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56期:第04版 秦风

下马陵街轶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下马陵街位于西安市和平门内西侧,西至柏树林南口。街北侧有汉董仲舒墓。下马陵得名之说法有两种,一说董的信徒到此皆下马,故称“下马陵”;一说汉武帝游宜春园,曾在此下马。

董仲舒是西汉有名的儒学大师。汉景帝时,董仲舒便来到京城长安,成了朝廷的儒学博士。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举献“贤良”之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提倡“三纲五常”,力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在以后的中国文化思想发展上产生了极大影响。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在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这样做。从此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马步行。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

唐人韦述在《西京记》中载:“蛤蟆陵本董仲舒墓”又曰“汉武帝至墓前下马,故曰下马陵”。据此可知,下马陵也称作“虾蟆陵、蛤蟆陵”,估计这与关中方言有关。因为直到现在,“下马”与“蛤蟆”仍发音相谐。但蛤蟆陵又在何处?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并未指出虾蟆陵在何处。另一位唐诗人皎然在《长安少年行》中也曰:“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只告诉人们那个地方是有歌妓的。宋昌大防的《唐长安城图碑刻》中称,虾蟆陵在胭脂坡,位置大体在今交通大学东门沙坡村西的坡处。而元代骆天骧的《类编长安志》载:“兴庆池南胭脂坡大道东有虾蟆陵。”其位置大抵指在今西安交大东边的沙坡。据考,唐长安城东门(春明门)之内、兴庆宫之南史上确有一高坡,坡上有一大冢。这一坡地,古称“胭脂坡”,宋以后叫“沙坡”。按唐韦述所记,下马陵古址当在此坡。元代李好文《长安志图》中的《城南名胜古迹图》在这个位置仍绘有虾蟆陵和胭脂坡紧靠一起。只是到了明正德年间,下马陵才由胭脂坡迁至今址。□贾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