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24期:第02版 综合

从脱贫到振兴 变“输血”为“造血”

榆林学院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夏末秋初时分,榆林市清涧县石嘴驿镇枣林则沟村村民吴小冬望着自家果林,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从前荒凉的黄土地如今被苍翠的果林覆盖,在榆林学院及其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下,当地村民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2014年5月,榆林市委、市政府确定榆林学院为清涧县枣林则沟村实施精准扶贫驻村联户单位。榆林学院一方面以国家、省、市及各级政府扶贫政策为支撑,做好发展规划,加大对上级扶贫部门的政策争取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基础,壮大产业,提高素质,增加收入”十六字方针实现该村整体脱贫目标。2019年,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脱贫。

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榆林学院帮助枣林则沟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三任第一书记传承的“老传统”

去年6月,榆林学院扶贫办副主任张军自告奋勇到枣林则沟村任第一书记。“算下来,我是学院派驻的第三任第一书记了,前两任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村民知道我要来都特别欢迎。”

学习研读相关政策,放弃休息时间逐户走访,深入调查村民家庭情况。这是历任榆林学院驻村第一书记的“老传统”——只有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掌握每户的情况,想出的点子才更有针对性。

枣林则沟村有217户606人,常住人口99户107人,60岁以上留守老人有90人,占在家人口比例43%,还有37人为残疾人。榆林学院19个行政部门分别与部分农户联户结对,形成了“一户一方案”“一户一措施”,并建立台账。

行走在枣林则沟村中不难发现,每户院子都安装有摄像头。“基于留守老人多的现状,我们给70岁以上老人家中都安装了监控,这样子女在外打工也能随时看到家里的情况。村民都特别支持。”在外的能够安心工作,在村的能通过监控看看果林或养殖基地的情况。

促脱贫,小红杏成了致富果

过去,人们提起清涧县总会说“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如今,人们才发现原来清涧不仅有石板,还有不少特色产品,其中就包括红梅杏。

最近,榆林学院乡村振兴工作队正忙着和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对接,主打线上销售,把清涧红梅杏品牌打出去,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去年开始,考虑到地理条件、环境气候等优势,工作队将红梅杏确定为主导产业。2022年,榆林学院不仅给村集体产业——红梅杏育苗基地投资6万元,还帮助村民新增嫁接红梅杏480亩。杏子有3-5年的幼苗期,工作队就利用“空窗期”在林下套种了200亩柴胡,给村民带来更多效益。

如今,枣林则沟村的红梅杏1斤可以卖5-6元,品质好的甚至可以卖到8元。仅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由之前的7000元/年提高到了11000元/年。

算笔经济账,农民增收笑颜开

为了带动村民增收,榆林学院驻村工作队可没少动脑筋。张军驻村后发现,去年养猪场效益不好,导致养殖户积极性都不高,工作队就想着一定要让养殖户们也赚到钱。“我们最近刚和一家公司谈好,由村集体代养殖,从猪崽喂养到防疫销售、人员培训等全部由公司负责,村民只需按照要求养,年底就能参与分红。”张军说。

生活美不美,群众最有发言权。像吴小冬家,2亩红梅杏年收入过2万元。此外,养羊一只能卖400元,育苗一年收入2000元,光伏发电分红近1000元……这几年镇上项目多,吴小冬也帮着拉拉货,加起来他们家一年纯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考虑到村里老年人和残疾人多的现状,驻村工作队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将他们按照年龄和劳动能力分成若干小组,负责平整土地、摘苗、放水和打扫卫生等工作,一天就能拿到140-180元的工资。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

“之前村里尝试种过红枣,但由于品质一直上不去,枣林就荒废了。今年我们要把这块地改种酸枣树。”对于村子产业的扩展,驻村工作队和学院商议后,已经有了新打算。

产业发展是壮大集体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榆林学院乡村振兴工作队培育村民可持续发展产业,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为“造血”。针对定点帮扶村增收渠道少、增收不稳定等现状,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特色林果,并常驻果树管护专家,深入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栽种、修枝、压枝、施肥等,帮助果农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榆林学院将在着力推进枣林则沟村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提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水平;强化“人、地、钱”等要素保障,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此外,还将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村民们不仅住得好,还要留得下。(张元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