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44期:第03版 企业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

“生命之塔”为航天员“加保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每一次问天探索的背后,都有陕西航天人的身影。30年来,几代航天人砥砺奋斗、攻坚克难,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

今日,本报刊发一组陕西航天人在助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中拼搏奉献、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国家航天事业进步发展的文章,欢迎垂注。


逃逸塔转运现场。

载人航天不仅要有高可靠、高安全的“神箭”“神舟”,还要有能够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一流逃逸救生系统。2022年,在开展了数百次试验后,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的逃逸系统动力装置及飞船密封件为中国在太空成功“安家”提供了重要保障,助力我国“航天梦”的加速实现。

从零开始,铸造航天重器

早在“863”计划讨论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之时,航天四院就将目标锁定在逃逸系统动力装置上。

1992年,载人航天逃逸系统动力装置开始研制。这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是一项完全从零开始的工程研制项目。

逃逸救生系统动力装置由4个型号共10台发动机组成,分别是逃逸主发动机、分离发动机、偏航俯仰发动机和高空逃逸发动机。研发人员当时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是发动机,但他们毅然走上了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路子。

经过选型、论证、研制、试验,1995年4月19日,逃逸发动机第一次矗立在秦岭深处的试车台上,但以失败告终。

航天四院连夜召开事故分析会,决定开展“百日攻关”行动。做上千次试验、测试上万组数据,经过艰难鏖战,8月31日,改进后的发动机终于成功通过地面热试车考核。

精益求精,守护航天安全

逃逸系统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由于增加了逃逸系统,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指标由0.97提高到了0.997。也就是说,过去发射100次可能出现3次危及航天员生命的事故,现在发射1000次才可能出现。

逃逸系统肩负着在火箭发生故障时逃逸救生和在飞行正常时完成抛塔为火箭后续飞行创造条件的双重使命,这意味着,无论火箭是否发射成功,它都必须成功。在研制之初,航天四院就把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放在首位,研制的产品实现了交付合格率100%、飞行试验成功率100%的质量目标。

航天四院还承担了飞船密封件的研制生产任务。舱体密封件是航天器结构密封的关键部件,对隔离空间站与外层空间、确保航天员有安全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研制人员先后克服了原材料选材、工艺成型等困难,研制出完全国产、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解决了各试件的模具成型难题。

航天四院对生产的高性能密封样件进行了多种空间综合环境试验,各项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水平。

两代航天人,共筑航天梦

载人飞船逃逸系统30年的研制历程,饱含了航天四院历任“两总”的汗水和心血,也凝结了航天四院两代人的辛勤与付出。

在“百日攻关”中,逃逸系统发动机第一任总设计师陈立学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试验现象,坚守一线3个多月,本就花白的头发最后几乎全白了。

随后,女儿陈红斌从他手中接过逃逸系统固体发动机的壳体设计工作。为提高初样壳体的安全系数,陈红斌夜以继日查阅资料、反复计算,对前后壳体连接结构及整流罩部件进行设计改进,顺利通过了内压爆破试验考核。

筑梦苍穹,未来可期。越来越多的航天四院职工正踏着前辈的足迹朝着更宏伟的目标继续奔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