地皮菜、地踏菜、地皮木耳、假木耳等。地软颜色和形状都非常像黑木耳,生长在乡野间阴凉潮湿的野地里、或山坡上和河沟边的小草里。雨后,人们把地软拾回来,用水洗净后晒干,食用时先用热水泡开。西安人喜欢将地软和豆腐、粉条、韭菜、鸡蛋等加在一起做包子馅,经过和面(发面)、制馅、成形、蒸制等工序制成地软包子。
地软包子松软清香、味道独特、营养丰富,除了做成包子,地软还可以用来炒菜、凉拌、做汤羹。
原料:
面粉、地软、酵母、泡打粉、食用碱、豆腐、粉条、葱花、姜末、精盐、花椒粉、胡椒粉、酱油、熟猪油(或菜籽油)、香油等。
制作方法:
1.面粉加酵母,温水加泡打粉,和成发酵面团待用;
2.葱切末,地软洗净剁碎,豆腐蒸熟切丁。熟猪油(或菜籽油)烧七成热,下葱、姜煸出香味,倒入豆腐丁,加调料翻匀,倒入地软后加香油拌匀成馅;
3.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匀,再搓条揪成剂子,压皮后包入馅料,上笼蒸熟即可。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