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融合”协同共振 创新赋能“质”造未来
--陕鼓全流程储能技术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而进
近日,“2 0 2 1 中国新经济企业5 0 0 强发布会”在西安举办。会议围绕“双链融合与科技创新”主题,探讨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如何引领新经济、创造新动能、建设新陕西(西安)等话题。大会还发布了《2 0 2 1 年中国新经济企业5 0 0 强榜单》报告,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陕鼓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就是‘双链融合’的过程,企业发展至今,沿着创新链的时间轴持续激发创造力。时间向前,创新向前,产业链延展得更长、更新、更高端;同时,在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的基础上,陕鼓围绕每一个细分产业持续迭代创新,形成了更新的创新链,从而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由小变大,生生不息。”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陕鼓动力董事长李宏安在“转型·双链融合·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中表示。
近年来,在战略聚焦分布式能源,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实践中,陕鼓持续聚焦服务项目的细分领域客户需求及变化,扎实践行“要为客户找产品,不为产品找客户”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起分布式能源“1 +7 ”业务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的设备、E P C 、服务、运营、供应链、智能化、金融等七大增值服务。
同时,在新经济发展格局下,陕鼓紧紧抓住“大转折促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布局分布式能源四项长期业务,以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以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以业态创新构建新高地,以模式创新共享新市场,呈现出先进制造业行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接连出炉,提出了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陕鼓在储能产业发展方面迎来了腾飞时刻。
“储能是实现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它将难以存储的能量形式转换为经济的、易于储存的能量形式,是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的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从能量释放的方式看,储能可以分为储电、储气和储热。其中,压缩空气储能更是比较理想的低碳、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陕鼓新市场总监叶长青介绍道。
作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陕鼓充分发挥5 4 年来的能量转换装备优势和能源基因优势,围绕储能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陕鼓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技术和系统方案优势显著,拥有储能领域必备机组压缩机组技术、膨胀发电机组技术及储换热三大核心技术,并立足低碳、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的行业需求,从客户压缩空气储能全流程视角出发,以1 +7 系统解决方案为依托,运用5 +3 +c(降碳)能效优化分析法,通过在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的实施,以“专业化+一体化”的陕鼓储能技术和方案服务于市场和客户,助力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新发展。
如今,陕鼓在大空分领域自主创新研发的全国产化空分机组系列产品,涵盖1 万~1 5 万标准立方米/时制氧装置,形成了空分全领域全流程解决方案。空分领域机组市场占有率近8 0 %。其中,8万标准立方米/时等级以上大型空分机组在国内外煤化工、油气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
面向智慧城市、工业园区、产业新城等产业链,陕鼓结合“双碳”背景下市场提能效、降能耗、减排放需求,全面升级能源互联岛相关技术,形成了面向零碳目标的陕鼓“零碳+”能源互联岛研发体系,将冷、热、电、风、水、废等各类能源介质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能源系统最低能耗、最低排放。同时,陕鼓面向流程工业产业链,在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等领域全流程能量转换设备进行持续研发,大空分、大化工、大化肥、大军工等核心装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陕鼓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工程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资源平台,拥有欧洲研发中心等5个海外研发基地,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 项。其中,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获得“国际十大节能技术和十大节能实践奖”“世界制造业创新产品金奖”;自主研制的轴流压缩机获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产量达2 3 0 0 余台套,居全球第一;创新研制的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A V 1 4 0 轴流压缩机组,居全球工业压缩机领域全新高度。
与时代同频共振,陕鼓将研发创新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正加快推进全球首个氢能冶炼项目、全球最大顺酐项目、西安高新开发区中央创新区能源服务项目等一系列新产业、新市场项目实施,助推产业升级,助力行业和社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近日,“2 0 2 1 中国新经济企业5 0 0 强发布会”在西安举办。会议围绕“双链融合与科技创新”主题,探讨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如何引领新经济、创造新动能、建设新陕西(西安)等话题。大会还发布了《2 0 2 1 年中国新经济企业5 0 0 强榜单》报告,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陕鼓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就是‘双链融合’的过程,企业发展至今,沿着创新链的时间轴持续激发创造力。时间向前,创新向前,产业链延展得更长、更新、更高端;同时,在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的基础上,陕鼓围绕每一个细分产业持续迭代创新,形成了更新的创新链,从而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由小变大,生生不息。”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陕鼓动力董事长李宏安在“转型·双链融合·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中表示。
近年来,在战略聚焦分布式能源,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实践中,陕鼓持续聚焦服务项目的细分领域客户需求及变化,扎实践行“要为客户找产品,不为产品找客户”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起分布式能源“1 +7 ”业务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的设备、E P C 、服务、运营、供应链、智能化、金融等七大增值服务。
同时,在新经济发展格局下,陕鼓紧紧抓住“大转折促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布局分布式能源四项长期业务,以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以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以业态创新构建新高地,以模式创新共享新市场,呈现出先进制造业行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接连出炉,提出了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陕鼓在储能产业发展方面迎来了腾飞时刻。
“储能是实现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它将难以存储的能量形式转换为经济的、易于储存的能量形式,是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的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从能量释放的方式看,储能可以分为储电、储气和储热。其中,压缩空气储能更是比较理想的低碳、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陕鼓新市场总监叶长青介绍道。
作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陕鼓充分发挥5 4 年来的能量转换装备优势和能源基因优势,围绕储能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陕鼓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技术和系统方案优势显著,拥有储能领域必备机组压缩机组技术、膨胀发电机组技术及储换热三大核心技术,并立足低碳、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的行业需求,从客户压缩空气储能全流程视角出发,以1 +7 系统解决方案为依托,运用5 +3 +c(降碳)能效优化分析法,通过在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的实施,以“专业化+一体化”的陕鼓储能技术和方案服务于市场和客户,助力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新发展。
如今,陕鼓在大空分领域自主创新研发的全国产化空分机组系列产品,涵盖1 万~1 5 万标准立方米/时制氧装置,形成了空分全领域全流程解决方案。空分领域机组市场占有率近8 0 %。其中,8万标准立方米/时等级以上大型空分机组在国内外煤化工、油气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
面向智慧城市、工业园区、产业新城等产业链,陕鼓结合“双碳”背景下市场提能效、降能耗、减排放需求,全面升级能源互联岛相关技术,形成了面向零碳目标的陕鼓“零碳+”能源互联岛研发体系,将冷、热、电、风、水、废等各类能源介质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能源系统最低能耗、最低排放。同时,陕鼓面向流程工业产业链,在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等领域全流程能量转换设备进行持续研发,大空分、大化工、大化肥、大军工等核心装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陕鼓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工程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资源平台,拥有欧洲研发中心等5个海外研发基地,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 项。其中,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获得“国际十大节能技术和十大节能实践奖”“世界制造业创新产品金奖”;自主研制的轴流压缩机获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产量达2 3 0 0 余台套,居全球第一;创新研制的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A V 1 4 0 轴流压缩机组,居全球工业压缩机领域全新高度。
与时代同频共振,陕鼓将研发创新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正加快推进全球首个氢能冶炼项目、全球最大顺酐项目、西安高新开发区中央创新区能源服务项目等一系列新产业、新市场项目实施,助推产业升级,助力行业和社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