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遇冷 部分毕业生求职更趋求稳
推迟就业、慢就业多因素叠加,2023届毕业生人数可能再创新高
又到一年大学生求职季,多所高校日前转发的通知显示,为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决定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判分析工作”。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笔者采访中发现,推迟就业等多因素叠加催生毕业生人数攀升,慢就业氛围下考研、考公、考教资人数剧增,部分毕业生求职趋于求稳。
>原因>
毕业生人数增加和推迟就业、慢就业密切相关
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而陕西2022届毕业生达41.5万人,同比增长8.2万人,增幅及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业内人士预测,全国202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或仍将超过2022年。
西安翻译学院就业处处长陈潇认为,毕业生人数增加的背后,部分因素和推后就业、慢就业密切相关,高职生需要专升本,本科生毕业后很多人选择考研,考研失利二次备考,加之受疫情影响,一些出国留学人员加速回流,人数一年一年累积,导致近年来新求职人数出现了一个峰值。
西安某高校2022届毕业生小史告诉笔者,至今未就业的原因是,本科专业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选择的“失误”,在极度“内卷”的大环境中,考研既可以提升学历,又能改变专业方向,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正在准备“考研二战”的2021届毕业生小徐告诉笔者,这两年一直在专心备考,当初决定“专职考研”时,是因为求职多次失利,看到毕业生数量如此之多后,“畏惧”心理也导致自己对走向职场信心不足。
>深思>
考研结构失衡、热门学科竞争激烈、高精尖学科遇冷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考公务员成了毕业生的热门选择,这也成为造成毕业生慢就业的因素之一。
据统计,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高达212.3万人,首破200万。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57万人,较上一年上涨80万,创历年最高。业内人士预估,2023年考研人数可能会超过500万人。梳理发现,2022年研究生报考同比增长数据显示,陕西高校中,西藏民族大学增幅约123.2%,陕西科技大学增幅约50.3%。西安交通大学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生中,选择就业的仅为33.12%,国内继续深造的为57.07%,出国留学的为8.41%。
采访中,笔者还发现考研过程中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管理、金融类一些热门学科竞争激烈,但涉及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精尖学科却时常遇冷。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考研结构的失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除了考研、考公人数不断增加外,“教资热”成为近年来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考个教师资格证让自己能多条路。毕业后选择做教师也是未来就业之一吧!”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小刘告诉笔者。其实,像小刘一样,不少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了“抽空”考个教师资格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教资热”与“教师热”提升,完善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才建设,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的就业多样性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方面存在一定弊端。
>建议>
“一步到位”不可取,大学生应积极调整择业观
在部分高校问卷调查过程中,还有一个现象,不少毕业生总希望有一个体面、稳定、薪酬相对满意的工作,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追求“一步到位”,甚至会主动放弃一些所谓的“差强人意”的岗位。
人力资源专家、埃普猎头联合创始人刘勇说,事实上,“学生”转变为“职场人”这个过程相当重要。不走出这一步,很难找准自身的定位。一般来说,毕业生至少需要两份工作的转换,才能对职场和自身有一个深刻认知。在还原职场的本来面目后,再结合专业、自身特长等,才能为将来的职业方向做一个优化、调整、定位。
刘勇强调,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希望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应聘者不一定要有很多工作经验,但一定要有职场经历。高校也需要用校本资源、社会资源对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教育的“前置”工作。大学生应积极调整择业观,对自己合理评估、清晰定位。
陕西境商实业HR张利娜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适应了一种既定节奏和状态——高中毕业考大学,然后再考研究生。事实上,读书不管到什么学历层次,最终还是要进入职场。毕业生应结合自身状况,在继续深造与进入职场之间做一个务实的选择。
陈潇提醒家长,在孩子即将因各种理由延迟就业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做一个合理的自身评估,分析他们是否具备深造的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如果不具备,应该尽早迈进职场,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补齐短板、调整定位,在实践中明确方向和规划未来人生。□彭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又到一年大学生求职季,多所高校日前转发的通知显示,为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决定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判分析工作”。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笔者采访中发现,推迟就业等多因素叠加催生毕业生人数攀升,慢就业氛围下考研、考公、考教资人数剧增,部分毕业生求职趋于求稳。
>原因>
毕业生人数增加和推迟就业、慢就业密切相关
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而陕西2022届毕业生达41.5万人,同比增长8.2万人,增幅及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业内人士预测,全国202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或仍将超过2022年。
西安翻译学院就业处处长陈潇认为,毕业生人数增加的背后,部分因素和推后就业、慢就业密切相关,高职生需要专升本,本科生毕业后很多人选择考研,考研失利二次备考,加之受疫情影响,一些出国留学人员加速回流,人数一年一年累积,导致近年来新求职人数出现了一个峰值。
西安某高校2022届毕业生小史告诉笔者,至今未就业的原因是,本科专业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选择的“失误”,在极度“内卷”的大环境中,考研既可以提升学历,又能改变专业方向,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正在准备“考研二战”的2021届毕业生小徐告诉笔者,这两年一直在专心备考,当初决定“专职考研”时,是因为求职多次失利,看到毕业生数量如此之多后,“畏惧”心理也导致自己对走向职场信心不足。
>深思>
考研结构失衡、热门学科竞争激烈、高精尖学科遇冷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考公务员成了毕业生的热门选择,这也成为造成毕业生慢就业的因素之一。
据统计,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高达212.3万人,首破200万。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57万人,较上一年上涨80万,创历年最高。业内人士预估,2023年考研人数可能会超过500万人。梳理发现,2022年研究生报考同比增长数据显示,陕西高校中,西藏民族大学增幅约123.2%,陕西科技大学增幅约50.3%。西安交通大学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生中,选择就业的仅为33.12%,国内继续深造的为57.07%,出国留学的为8.41%。
采访中,笔者还发现考研过程中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管理、金融类一些热门学科竞争激烈,但涉及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精尖学科却时常遇冷。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考研结构的失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除了考研、考公人数不断增加外,“教资热”成为近年来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考个教师资格证让自己能多条路。毕业后选择做教师也是未来就业之一吧!”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小刘告诉笔者。其实,像小刘一样,不少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了“抽空”考个教师资格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教资热”与“教师热”提升,完善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才建设,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的就业多样性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方面存在一定弊端。
>建议>
“一步到位”不可取,大学生应积极调整择业观
在部分高校问卷调查过程中,还有一个现象,不少毕业生总希望有一个体面、稳定、薪酬相对满意的工作,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追求“一步到位”,甚至会主动放弃一些所谓的“差强人意”的岗位。
人力资源专家、埃普猎头联合创始人刘勇说,事实上,“学生”转变为“职场人”这个过程相当重要。不走出这一步,很难找准自身的定位。一般来说,毕业生至少需要两份工作的转换,才能对职场和自身有一个深刻认知。在还原职场的本来面目后,再结合专业、自身特长等,才能为将来的职业方向做一个优化、调整、定位。
刘勇强调,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希望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应聘者不一定要有很多工作经验,但一定要有职场经历。高校也需要用校本资源、社会资源对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教育的“前置”工作。大学生应积极调整择业观,对自己合理评估、清晰定位。
陕西境商实业HR张利娜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适应了一种既定节奏和状态——高中毕业考大学,然后再考研究生。事实上,读书不管到什么学历层次,最终还是要进入职场。毕业生应结合自身状况,在继续深造与进入职场之间做一个务实的选择。
陈潇提醒家长,在孩子即将因各种理由延迟就业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做一个合理的自身评估,分析他们是否具备深造的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如果不具备,应该尽早迈进职场,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补齐短板、调整定位,在实践中明确方向和规划未来人生。□彭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