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37期:第04版 秦风

历经沧桑的古栎阳桥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从临潼经新丰,往北到阎良去,路过栎阳。要是打开《新华字典》查“栎”字,这样解释:“地名,在中国陕西省。”战国时,秦国曾在栎阳设都而被载入史册。北边,一条清河自西向东,蜿蜒而去。栎阳古桥就位于这里,东西走向,横跨清河,它默默守护在这里,已有近四百年,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却岿然不动,成为西安地理上一处醒目的标志。如今,这里属于西安市阎良区北屯乡与临潼区栎阳街办交界地带。桥北距阎良城区7.5公里,这座石桥是阎(良)新(丰)公路上一座重要桥梁。在漫长的岁月里,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据清乾隆《临潼县志》载:“县北五十里清河上栎阳桥,明总督武志望倡建。”这是一座用青石条修筑而成的双拱桥,看起来浑然一体,坚固耐用。桥长30米,宽7.5米,高8米。石桥两侧栏杆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石柱顶端的造型,如一颗颗硕大的桃子。石桥外侧栏杆下,留有专门下水的出口,防止雨天桥面出现积水。站在桥头望去,两排石柱整齐划一,如威武的哨兵。由于长期以来车马行人从桥上通过,桥面磨损严重,致桥身多处石条出现裂纹,两边栏杆也有不同程度损坏。2005年9月,阎良区人民政府在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对古桥进行了整修,更换了两侧栏杆,修饰了桥身,使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桥又重放异彩。

清河水流到这里,形成几个大弯流,加之地势上的落差,因而河床两岸较高。河谷内到处低洼成潭。到了炎热夏季,这里凉风习习,河边总会看到钓鱼人的身影,还有孩子们凫水时的欢乐笑声。河道内芦苇丛生,郁郁葱葱,时而传来水鸟“吱吱嘎嘎”的叫声。时至深秋,河岸土崖上丛生的酸枣如红玛瑙,引得嘴馋的孩子们前来采摘,又酸又甜。站在河岸边土崖上,向河谷里望去,一片片芦苇头顶芦花,随风飘荡。芦苇成熟时,站在古石桥上扶栏东眺,白茫茫一片,挤满河谷。走近看时,丛丛芦苇亭亭玉立,密密扎扎。秋风中,似竹的苇叶沙沙作响,顶在枝头的白花蹁跹漫舞,涌起层层雪白的浪花,由近及远,一波一波滚向天际。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物古迹价值的认识日益提高。1994年,陕西省公路局在古栎阳桥上游150米处又建一新桥。新桥长166米,宽13米,高15米,为钢混式双柱,八孔,适应了阎良南向交通发展的需求。原桥已成为阎良区文物古迹被保护起来。

早在1963年,古栎阳桥就已被列入临潼县文物保护,2012年2月整修后,又被列入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桥头,西安市人民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文物保护碑。文保碑阴面书刻着栎阳桥简介:“栎阳桥位于阎良区北屯街道办事处与临潼区栎阳街办交界的清河上。距阎良城区7.5公里,为青石砌成的双拱石桥。”据清乾隆《临潼县志》载:“栎阳桥建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27年)。”清乾隆年间(公元1756年)、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先后进行了两次重修。

新桥建成通车后,古栎阳桥彻底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就像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身下,一年四季,清河水流过,宛如一曲美妙音乐,萦绕在它的耳边。□马小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