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41期:第04版 创造

老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拴伍

村中那口老井,总在记忆中涂抹不去。我想它的繁华热闹,想它的前世今生,想它的上善之心,想它的负重前行,想它将一种生命形式化为另一种生命形式的过程。

老井位于村中心,有10多丈深。什么时间打成的,谁打成的,用了多长时间,没人知道。老井有一座遮风挡雨,使其免遭严霜酷暑的丑丑的井房。井和辘轳是最好的搭档,辘轳咯吱咯吱的转动声是汲取井水的音符。老井就这样张弛有度,年复一年运动着,滋养着一茬又一茬生命,感知着人们前行的足迹。小时候,我曾壮着胆子,背着大人,爬在井口向下探望,看到手掌大一泓平静的水。殊不知,平静下有细流,可能还藏着汹涌澎湃。

老井里的水清澈甘洌,永不枯竭,于是,老井从早到晚忙着,人们休息的时候也是老井最为疲倦的时候。老井最懂休养生息,夜深人静时,老井便极速充盈并沉淀自己。天刚亮,老井就被辘轳的吱扭声叫醒了——乡亲们争着挑水,一条扁担两只桶,一个人来两只手,排队、问候,说生产、话家常,老井热闹了。

年长者挑水慢稳,年轻人挑水快急,大小孩就像学步的儿童挑起水来不稳而晃悠,姿态各异,变化不断,这些都是乡亲们表演给老井看的。父亲每天起得早,常常要挑前几担水,一天光顾老井好几次,一挑便是一生,挑走了岁月,挑来我们的幸福家庭。后来,姐姐和我也加入到了挑水的行列,我们都从老井处艰难地挑起了重担和岁月,晃悠出了人生。

老井旁总是放着一口缸,每天盛着鲜净的井水和舀水的瓢,常常有爷爷奶奶们留心看着。走路歇脚的,喝上几口,长长舒一口气,大步流星般走了;地里劳作回来的,有时等不及回家,抛开矜持,咕咚咕咚地畅饮一通;卖瓜卖菜的,也会来到老井旁,蘸湿毛巾擦擦脸上的汗水,站在井旁的阴凉处,高声喊起悠扬的叫卖声;孩子们玩到口渴难忍,满脸汗水时,就跑到老井处,喊一声爷爷伯伯,喝几口,然后又像风似的玩耍去了。

老井不仅供着人,还养着一群精灵,乡亲们的挑水缝隙,燕子、麻雀、小猫、小狗就会伺机而动,很快吮吸着井口旁低洼处洒漏的水,原来它们就在附近的树上、电线杆上,一直远远地盯着老井处人们的活动,老井对生命的滋养从来不会忘记这些精灵。

前段时间听报告,得知家乡是丝绸之路经过点之一,丝路正好从老井处穿过,然后一路向北进入千山,乡亲们才惊讶地感知到,老井真的很老,有厚重的历史。有好事者不断探源,对家乡的村名——张家店,有了新解说。家乡向北40多里都是重山密林,人烟稀少。从前,傍晚到村子的人马都需住店,有一姓张的人家曾开过旅店,生意兴隆、四方有名,久而久之,村子便叫做张家店。

原来,老井服务过商贾贵族,服务过兵勇走卒,更救过黎民百姓,老井将自己的水无私奉献给需求者,以水之善养育了万千民众,这便是老井的使命。水流走老路,人何尝不是寻老地方呢?这让我更加明白20多年前南下的甘肃麦客为什么将家乡选为歇脚聚集地的原因了。因为老井是一个让人容易记住和寻找的地标,是让家乡人因乡愁而回家的冲动,是藏在心中抹不去的符号。

如今,老井逝去了,不知带走了多少岁月,带走了多少辛酸喜庆的故事。

老井,于我,于乡亲们有生命养育之恩,老井在承载岁月后,在现代文明的更替中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每每想起那口老井,我的心中便会升起一丝怀乡之感,涌进一股暖流。

(作者单位:宝鸡市凤翔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