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座山
少时鲁莽,却囊中羞涩,华山道阻且长,未能成行。而今虽有富余,然力不从心,只得借科技赋能,搭乘索道上山。登临华山之巅,便知天命不可违,万象皆有因,唯有顺其道而行,方可观朝阳、看落雁、赏莲花、坐云台、问玉女。下山依傍渭水款款而行,便晓山高水长,日月在上,人与鸟兽皆为造物,适者皆可永存。
华山是一座受难的山。亿万年来,强烈的地壳升降活动,让这里的岩石碰撞摩擦,分崩离析各自东西。稍息后,孤峰兀立,巨石临空,伤痕累累。有些断痕犹如刀劈斧剁,9 0 度的垂直剖面,哪怕一粒沙土也休想站住脚跟。远望这些裸露的山体,没了草木的荫蔽,恰似白生生的肌体展露无遗。山不厌高也不厌其丑,自古以来,“衣衫褴褛”的华山忠实护佑着秦岭山脉,平衡着南北,牵手着东西,成就着天地造化。即便是那神乎其神的孝子沉香为救母力劈华山,还是为了给冒险家开辟乐园,硬是在伤口上添痕留印,开凿出长空栈道,历经种种劫难,也丝毫不改其初心使命。
山自有根不厌其表。那些彻地连天白花花的疮面,宛如天地间摊开的一页页巨幅画纸。画中偶尔冒出一两棵倔强的小树,大量出现的则是那些刺眼的暗黑沟槽。经年累月雨水冲刷,硬生生在花岗岩肌体上侵蚀出一道道从上而下、由浅及深、由细变宽的水槽,好像是作画者信手甩了几笔。于是,一幅幅水墨写意画便扑面飞来。大面积留白的画幅,给古今文人墨客提供了一显身手的机会,米芾的“第一山”,金庸的“华山论剑”,杨虎城的“万象森罗”……大家的背书,恰如一枚枚印章,点染着山水画卷。
华山尽最大可能保存着原生态。上下的山路紧挨着崖壁而建,仅容得下两车擦肩相会,逼仄的感觉,好像跑个野兔都会被随时挤出山道来的样子。紧邻的河道里,隔一段就可见一些滚落的大石头,棱角分明,任性十足,霸道而立,纵使石头裂隙里草木乱侵也不乱其方寸。
去往西峰的屈岭,攀爬险峻的苍龙岭,行走惊心动魄的“鹞子翻身”,彼时彼地,脚下台阶无一不是参差不齐,宽宽窄窄,考量着行人的脚板。这里看不到现代机械打磨的方方正正、中规中矩的步道台阶,唯有千百年来劳动者一刀一斧凿山开路的鲜活痕迹历历在目。
就是山涧幽谷处生长的树木,也是别处少有的品种。至于华山特有的松树,立根石缝之间,历经风吹雨打,棵棵笔挺,树树上进,很少有婆娑摇曳之态。即使被电闪雷击,形容枯槁,也依然站立岗位,宣示存在。
山上几处道观,古朴宁静,没有为筹香火而人为制造的喧闹景象。若不是红墙碧瓦点缀,几乎融化在白山绿树中。华山就这样静静地矗立于天地之间,默默承受着朝圣者一波一波地攀爬,哪怕是长空栈道上的戏耍(蹬鼻子上脸、扯胡须、摸耳朵)。它就像位宅心仁厚的老人,享受着孩子的调皮,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今夏的此处天干少雨,山上极端缺水。目力所及之处不见山体渗水,不见飞流直下,裸露山体上那些古老的渠渠道道显得更暗、更扎眼。意外的是,南峰顶上竟有巴掌大一池水,倒映着天光,听说是前几日一场雷雨所致。沿途见着几位挑山工,一根扁担两头挂着鼓鼓囊囊的物品,或是背篓里塞满饮料、矿泉水,迈着沉稳的步子拾级而上。路人连忙闪避一边,不由啧啧称赞。在一些陡峭崖壁下,腰挂安全绳索的汉子,正在努力捡拾游人丢弃的垃圾。有些顺道而下的挑山工,扁担挑着的分明是一大包可回收垃圾。他们是大山的儿子,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也养护着大山。满头的汗珠不住往下淌,打湿了脖子上的毛巾,也打湿了这坚硬的石阶。
华山出没多丽人。七月的华山,阳光火辣。不加防范的话,能晒得人掉层皮。因为山体裸露面积大,尤其是几个峰顶,一大块巨型花岗岩上近乎寸草不生,无遮无挡,一任阳光恣肆,好像在享受日光浴。半大小子不知深浅,又受不得约束,总喜欢抛头露面,豁胳膊扬袖子,结果可想而知。而登山的女士个个武装到牙齿,着防晒衣,扣长檐帽,佩变色镜,戴大口罩。突然赶到你面前,准会让你浮想联翩:长得是俊是丑,美得似妖似仙?琢磨未定之际,人已擦身飘然而过。回首再望,伊人袅袅婷婷风情万种,很快就消失在山岳之间。
回味中,豁然明白,原来此山多丽人!无健康不上山,越上山越健康。此间女子几乎个个身材匀称,打扮清爽,便是生动写照。
想想,平均海拔两千米的山头,山势陡峭险峻,山路坎坷崎岖,肥胖臃肿者自己搬自己都费劲,哪敢来闯关涉险?不自信不阳光者本就唯唯诺诺闭关自守,自然也不敢来此挑战。能来者,必定是江湖女侠、女中丈夫。纵观连绵起伏的山道,这道美丽的女人线宛如彩带缭绕。
华山充满传奇。无论全真派视为圣地“第四洞天”,还是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华山历来都是力量与智慧的化身。金庸笔下天下各路英雄豪杰齐聚华山,论剑比武,快意情仇,赋予了华山满满的侠义精神。英雄华山、华山英雄,问道此间,多少禅机天理若隐若现,多少人间悲欢烟消云散。
人言“华山自古一条路”,那是华山奇险天下第一的缘故。然而未曾亲临之前,乃至返回之后,我们心中还有一条路,通往巍巍华山之巅,这就是“心路”。只要你心向往之,“心路”无往不至、无所不达。华山写满故事,叫人魂牵梦萦,去或不去,它都会雄起在每个人心海里。
□董剑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少时鲁莽,却囊中羞涩,华山道阻且长,未能成行。而今虽有富余,然力不从心,只得借科技赋能,搭乘索道上山。登临华山之巅,便知天命不可违,万象皆有因,唯有顺其道而行,方可观朝阳、看落雁、赏莲花、坐云台、问玉女。下山依傍渭水款款而行,便晓山高水长,日月在上,人与鸟兽皆为造物,适者皆可永存。
华山是一座受难的山。亿万年来,强烈的地壳升降活动,让这里的岩石碰撞摩擦,分崩离析各自东西。稍息后,孤峰兀立,巨石临空,伤痕累累。有些断痕犹如刀劈斧剁,9 0 度的垂直剖面,哪怕一粒沙土也休想站住脚跟。远望这些裸露的山体,没了草木的荫蔽,恰似白生生的肌体展露无遗。山不厌高也不厌其丑,自古以来,“衣衫褴褛”的华山忠实护佑着秦岭山脉,平衡着南北,牵手着东西,成就着天地造化。即便是那神乎其神的孝子沉香为救母力劈华山,还是为了给冒险家开辟乐园,硬是在伤口上添痕留印,开凿出长空栈道,历经种种劫难,也丝毫不改其初心使命。
山自有根不厌其表。那些彻地连天白花花的疮面,宛如天地间摊开的一页页巨幅画纸。画中偶尔冒出一两棵倔强的小树,大量出现的则是那些刺眼的暗黑沟槽。经年累月雨水冲刷,硬生生在花岗岩肌体上侵蚀出一道道从上而下、由浅及深、由细变宽的水槽,好像是作画者信手甩了几笔。于是,一幅幅水墨写意画便扑面飞来。大面积留白的画幅,给古今文人墨客提供了一显身手的机会,米芾的“第一山”,金庸的“华山论剑”,杨虎城的“万象森罗”……大家的背书,恰如一枚枚印章,点染着山水画卷。
华山尽最大可能保存着原生态。上下的山路紧挨着崖壁而建,仅容得下两车擦肩相会,逼仄的感觉,好像跑个野兔都会被随时挤出山道来的样子。紧邻的河道里,隔一段就可见一些滚落的大石头,棱角分明,任性十足,霸道而立,纵使石头裂隙里草木乱侵也不乱其方寸。
去往西峰的屈岭,攀爬险峻的苍龙岭,行走惊心动魄的“鹞子翻身”,彼时彼地,脚下台阶无一不是参差不齐,宽宽窄窄,考量着行人的脚板。这里看不到现代机械打磨的方方正正、中规中矩的步道台阶,唯有千百年来劳动者一刀一斧凿山开路的鲜活痕迹历历在目。
就是山涧幽谷处生长的树木,也是别处少有的品种。至于华山特有的松树,立根石缝之间,历经风吹雨打,棵棵笔挺,树树上进,很少有婆娑摇曳之态。即使被电闪雷击,形容枯槁,也依然站立岗位,宣示存在。
山上几处道观,古朴宁静,没有为筹香火而人为制造的喧闹景象。若不是红墙碧瓦点缀,几乎融化在白山绿树中。华山就这样静静地矗立于天地之间,默默承受着朝圣者一波一波地攀爬,哪怕是长空栈道上的戏耍(蹬鼻子上脸、扯胡须、摸耳朵)。它就像位宅心仁厚的老人,享受着孩子的调皮,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今夏的此处天干少雨,山上极端缺水。目力所及之处不见山体渗水,不见飞流直下,裸露山体上那些古老的渠渠道道显得更暗、更扎眼。意外的是,南峰顶上竟有巴掌大一池水,倒映着天光,听说是前几日一场雷雨所致。沿途见着几位挑山工,一根扁担两头挂着鼓鼓囊囊的物品,或是背篓里塞满饮料、矿泉水,迈着沉稳的步子拾级而上。路人连忙闪避一边,不由啧啧称赞。在一些陡峭崖壁下,腰挂安全绳索的汉子,正在努力捡拾游人丢弃的垃圾。有些顺道而下的挑山工,扁担挑着的分明是一大包可回收垃圾。他们是大山的儿子,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也养护着大山。满头的汗珠不住往下淌,打湿了脖子上的毛巾,也打湿了这坚硬的石阶。
华山出没多丽人。七月的华山,阳光火辣。不加防范的话,能晒得人掉层皮。因为山体裸露面积大,尤其是几个峰顶,一大块巨型花岗岩上近乎寸草不生,无遮无挡,一任阳光恣肆,好像在享受日光浴。半大小子不知深浅,又受不得约束,总喜欢抛头露面,豁胳膊扬袖子,结果可想而知。而登山的女士个个武装到牙齿,着防晒衣,扣长檐帽,佩变色镜,戴大口罩。突然赶到你面前,准会让你浮想联翩:长得是俊是丑,美得似妖似仙?琢磨未定之际,人已擦身飘然而过。回首再望,伊人袅袅婷婷风情万种,很快就消失在山岳之间。
回味中,豁然明白,原来此山多丽人!无健康不上山,越上山越健康。此间女子几乎个个身材匀称,打扮清爽,便是生动写照。
想想,平均海拔两千米的山头,山势陡峭险峻,山路坎坷崎岖,肥胖臃肿者自己搬自己都费劲,哪敢来闯关涉险?不自信不阳光者本就唯唯诺诺闭关自守,自然也不敢来此挑战。能来者,必定是江湖女侠、女中丈夫。纵观连绵起伏的山道,这道美丽的女人线宛如彩带缭绕。
华山充满传奇。无论全真派视为圣地“第四洞天”,还是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华山历来都是力量与智慧的化身。金庸笔下天下各路英雄豪杰齐聚华山,论剑比武,快意情仇,赋予了华山满满的侠义精神。英雄华山、华山英雄,问道此间,多少禅机天理若隐若现,多少人间悲欢烟消云散。
人言“华山自古一条路”,那是华山奇险天下第一的缘故。然而未曾亲临之前,乃至返回之后,我们心中还有一条路,通往巍巍华山之巅,这就是“心路”。只要你心向往之,“心路”无往不至、无所不达。华山写满故事,叫人魂牵梦萦,去或不去,它都会雄起在每个人心海里。
□董剑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