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23期:第04版 创造

第一次下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泽仁

转眼间已经参加工作三年多了,大学毕业起,我便投身于煤炭事业。话说我与这乌黑的煤炭在很小的时候就结缘了,但我第一次下井还是在大四毕业那年。

我的家乡在陕西韩城,那里曾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十多年前,自我记事起,就生活在韩城象山矿区附近的村庄,看着每天来来往往、戴着安全帽的叔叔伯伯们,脖子上挂着条毛巾,穿着胶鞋不紧不慢地走在村道上,我便很好奇他们的工作。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原来是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中掏炭的人,他们牺牲了属于自己的那份阳光,钻进地底深处,为我们取出光和热。我的外公便是其中一员,对此我感到自豪。总听外公说,他们那个年代机械化程度不高,下井需要步行,井下没有采煤机和掘进机,都是靠放炮掘进和出煤,支护材料大多是坑木,井下煤尘多,升井后全身黝黑如煤块,被人称为“煤黑子”。

临近大学毕业,机缘巧合下,我的毕业设计需要到矿区井下进行实地调研获取实验数据,我有了第一次下井体验。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矿工们下井时都挤在一个类似于“电梯”装置的罐笼里,从地面把工人送至井下,还要步行几公里才能抵达工作面。外公的讲述及电视画面在我脑海里形成了对煤矿的认知,而这一切在我第一次入井时完全被颠覆了。如今煤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科技感十足。换上干净的工装和胶鞋,配领安全帽、矿灯、自救器、井下人员定位仪等,做好一切准备,依次乘坐无轨胶轮车,几十分钟后就可抵达地底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识地底世界的真实样貌,也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矿工们的伟大。

我一路跟着综采队的李师傅走着,边走边听他给我详细介绍着井下的情况,包括在井下需要注意的安全细节和工作流程。他介绍,现在我们行走的巷道过去都是矿工们一锹一锹挖出来的,而今用上了快速掘进机和硬岩掘进机,效率速度大幅提高。沿着乌黑的巷道行走许久,抵达采煤工作面,我终于见到了那黑色的乌金煤层,庞大的智能采煤机正在快速旋转切割煤层。李师傅指着旁边持续转动的采煤机和运输皮带对我讲:“你瞧,这就是我们矿区最新的智能化采煤机,它可是我们的宝贝,在控制台点动按钮,切割机运转,煤炭就是由它采出,再经巷道内的皮带源源不断地将乌金传送至地面。”我好奇地问李师傅,井下的空气是怎么流通的,他耐心地给我讲解:“井下的结构是个U字形,最初设计矿井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通风和安全问题,主通风扇把新鲜空气送入井下,由回风通道将井下空气排除,其中还包括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的抽取工作。身在煤矿工作,安全二字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一边听一边默默记下。

随着数据采集完毕,我乘坐胶轮车缓缓驶出井口,第一次下井之行圆满结束,但这次下井的经历却让我震撼,记忆深刻,无法用语言形容。感触最深的还是矿工们敬业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新时代朴实的“煤亮子”矿工,如一块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洒下汗水,用双手和辛勤劳动将地层深处的乌金采掘出来,为祖国的建设提供能源支持,让老百姓的深夜不再黑暗,冬天不再寒冷。

(单位:陕煤运销集团榆林销售公司)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