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37期:第01版 首版

为矿区荒滩增添新绿

——记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毕银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秀雅而沉稳,睿智而坚毅,这是见到毕银丽的第一印象。她曾作为教育部唯一推荐人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称号,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今年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这项荣誉将作为她新的起点,这位矿区生态修复的科学家,将会走得更远。

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1989年,毕银丽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攻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土壤微生物是必修的专业课。本科毕业后,她考取了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继而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研究。

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因煤炭开发导致大面积土地塌陷、土地荒芜的报道时见报端。煤炭开采造成了大量的沉陷区及废弃地,对矿区环境造成巨大的损伤,导致植被退化、土壤质量下降。大量固废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毕银丽结合自己多年对微生物的钻研与试验,以微生物作为“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主要切入点开展科研技术研发与实践应用。

众所周知,微生物能够刺激根际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改良根际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植物抗逆能力。自然界的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帝国,究竟哪一种最适合矿区环境,能发挥最佳的促植物生长效应?也就是说,微生物的亲和力和战斗力如何在采煤扰动的动态情况下持续帮助植物在逆境中健康成长,进而恢复生态。毕银丽带领团队,从大量野外采集样品中反复筛选、验证微生物特性,形成了微生物复垦的技术体系。

只有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和“怎么会是这样”,就会对如何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获得认识。只有做出科学的因果解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近年来,微生物修复技术发展很快,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生态修复方法。毕银丽发现,这一过程是根际微生态系统各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

经过长期努力,毕银丽发现丛枝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不仅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而且能够同时定殖于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相同组织中。实验证明,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真菌都能共同侵染植物根系、改善植物-土壤间的营养运移、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胁迫,同时,还能与其他土壤微生物共生协同,改善土壤微环境,其生物特性和强大的生态学功能在受损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丛枝菌根真菌能与陆地生态系统中80%左右的植物形成菌根联合体,增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速植株生长和种群建成,并能优化植被分布,改善生态格局。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定殖率,能将有限的营养物质分配给微菌核,有效分解土壤有机磷和氮化合物,参与生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显著提高植株分枝数和生物量,增强植株对钾、钙的转运能力。所有这些,完全满足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条件。

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能在多大程度上给这个世界打上自己的烙印,就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认识自己。

菌种筛选出来后不久,原宁夏煤业集团大武口洗煤厂寻求技术合作,在堆放的煤矸石山进行应用试验。2003年4月,毕银丽带着自己培养的菌剂,和3个硕士研究生一起前往矿区。第一个占地10亩的示范基地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半年之后,植物的高度和覆盖度已经初现效果;一年之后,植物从20厘米长到60厘米,接菌植物明显优于对照植物。初战告捷,2年后这里已经郁郁葱葱,蔚然成林,微生物生态修复完成了由室内研究向野外示范推广的转变。

2006年3月,毕银丽转战西部地区的神东煤业集团乌兰木伦矿,治理地处内蒙古腹地的煤矸石山。这次试验田的面积扩大到30亩,她在实验室里,将菌种小心翼翼地接种到紫穗槐上,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力求完美。第一天移栽到矸石山上,这些种苗还活生生的,第二天一夜大风幼苗全部倒伏,无法成活。于是她改变策略,采用土地适应性更强的植物种桧柏,微生物表现出显著地提高矸石山植物成活率及促生长的成效。2006年开始,毕银丽将研究方向聚焦采煤沉陷地修复,带领团队进驻陕西榆林神木大柳塔煤矿区。这里煤矿区最明显的特点是,地下采煤把煤挖走后,地表大面积沉陷,产生不同形态特征的裂缝,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西部矿区干旱程度。同时,地表植物由于地下沉陷变形,植物根系被拉伤或拉断,使生态更为脆弱。共生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又一次发挥出神奇的功能:它们和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后,很快就促进了根系发育,菌丝发育扩大了根系吸收面积和范围,面积比原来扩大10-20倍,力学强度翻倍。接菌植物不仅根系庞大,而且修复能力更强。植物的成活带动了生态物种的演替,苔藓、藻类等生物土壤结皮开始发育,增加了生物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持续稳定。

目前,毕银丽将研究成果已经拓展到宁夏、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多地,示范面积达几万亩。在生态修复研究的过程中,逐步由最初的先绿起来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林和生态林并举的生态、经济效益。她带领团队在试验田里种植了黄芪、防风、甘草等中草药,以及蛋白桑、欧里、野樱桃、文冠果、大果沙棘等经济林,接种微生物后,果实的VC含量增加,中草药的药用成分提高,综合开发已经初见成效。

20多年来,毕银丽先后主持40多项国家级技术攻关及技术服务科研项目,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孙越崎能源大奖、霍英东青年科技奖励等,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2项。2022年,她又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本报记者  王琴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