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84期:第04版 视角

吃在北大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说起北大街的饮食、糕点类店铺,当年西安名号最响亮的就是人民剧院对门北大街112号,主打陕菜的“代代红”。

“代代红”前身为桃李春实验菜馆,1965年7月收归西安市饮食公司直接领导,又以培训陕西菜点厨师为主要任务,当时陕西菜的著名厨师都汇集在这里。1982年又更名为西秦饭庄,但人们仍习惯简称其为“代代红”。1986年,西秦饭庄又被下放给西安市莲湖区饮食公司,主要经营葫芦鸡、奶汤锅子鱼、金线油塔、带把肘子等正宗陕西名菜及水晶肘子、菊花干贝等创新名菜。

西安市北大街原代代红菜馆李奉藻师傅做的醉虾、醉蟹、酒发鱼、醉萝卜、醉泥螺、醉香草等菜品,颇受顾客欢迎,常常排队购买。李奉藻还是当年西安饮食行业制作酱菜(冷菜、凉菜)最有名的师傅。同时,唯一被陕西省商业厅授予“冷盘技师”的李凤兰,也是代代红菜馆的。就是陕西传统风味小吃的西安萝卜饼,也以北大街西秦饭庄一级面点师马振贤制作的为最佳。

据说,莲湖区饮食公司认为西秦饭庄是他们的招牌饭店,硬向市饮食公司申请要回去的。

1985年1月,我从铜川市群众艺术馆调回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社,赶上了当年文联召开的春节联欢会,地方就选在西秦饭庄。这是我第一次进“代代红”(即已改名的西秦饭庄)吃酒席大餐。

记得1966年初,我在西华食品店劳动锻炼时,经常路过“代代红”门前,觉得“代代红”木结构三间宽的二层楼,不仅矮旧,门面也不宽展,而这次去却使人眼前一亮。

读田克恭写北大街的文章才知道,“代代红”菜馆“已拆去了街房的一部分,并拆除了墙板和隔墙,连原来的天井也一起改为敞厅做食堂,门外的人行道较宽,内外爽朗。”当时我觉得“代代红”已经能和东大街的清雅斋和西大街的同福楼媲美。

的确,当年社会上评比城内外的七大酒家,其中就有西秦饭庄。具体排名是:西安饭庄、西秦饭庄、东亚饭店、五一饭店、和平餐厅、聚丰园和桃李春。这七大酒家在西安的名声可谓是“响当当硬邦邦,酒菜不剩吃光光”。还有顺口溜赞之曰:“长安自古多酒家,金字招牌人人夸。西安饭庄响当当,葫芦炸鸡十里香;西秦饭庄代代红,金线油塔最有名。”

那天,西安市文联的迎春宴会有艺术表演,跳的唱的,还有群众讲段子、猜谜语、对对联等,非常热闹,抢眼的是一位外省籍的《长安》文学编辑部老编辑,用醋熘的西安话唱了段秦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在西秦饭庄吃席,正用得上我善于吃快饭的特长。这是我在铜川歌舞剧团干了8年,一遇慰问演出就碰上招待酒席锻炼出来的。在堆满大鱼大肉的盘子上舞动筷子,不动声色,温文尔雅中就结束了战斗。吃饱咥美后,被邀上台说了段西安老童谣,还出了个谜语,获得了满堂彩,具体吃了什么珍肴佳馔、驰名大菜都记不住了,但却记住了这名满关辅的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以“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而得名。油塔源于唐代,时称“油塌”。其特点是:外形似缕缕金丝盘绕,入口松润绵软,油而不腻,营养丰富。食时如佐以酸性泡菜、甜面酱、葱白节,配以杏仁甜浆,则更为清爽利口,别有风味。如今,金线油塔已作为高档宴席点心而扬名四海。

再就是二府街口的粉汤羊血和菜根香餐厅。

二府街口的一家粉汤羊血泡馍馆,当年红火得令人难以想象,因为好这一口的人特别多。当时一碗羊血泡馍加两个烧饼才三毛五分钱,由于这家羊血泡馍馆门面铺子窄小,经常人满为患,冬天得排队占凳子,夏天则圪蹴在门外马路沿上吃。店家有时在地上摆几个小板凳,临时放置的水泥板、电线杆也都能坐。

碰上三伏天,食客个个吃得汗流浃背,但却喜气洋洋。有个有趣的现象是,附近一些机关干部经常把人家铺子里的粗瓷大老碗端回办公室吃,又懒得把碗送回去,当时在二府街财贸大院的机关食堂碗柜里,就存了不少这种无主的碗,有人还在碗里装土种上蒜苗,放在窗台上,闹得羊血泡馍馆还专门派人挑了一担笼回去。我在离此不远的市文联办公地莲湖巷上班时,外县来了几个作家朋友,他们曾经吃过这家的粉汤羊血泡馍,上瘾了还要吃。于是,我就叫人从馆子买了羊血泡馍端回来,在办公室风扇底下吃。开始时我怕人家不让连碗一起端走,就让交点押金,吃完再把碗送回去。谁知饭馆经理相信我们,也不收押金。一次,我端了一摞子老碗招摇着给人家送去,在巷子里碰上熟人被调侃说:“咋!端着大老碗游街呢?”惹得几位街上行人一阵窃笑。

记得二府街东口、北大街南侧有个叫菜根香的餐厅,在西安也是独一份。我一度记岔了,记成素味香,心里想着,咋南北两条大街都有?这次才弄清,南大街叫素味香,北大街叫菜根香。说老实话,我不喜食素,仅去过一次所谓素菜饭馆,地点还在扬州。还是因一朋友患上“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连累我也吃了一次素菜宴。

谁知第一次吃素宴尝鲜,有木耳、菌类、竹笋、天麻等山珍,还有油炸桑叶、野菜疙瘩、鲜花饼等菜品,感觉别有滋味。

北大街158号的鼎兴春,是一家著名的牛羊肉泡馍馆,原址位于西华门什字北侧路西,现西华门什字西北角的工商银行即鼎兴春泡馍馆原址。鼎兴春的创办人刘汉鼎出身于餐饮世家,回族,家住北院门之西的大皮院,1936年买下铺面创办牛羊肉泡馍馆。他给店起名“鼎兴春”,别出心裁,是选用自己名字中的“鼎”字打头,寓意丰厚而响亮,但是1956年公私合营后,鼎兴春就变成了国有企业。

有文章记载,刘汉鼎随后就离开该店,到一家牛羊肉加工厂工作,后来还开了一家皮货作坊,加工皮货运到上海销售,生意做得很大。可惜随着北大街拆迁改造,有60多年历史的鼎兴春,也随之关门歇业了。

鼎兴春是北大街上名号最响亮的泡馍馆,众口皆碑。其特色是肉烂汤浓,料重味醇,绵韧适口,大获顾客赞赏。相传,鼎兴春泡馍馆的肉汤特别鲜,原因是里面加了海米。在当时没有味精提味的情况下,鼎兴春的肉汤就显得独具一格。我曾于1965年在迎春食品店锻炼时,替店中一名回民员工值过半天班,他邀请我吃过一回鼎兴春。那年月,我还吃过百年老店的老孙家、同盛祥,说老实话,感觉他们做的牛羊肉泡馍都好!当时我是分不出优劣的。

北大街是清真食堂扎堆的地方,这里有贾家父子开的清真油茶铺。贾家油茶味道特别,拌着花生、杏仁、核桃仁、黄豆和芝麻,味道爽口,来吃早点的人很多,有泡麻花的,有专喝油茶的。老板贾文义从11岁起就在西华门口摆了个方桌,专卖腊牛羊肉。

北大街144号西华门东口路南一间很旧的两层房,有一家回民传统小吃“清真经济小吃麻花油茶铺”。北门里路西亦有一家回民待业青年80年代开的“新新小吃部”,卖的也是清真油茶。招牌上写着:“名贵小吃芝麻杏仁花生米五香油茶”。

清真油茶是我的最爱。2020年,我因腰部疾病在后宰门西口的北大医院住院,经常让妻子去附近买清真油茶当早点,装保温瓶提回来喝。

二府街口另有一家小炒泡馍馆,再有一家搭席棚卖水饺的小铺子,专卖清真粉蒸羊肉。青年路口两边还有两家回民个体经营卖柿子面饼。柿子面饼也叫“黄桂柿子饼”,为招揽生意,一家挂一块牌子,上书“古城风味,名贵食品”,其原料是临潼产的火晶柿子。

临潼火晶柿子皮薄如蝉翼,肉甜似蜂蜜。色泽鲜红似火,内含琥珀如晶,营养价值很高,是制作黄桂柿子饼的最佳原料。而柿子饼制作颇为讲究,用临潼火晶柿子同白面掺和做皮,用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等做馅,在鏊锅中加清油烘烤而成,表面金黄,红润鲜亮,吃起来黏软芳香,后味无穷。每逢秋冬季节,西安街头卖柿子饼的就十分红火。

北大街上有两家名字中有“益民”二字的餐饮店,一叫“益民食堂”,实际是个小吃铺,专卖羊肉水饺,汉族人开的;另一家叫“益民酒馆”,专卖烟、酒、酱肉和小盘下酒菜等。

而北大街临北门处的340号,是70年代初新建的五间宽两层楼房,现在是“安远饭馆”(以北门“安远门”命名),门口挂着“名贵小吃”的牌子。食品中有绥德油旋、生炒面、油酥饼、小笼包子、腊牛肉(西安特产)等。

糖坊街东口外往北有一家“青年稠酒店”,一间门面,店虽小,但颇整洁。除供应“陕西特产黄桂稠酒”外,还有啤酒、果子酒、花生米、松花变蛋、甜面酱等。早晨卖油条、豆浆、麻花,下午卖素面(阳春面)。稠酒是西安特产,酒味浓郁,唇齿留香,同时又不易醉人。这种酒是糯米加粬经过酿制、过滤、再兑入糖和桂花制成,色稍白。

稠酒古称“玉浆”,始于先秦。《清异录》所载,诗仙加酒仙的“李太白好饮玉浮梁”,这“玉浮梁”指的就是古代的稠酒。

糖坊街东口北大街388号还有个锦苑富润大饭店。酒店虽年代不甚久远,但外观很有中国古典建筑的文化特色,古色古香,金碧辉煌。

下来说糖业烟酒公司下属的食品店,北大街上的食品店不少,头一号的就是紧挨着二府街东口北侧的“花木兰”。创办于清末民初的“花木兰”食品店,1969年改为“中华食品商店”。名头虽然更响了,但没躲过北大街的拆迁改造,最后总店没了,在通济中坊建了个花木兰饮品店。

二府街口之南还有个梁记甜食店,曾被誉为“醪糟大王”。20世纪80年代叫北大街甜食店。无独有偶,北大街五四剧院南邻还有个北大街第二甜食店,曾叫五四甜食店。再有新华食品店,即糖坊街口南边曾经的同生号。北大街80号路西星火照相馆北边有个西华食品店,也改了几回名字,叫过朝阳食品店和丰园食品店。

当时,北大街“花木兰”等几家食品店被称为土豪级的店。那里的糕点是西安超一流水平,店内外弥漫着糕点的油香味和奶酪甜味,闻起来让人食欲大开。他们都从天生园进货,天生园就是从上海迁来西安的。天生园食品厂在菊花园南边,糕点师来自上海。东大街上的钟楼食品店前身叫上海酱园,他们做的西式糕点芙蓉糕、茯苓饼、沙其玛、云片糕、天鹅蛋、白脱酥、杏仁酥、凤梨酥,都具上海风味。当年钟楼小奶糕就是在西华门西南角粮道巷附近小食品加工厂生产的,此厂也叫冷饮厂,生产冰棍、雪糕、冰激凌等。后来“花木兰”生产的黄桂蛋糕,在198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另外,这里生产的蜜三刀、迎春糕也是畅销糕点。

最有意思的是,北大街上饭馆和食品店多集中在马路西边,而政府部门、文物级古建筑、文化大单位多在东边,且过去东边是省政府,西边是市政府,现在西边又降一级成了区政府了。饮食大酒店现在也有所改变,北大街通济坊南侧有个国花酒店,几次在北大街聚餐,不约而同都选“国花”。80多岁的著名书画家田东海几次请客也选的“国花”。

在北大街,每当刮起西北风,西边的香味就会飘到东边。一位在北大街东边上学的学生耍怪,有一次上课老师提问:“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大家听了这句话有何心得体会?”这个学生举手回答:“在咱们北大街,我肯定愿意西风压倒东风。”老师问其原因,他答道:“只有西风压倒了东风,才能把北大街西边饭店餐馆的肉味菜香味吹过来。”一时老师愕然而满堂欢笑。

□朱文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