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72期:第04版 秦风

“人工天河”红旗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小车顺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行至太行山。下车,拾级而上,映入眼中的是一道绕山而来的石砌水渠,沿着宽约1 米的装着护栏的渠边石道前行,身旁半渠碧水静静地流着,无声无息;渠道边,几艘旅游小艇静静地停泊,不摇不动。仰视,淡云飘浮的悬崖峭壁上,部分游客在游览观光,我不由得目瞪口呆,红旗渠,就是从那百丈悬崖上,辗转盘旋慢慢流淌到我脚下的红旗渠,是名副其实的“人工天河”啊!

我的耳旁突然响起纪录片《红旗渠》那震撼天地的壮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我身处半山腰,渠水上下依然是陡峭的石壁、石崖,水流经过的地方,依然是石道、石洞……在这没有羊肠小道的巍巍太行山上,在没有一架先进设备的六十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是凭着什么巨大动力,开凿出这样一条“人工天河”?

缺水引发的悲惨往事

河南省林县,自然灾害之多,已不绝史册;而千百年来干旱缺水,更是出了名的。

自明朝正统元年(1 4 3 6 年)起,到1 9 4 9年全国解放,林县发生过自然灾害1 0 0 多起,因大旱绝收的有3 0 多次。

由于十年九旱,老百姓平时都不洗手洗脸,长年累月不洗衣服,只有在婚丧嫁娶这些大事的时候,才舍得去缸里舀出一点点水来,全家人合用一个洗脸盆,你洗完了我洗。洗完了的水,或是给牲口喝,或者浇菜,也不舍得倒掉。当地流传一个说法,林县姑娘嫁人“不图你万贯家产,就图你有水洗脸”。

民国初年,林县任村桑耳庄是个典型的缺水村。有一年大旱,村民必须走1 0 多里山路到黄崖泉挑水。大年三十,桑耳庄的老长工桑林茂老汉,为了全家能在除夕吃上一顿饺子,起五更爬上黄崖泉去担水,可是泉水只剩下香头那么细,远道而来担水排队的人很多,一直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腊月刚娶进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心急火燎,出门迎接,在半路上见到了挑水回来的老公公,接过水担,天黑山路陡峭难行,新媳妇脚一滑,桶倒水流。新媳妇回到家,羞愧难当,一时想不开,竟然在自家一声不吭悬梁自尽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桑林茂怀着满腔悲愤埋葬了儿媳妇,领着儿子,冒着满天风雪,踏上了漫漫的逃荒路……

一担水,断送了一个新媳妇的性命!

林县领导的为民执政

2 0 世纪6 0 年代,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按照林县人民的意愿和呼声,决心修建红旗渠,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为民造福。

按照程序,得请示上级呀!上级的答复很坦率:“没有钱、没有粮,要修就需要县里自己解决。”林县人不能永远吃缺水之苦。他们勒紧了裤腰带,群众自带口粮,自背工具,目的只有一个:宁可苦干,不可苦熬。

1 9 6 0 年2 月,正逢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县只有2 9 0 万元财政储备金、粮食3 0 0 0 万斤、水利技术人员2 8 名的整个林县动员起来,1 0 万民工开进了太行山。也就是从那时起,林县人民开始与命运抗争。修渠民工找不到合适的住宿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有的露天打铺,睡在没有房顶、没有床、更没有火的石板上。薅把茅草当铺草,几块破布做房顶,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在修渠的十年中,住得再难再苦,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修建这个洞时正值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干部民工口粮很低,最少时每人每天仅有六两口粮,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 9 6 1 年7 月1 5 日凿通隧洞。

三年困难时期,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成了头等大问题。中央下令,全国进入“百日休整”,寻找一切能吃的,让老百姓能够活命,渡过难关。一切工程立即停工下马,并且派来工作组检查。

红旗渠工地上只好派出哨兵,远远望到工作组,就立即停止放炮、打钎、凿石,躺在偏僻处躲藏。工作组一离开,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林县,十万人大战太行山,修建浩大的引水工程,这不是“顶风作案”,肆无忌惮地反中央吗?各种议论和告状信飞向中南海,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不顾群众死活,比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挖运河还要劳民伤财,要求坚决查办!

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奉命坐镇河南,传见杨贵。

正在修渠工地的杨贵赶到会场,面对省、市、县干部个个异样的严峻目光,一时不知所措。当战友暗递“情报”后,他立即心宽镇静,仿佛走上刑场的英雄一样悲壮。他用低沉的声音说:“各位领导,请先听我讲个故事,然后要杀要剐听便!”

杨贵说,自己刚到林县时下乡调查,几十户的村子里竟然只有一个老人,问村里的人去哪儿了,回答全去挑水了。他顺着老人指的方向走了几十里路,翻了几座山,才见到河边排着几行长队的挑水人。其中一名残疾妇女和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立即引起他的关注。这小孩挑着两个葫芦,没走几步,绊了一跤摔倒了,孩子不顾疼痛,爬起来捧着摔破的葫芦放声大哭,那妇女上去不问小孩摔得轻重,只是不停地大声责怪小孩为什么这样不小心摔了葫芦?

杨贵于心不忍,上去问女人,为什么不心疼孩子只关心葫芦?那女人见他干部模样,一下跪倒在他面前,抱住他的腿,哭诉:“党和政府救救我们吧,给我们一口水吧……”杨贵当时一句话也没说,作为县委书记,他没脸面对父老乡亲。林县祖祖辈辈缺水,现在全县十几万人缺水,别说浇地,连吃水都困难,再不修渠,林县人民就快活不下去了……

没等杨贵的故事讲完,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谭副总理背过脸去,挥手休会,立即派身边的人下去调查,回来汇报说,情况属实。谭副总理眼含泪花,声音有点颤抖地指示省、市领导:“请伸手帮杨贵一把吧!”

林县人民的历史贡献

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了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总长1 5 2 5 .6 公里。林县人民用铁锤和钢钎削平了1 2 5 0 个山头,架设了1 5 1 个渡槽,凿通2 1 1 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 2 4 0 8 座,共动用土石方2 2 2 9 万立方米,可堆成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的高3 米、宽2 米的“万里长城”。

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 0 .6 公里(山西石城镇到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林县各个乡镇。建成后,形成了能引、能灌、能排、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网,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亩,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修建红旗渠,共有8 1 名林县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 3 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 7岁,另有2 5 6 人重伤致残。在他们心中,为了林县百姓,他们甘愿奉献一切。林县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就了当代万里长城。不论是年仅2 7 岁就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吴祖太,还是被飞石崩掉三颗门牙的除险队长任羊成,又或绽放出灿烂笑容的铁姑娘的浮肿脸庞,都告诉人们,那个年代虽然贫困,但人们的精神无比富足。

以除险队长任羊成为例,有一次除险,悬崖上掉下的一块石头砸在他头上,一下昏了过去。迷蒙中他以为头没了,醒过来一摸头还在,就冲上边喊,却没声,再一摸,一排门牙被砸得趴下,压住了舌头。万般无奈,他从腰间抽出一把短钢钎,伸进嘴里一别,四颗门牙断了,一嘴鲜血。后来有人问他,当时你们冒死除险,一次次与死神相遇,有没有特殊待遇?这位从阎王殿里转回来的铁汉说:“有哇,比别人多俩馒头!”

那个年岁,两个馒头就是对他生命的奖赏!

这一个个带血的数字和感人的事迹,都清晰地映照出林县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畏的英雄大境界,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这种精神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穿透力,闪耀着人文精神与理想主义的光芒。

红旗渠不仅给林县带来了殷实福祉,同时吸引来众多的参观者,也为经济发展争取到资金。红旗渠竣工后,因外宾参观不便,李先念视察时让修建渠边道路。林县无钱,中央拨给2 0 0 万元;林县只用了1 3 0 万元,将剩余的7 0 万元退回。周恩来等中央和国家领导陪第三世界外宾参观后,那些外宾无颜再张口要援助,为国家节省外援上百亿元!红旗渠,带给世人的深沉思索和巨大启迪是不可限量的!

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的举世瞩目的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英雄精神的聚焦,是中华民族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

1 9 5 4 年,2 6 岁的杨贵被河南省委派到林县当县委书记,直到1 9 7 3 年,周恩来亲自点名调他去公安部工作为止,他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林县前后工作了1 9 年。1 9 年,他和县长李贵带领林县群众,创造了一项震撼世界的水利奇迹! □吴树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