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62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在青山绿水间筑起脱贫致富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初秋的尖山坪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在华万千亩药材种植基地里,尖山坪村的贫困户们在忙着锄草。一位失去左手的中年男子一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一边挥舞着刀砍向坡上的杂枝。他就是身残志坚带动乡亲们脱贫的镇坪县华万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张玉仁。

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为模式,张玉仁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生存的“金饭碗”,也为乡亲们构筑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致富路。

“原来我一直在河北、安徽一带包铁矿,到处漂泊不说,还时常要为关停整改费脑筋,家里青山绿水,可比矿上好多了。”张玉仁说。

多年前,一次事故让张玉仁失去了左手。为了生存,他开始闯荡。他闯邯郸、下合肥,包了西矿包东矿,铁价跌,政策变都会影响到他,他付出了比常人太多的努力。

2017年,外面的铁矿迟迟不开,“尖山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我能干点啥?……”在家闲着的张玉仁整天在琢磨。

就在这时,驻村扶贫人员找到他,希望他搞点事,把驻村扶贫的中国药科大学资源利用起来。

“在外时,每次电视上看到家乡都感慨,守着青山绿水却一直贫穷实在让人遗憾!”张玉仁说,“从那时起,就发誓一定要回到家乡把生态这个金饭碗打造好!”

双方不谋而合。2018年3月,在镇坪县总工会等单位的帮助下,在中国药科大学教授、镇坪县挂职副县长张剑的支持下,张玉仁成立了镇坪县华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承包贫困户大山深处近二十年未耕的荒地,发展起药材种植及小山娃娃鱼、蜂养殖等。

眼下正是云木香等药材的最后一次中耕,50多岁的贫困户薛恩凤每天都会按时来这个家门口的公司上班。薛恩凤说:“我一个月打工能挣3000多块钱,日子现在越过越好。”

像薛恩凤这样在华万生态公司工作的贫困户有30多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让尖山坪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有了增收致富的好去处。

薛恩凤说,铁矿老板搞起生态农业,荒地变药林,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尖山坪村的汤文志两口子靠着当药材工人和投入荒地,月收入六七千块钱。尖山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镇坪县总工会经审会主任谢增珊说,引入的华万公司和上湾合作社种植天麻、重楼等药材300多亩,养蜂200多桶,参与其中的贫困户都成了村里评选出的“勤劳致富能手”。

药材好,产业才兴。现在华万生态公司全力发展以天麻、重楼、党参、云木香、黄莲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以期打造大山深处的良药基地。

今年50多岁的吴天明是尖山坪村5组村民,河边长大的他练就了一身钓鱼的本领。

对于吴天明来说,今年的生活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从靠几亩薄田勉强度日到今天一个月能挣三四千,他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3月份,我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这几个月,我仅种植中药材每月就有二三千元的收入。抽空,我钓娃娃鱼苗缴给合作社,又有四五千元入账,你说我能不脱贫?”吴天明的话语中透着开心。

6月20日,尖山坪村2018年第二季度道德评议会在村委会广场举行。此次评选出的13名先进典型全为上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

租赁山地每亩70元、背菌包每斤0.7元、种植药材每天120元(管中午饭,发相关劳保)、收购娃娃鱼苗每斤120元……张玉仁的精准扶贫措施本里,清楚地记载着他给贫困户创造出的“致富项目”。

张玉仁身残志不残,带领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以改变自己也改变他人的激情绘就出一幅脱贫增收的新画卷,打造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区,为全村村民树立了榜样。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