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11期:第04版 创造

古城墙遗址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从云端望去,陕西的潼关与河南的函谷关,山西的风陵渡恰好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一道深邃的河谷把现实与历史连在了一起,给凭吊的游人打开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窗口。潼关宛若一颗坚硬的铆钉,牢牢地镶嵌在黄河中游右岸,周身洋溢着来自记忆深处的铁血与硝烟的味道。此刻,眼前的残垣断壁中裸露的石条、糯米石灰夯土层、巨大的青砖,在静默中散发出低沉的吼声,就连那一个个斑驳的卯榫槽,也发出一连串的叹息……行走在这段明清古城墙下,却分明能感受到汹涌湍急的黄河水撞击石条发出的欢快歌咏,感受到潼关古城曾经的喧嚣。

自古以来,潼关之所以惹人注目,备受历代重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主要原因就是潼关,亦关亦塞,关塞成城,从秦岭北麓到黄河右岸,从河南灵宝的永乐关到潼关西侧的渭津关,蜿蜒浩荡成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城池。在这偌大的关塞中,涵养着冯夷、中咀、麒麟、牛头四个塬,统揽着列斜、潼洛、禁沟、远望、铁沟五道沟,流淌着泥泉、潼河、回溪三水。有塬、有沟、有河,塬可稼穑,沟能涵塬,水可润物。和平年代,为关;战时,为塞。关为国家征收税费、管理交通,而塞则用于国防御敌。先不说偌大的关塞区域在史上罕见,单就拥墙为城的潼关古城,鼎盛时就有近十三公里厚厚的砖混大墙。不用翻阅那尘封的史册,单从眼前这一块块透着坚毅的青砖,就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与士兵的呐喊声,就仿佛能感受到曾经发生在这座古关的每一个故事。徜徉在古城墙前,我在猜想这座年逾两千三百多岁的古关塞,究竟是战争成就了她,还是她因为承载了记忆而延续了历史。

岁月沧桑,大河汤汤。据说,潼关是中华文明史上最早被记录的关塞,没有之一。就连第二个进入史册的河南洛阳南龙门山上的阙关,也比当时叫桃林塞的潼关晚了九十九年。时间销蚀了青砖、石条的棱角,却丰腴了千古雄关的神秘。从公元前的桃林之塞到明清时期的多次扩建、修缮,这座充满铁血的古城,就像河堤上的垂柳在十里春风里,把自己摇曳成了一个传奇。那四十八座巍峨的建筑,宛如四十八朵荷花,把一座依山而建,毗邻黄河的古城装缀成了一个温馨的港湾,全然看不出一丁点儿金戈铁马的模样。关塞相融,兵民一体,相得益彰,经历岁月的沉淀,一种集合了关塞与城池,屯兵与农垦,稼穑与军事等基因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为葳蕤的玉米林,饲养着大地上的万物众生。

一座单纯的关塞消亡,也许要简单得多。一场战火,一次地震,甚至一次大沙暴,即可改变地壳的形貌。但对于潼关这样宏阔且写满历史的关塞,却因为国家的一个决策而消失在苍茫的原野上,只留下了一串串故事,悬挂在天地之间,供过往的行人回味品咂……

这时,葳茂的青草在微风中轻声放歌,古城墙阴影里的一枝洋槐送来阵阵清香,黄河水没有了往日的狰狞,竟然像一个酣睡的婴儿,安静地向东流去。

□王旺山  (工作单位: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