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53期:第04版 读书

汇聚生活的光

——《风过窄门》读后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风过窄门》是吕志军先生近年出版的小说集,收录了15个短篇,共计20多万字。志军先生是善于用故事说话的人,在他看似随意的叙述中,生命的丰饶与深厚,岁月的苍凉与欢愉,都伴着浓浓的生活之光向我们袭来,每一缕光是不同的个体,它们偶然或必然相遇,依存在一起,叠加成晨曦、黄昏、春光、夏日、秋波与冬阳……虽瞬间消逝,却深刻得难以忘记。蒋勋先生曾说:“美是记忆的坚持与永续,记忆不可抹杀,记忆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是美。”

可以说《风过窄门》就是生活累积的美,这些美或轻柔、或沉重、或直接、或迂回,无论哪一种,均体现出生命的精华与精髓。阅读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亦为我们的平凡人生找到另一种疏解方式,探寻另一条宽广的生命通道。纵观这部小说集,集中展现了化生活为艺术的三大特色。

首先是在家庭故事中呼唤生存的秩序之美。

熬肉是汉江人喜爱的美食,志军先生以此为线索,把家庭关于“孝”的故事编织在一起,用看似不经意的白描手法把父母、儿子儿媳、岳父母在家庭中的卑微与骄傲,艰辛与享受,默默奉献与理所当然进行对比,揭示乡土文明到工业文明进程中家庭伦理的畸形之态,试图唤醒自私与不断索取的“儿子儿媳”们,并对不断被索取,被压榨到有些“愚”的善良父母们表达深深的悲悯。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表达得惟妙惟肖,阅读时仿佛主角就是你、我、他。回看我们周围,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父母们毫无怨言的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甚至养大了多个儿子的老人最后孤零零死去。小说中的何娘娘被儿子们遗弃了还要坚持保护他们——你们别作孽,我就是饿死渴死,他们都是我的儿,我不告,你们凭什么告?这就是中国式父母。故事的结尾,作为儿子的王朋在工作打击中幡然醒悟,反思了自己的自私,接回了父母,让读者感到欣慰。这也正是作者对儿女们的呼唤,渴望家庭秩序之美的回归。

本书主打小说《风过窄门》聚焦了两个家庭、两对夫妻——四人之间混乱的情愫。张力这个人物塑造地特别丰满,他在官场与商场上游戏,又有家庭担当的一面,抓住时代大潮不怕苦累勇于创业,呵护女儿,安排好离婚妻子的生活,对张老师从利用到生出真情;另一方面他也有着商人的狡诈,欲壑难填的他不断打破生活的正常秩序,贿赂官员,在饭场、牌场和风月场与各色人等圆滑周旋,算计同行,争强好胜,诚如作者所言“人间不是炼狱吗?官员,商人,职员,哪一个不在浴血奋战,要么为敌人战死,要么为自己战死。”当最后得知自己要走入末路时那悔恨的一声叮咛“好好活着……”让人禁不住为他深深叹惜。《风过窄门》书写了人情冷暖,家庭之道与社会百态。细细品读,不难发现这也是作者在向社会发出呼唤,呼唤人们遵循法与理,真与善,构建和谐生态的人类生存秩序之美。

其次,用蒙太奇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构建,让故事结局充满“奇异”美。

志军先生善于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穿梭,书写了一个个写实与非写实交错的故事。《麻将》中镜头不断切换,人物之间的对白也很魔幻,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老姨”的语言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其实都是故事的核,王珂、李美、刘贺还有故事背后的人物木生和老杨,人人都似在演独幕剧,一幕幕剧交织在一起就是又是一台大剧,是丰富的人生,是一个你完全意想不到的结局。只有认真读故事,随着故事进程似洋葱般一层层剥开时,我们已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早已心潮起伏,泪流满面。也会倏然明白他们为什么打麻将,为什么那几个年轻人会东一句西一句回应老姨的话。

《烟点炮》《椅子》等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汇聚整合,在活泼幽默、可爱或哲理中让故事更具吸引力,最后把镜头的转场用力回收,于拐弯处意外收尾。故事是虚幻的,但环境却是真实的,这样的烘托,细腻的笔触引线,抒写作者的悲悯之心,让故事在奇异中更具现实美,弘扬了人世间真情之美。

第三,真实细腻的环境描写,让故事充满悲悯之美。

《琴声悠悠》的女主人公刘姐是一个单位的会计,是一个读书爱入戏的人。“她喜欢钢笔,沙沙沙,像双粉嫩的拳头,痒痒地在背上敲,舒服。她喜欢这个声音,如蚕在桑叶里嚼食,如水摸过石头,如琴弓划过琴弦。”看似无意的描写引出了刘姐的另一个身份——拉小提琴的高手,还拥有一把珍贵的“铃木”,这纯净美好的文字,恰如刘姐柔嫩而慈悲的心。刘姐拉琴,丈夫是知音、是听众,铃木是丈夫花了巨大代价从别人手中抢来的。可老杨却遭遇车祸猝然离世,铃木因此深深沉入了箱底。因为一阵稚嫩的琴声入耳,刘姐毅然取出铃木,悄悄在小树林里拉琴……之后居然毫不犹豫地把铃木寄给了小姑娘,故事的结尾更出乎意料,原来对方就是车祸的车主一家!刘姐是大智慧的人,志军先生更是,他用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慈悲不是天生的,是在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蒋勋先生在讲《红楼梦》时曾说过:“生命是一种因果,有因才有果,看到了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而慈悲是真正的智慧。”志军先生深谙这个真谛,他编织故事最迷人的部分就是细节,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蕴含在生活的细节里。他像一个智者,在喧嚣人间里,在平凡生活中,芸芸众生无论高大或渺小,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敬、悲悯、关爱。读这样的故事会让读者的心越来越纯净、越来越质朴、越来越走向真善美。

这无疑是一个作家书写的真正意义。

□李爱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