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72期:第04版 秦风

话说关中方言“踅摸”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关中有方言“踅(x u é)摸”,其意大致是犹豫、摸索和反复三个词的组合。如:我踅摸了大半天,还是无处下手;事情错综复杂,总须踅摸着来。另外,“踅摸”可以重复叠用,如:“踅摸踅摸”“踅摸来踅摸去”。

踅摸的“摸”字好理解,盲人摸象,摸着石头过河,大多是在黑灯瞎火、不明就里的环境中摸索。而艰涩的字在“踅”上。踅者,折足也,凭着一条腿走路,左一下、右一下,高一脚、低一脚,这便有了绕圈、盘旋、折回、反转、往复之意。老辈人穿布鞋,鞋底又号“千层底”。油灯下,妇人中指戴上铜顶针,穿针引线纳鞋底,如此“顺是行行,踅是样样”,踅便是鞋头的回转之处类似“U ”形的半圆部分。同理,农田条块地的顶头,耕牛犁地须折转回来,这片回旋之地便叫“踅头”。还有,农家巧匠竹编“踅筛”,筛底多孔,倒上含有杂土碎块的粮食,左右来回摇晃,于是杂土下沉,碎块凸出,一下子分离开来,拣去碎块便是干净的粮食。自然,人们也将那些与顺直模样大相径庭的行为或现象称之为“踅”,这便有了说这孩子淘气捣蛋的“发踅”“踅跳顺蹩”,说这人横行霸道的“踅踅子行(来)”,说那树枝旁逸斜出的“踅踅子长”等等,不一而足。

事实是,方言踅摸流传甚广,西北、东北和晋豫鲁、京津等地都有,为何单说是关中方言呢?因为关中有合阳踅面,别的地方没有,而这个“踅”字恰有渊源。

《渭南市百集非遗电视系列片》制片人、作家邹彩虹撰写家乡合阳踅面,据传合阳踅面乃西汉战神韩信所创,并与“木罂渡军”这一经典战例息息相关。此役韩信不仅首创木罂横渡黄河,更是发明了“中国最早的方便面”合阳踅面,这个简易吃法代替了烟雾缭绕的埋锅造饭,从而使汉军能够迅速隐蔽。踅面制作过程中,要使用一个半月形的木踅子,一圈一圈往复回环,起到把面糊摊匀刮平的作用,“踅面”之称由此而来。重要的还是此战活捉了魏王豹,其妃薄姬入汉后宫,生文帝刘恒,才有之后的景帝刘启、武帝刘彻,大汉王朝如日中天。所以有人说,大汉辉煌,合阳踅面功不可没。

诚然,韩信始创踅面的说法存疑,因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有“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而只字未提“踅面”,但合阳踅面这道关中美食却经久不衰,特别是“踅面”与“踅摸”之“踅”如出一辙。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王实甫分别在其《哭存孝》《西厢记》中有“旋风踅”和“四野风来,左右乱踅”,“踅”义一致,盘旋也。这不由得让人联系到《周易》四大难卦之首的“屯卦”,即万事开头难的“始生”之卦,其爻辞有“磐桓”和“乘马班如”(共重复了3 次),前者表示草创时期,其势盘旋不前,说明起步十分艰难,后者表示虽然乘上了马,但仍处盘旋徘徊之中,犹如创业艰难百战多,难以阔步向前。但这些都无妨,恰如草木萌生,破土而出,经得风雨,总会欣欣向荣或长成参天大树一样。人生之路亦如此,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这又应了《周易·泰卦》中的一句话:“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是说,尘世上没有哪条道路永远平坦而不坎坎坷坷,没有哪件事情永远顺利而不反反复复。

踅摸可以形象地认为是“瞎子背着跛子”。踅是跛子,但眼观六路;摸指瞎子,但腿脚康健。二者互补,砥砺前行。这也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岂能包打天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始终是人生路上的灵丹妙药。

踅摸其实是先动起来再说。踅是脚在动,摸是手在动,手足并用,先动起来再说。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当她听到母国都城沦陷,其兄卫戴公死亡时,立即快马加鞭,“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她跋山涉水,冲破许国大夫重重阻挠,毅然奔赴母国救亡图存。许穆夫人作诗《载驰》,其中最后一句话掷地有声,这就是“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大意是你们这些人(指许国大夫们)考虑一百次,也不如我亲自跑一回。

踅摸确有点“曲则全,枉则直”的意味。走盘旋路而登山,绕行上桥而过河,虽然曲里拐弯,终是到达了目的地。踅摸来踅摸去,真有可能逮个机会,或是感动了上苍,“自求多福”亦是屡见不鲜。君不见东邻那个美女,却被大家最不待见的后生踅摸了去,这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郭发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