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76期:第04版 憩心亭

异乡思国汉语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引红

我是陕西楞娃一枚,长安赤子一个,现旅居国外多年。但祖国神州、陕西西安,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我一直背负着祖国和故乡的山水在异国他乡旅行。

人离故乡越远,心离故乡越近,思念之情更炽。怎么来纾解思国念家之情呢?这一直是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做不完的功课。

一个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根子上就是对祖国和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说起来不禁让人泪目,我等寄居国外者,一直都凭靠汉语言文字自赎自救,自觉不自觉地以说家乡陕西话,化解心头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强化自己是陕西娃、中国人的身份感。

“嫽扎咧”“美得太太”“咥饱了没”“碎碎个事”“那就是个大瓜怂砍头子”……常常,我们与家乡亲朋好友电联,一开口,总是特意撇秦腔,大嚷几句陕西土话。我们几个旅居狮城的老乡一见,不管应景不应景,从头到尾一直说陕西土话。那时刻,这里就成了“陕话角”“秦腔话剧”。陕西话一出口,大家心里都格外舒适,有的人眼里还闪起了泪光,觉得自己确是地道的陕西人,思乡之情得到了极大慰藉。为此,我们几个身在新加坡的陕籍人时常约聚,就是为了说说陕西话,聊聊西安美食,缓释思乡情怀。还真特管用呢!

俗语在咱们国家,就是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一说起来,颇解思乡情怀。因此,我们还十分喜欢用在中国流行很广的段子来表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慰藉思国念家之情。一次,我在德国街上遇到似是老陕的一个熟人,我俩互相打量许久,上前拥抱对方。我高声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辘辘腹中肠,身上破衣裳!”她亮着嗓子和我说:“老乡见老乡,满脸泛红光。衣美气势壮,笑得嘎嘎响!”随后,我俩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太中国了,太有家乡味了,解了思乡念家苦了!”

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瑰宝,中国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会说歇后语的,不是真正的中国人,就是中国通。一直以来,我虽在异国他乡,但十分喜爱阅读华文报刊书籍,还喜好把读到的歇后语,集录收藏在书香宝匣中。“姓王的遇见姓汪的——差的不是一点啊!”有一次,我跟客居马来西亚的两个老陕朋友聚会,我撇了这一句歇后语,把他俩逗得鼻涕花儿的,如闻最地道的乡音,还让我把这话发给他们收藏。还有几个身居国外的北京和西安朋友,知道我辑录有数百条歇后语后,都要求转发收录。大家说:“说了看了歇后语,就像又回到了祖国,亲吻了祖国,吃了地道的家乡菜,受用得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思想瑰宝闪耀世界。世界上不少国家上至政要下及普罗大众,都对中华文化爱不释手,孔子、孟子、苏东坡等圣贤人杰语录是他们引经据典的根本。我们这些海外游子,也经常在说话著文中引用祖国五千年来圣杰名言,既为自我增加话语文采,更是为了彰显我们是中国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我们说起古人名句,都为伟大的祖国先贤骄傲,也仿佛自己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华夏,深感我们中华儿女的根深脉长世代流芳,生而为华夏子民的无比幸福!

抹不掉的黄皮肤,摄不去的中华魂。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壮美山河,奇美的三秦大地,是我心中永远不落的精神图腾。无论我飘泊在何国他乡,我都会一如既往,用祖国璀璨的汉语言文化瑰宝,用激情的秦腔陕话,致敬祖国,亲近三秦山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