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岭记
□杨舟平
提起老爷岭,关中西府一带,尤其在凤翔,几乎家喻户晓。它不仅是凤翔千年沧桑的化身,是凤翔深山区的群山之首,还是老一辈人们上岭谋生、割柴换粮、不畏艰险的活见证。
父亲曾多次对我提及老爷岭:“老爷岭,北山里,离天近,羊引行。”每每回忆起他当年与叔伯们上岭割柴的情景,都唏嘘不已。
儿时,老爷岭对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秘地方。长大后,我渐渐知道,老爷岭就是凤翔人眼里的北山,自西向东,绵延东去,是凤翔的北部屏障。再后来,我从文献中得知,老爷岭是地理意义上陕甘两省、陇东黄土高原与关中渭河平原的分界岭,因山顶有老爷庙(关帝庙)而得名。
古时,这里一直是军事要隘,得老爷岭就等于得到了半个关中平原,是关陇古道(一说叫雍凉古道)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西出长安之后巍然屹立的第一道东西屏障。从唐朝开始,雍凉古道就是凤翔通往甘肃平凉、宁夏固原的官道。特别是明清以来,商旅西来驮运的皮毛、青盐、大麻、药材等货品在凤翔落庄,换驮京津杂货、土布、白酒等再运回平凉,向陇东销售。古道悠悠,山路崎岖,铃铛传响,踏破了荒凉。依靠这条路,马驮商队,人力肩挑,长途跋涉,一驿一歇,将秦陇大地的商品源源不断运向遥远的西域,也将西域商品陆陆续续运回长安。它既是一条官路,更是一条商贾之路、文化传播之路。
老一辈们从老爷岭割柴谋生走的正是这条雍凉古道。由于这条道路异常险峻,拓宽难度大,只能供人和牛马通行,近代以来,就将凤翔到平凉的主道改从千阳路过,这条道就只供老百姓割柴换粮、挖药进出了。昔日的繁华虽然落寞了,但却是现存的一道访古风景,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古道活化石。每年春暖花开时,行走在老爷岭古道上,很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凄美意境。
老爷岭是千山的余脉。古时,只有岐山、凤翔到麟游有羊肠小道可走,其余地方由于山势险峻,无路可走。北山就和巍巍高耸的秦岭一样,成为关中北部的天然屏障,东西绵延数百公里的关中平原,正是有了南面秦岭之险,北面北山之固及四座雄关拱护,当外敌入侵时,敌人才会望而生畏,从而使关中平原安然无恙,长安才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荣耀。
老爷岭是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分水岭,北麓的几支河流蜿蜒曲折流入泾河,成为泾河水系。南麓的雍水河(古称中牢水)、枣子河、西沟河等汇在一起,直到武功老县城南,汇入漆水河,最终流入渭河。这是一条季节河,雨季河水暴涨,干旱时断流,古人称沮河、沮水,又叫湋河,武功段称后河、小韦河。中华始祖炎黄部落,五千多年前就生活在沮水、漆水河沿岸。这些河流、山脉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古关中文明,继而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正因为老爷岭如此神奇,它早已成了我心中的圣地,再加上网络时代驴友们一次次登临老爷岭后漫天晒照片,更激发了我亲自登临老爷岭的愿望。小寒刚过的一个周日上午,阳光暖暖的,“小寒不觉寒”,约上一干文友,带上简单的行装,驱车从凤翔城西的凤枣路南口北上了。
凤枣路是凤翔全区最早铺柏油的一条县道,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为建设“801厂”而铺设的一条柏油马路。听老一辈人说,这条路是当时用“一元钱纸币”一张张铺上去的,足见修路的成本之大。我清晰记得,小时候在冬季常和大人一起,拉着架子车,单程步行四十余里,将801厂外堆放的废弃煤渣拉回来,再打成蜂窝煤供冬季烤火用。有时去得晚了,早去的人已将煤渣拉完,只得空车白跑一趟,悻悻而归也是常有的事。
车行大约三十多分钟后,801厂的遗址赫然出现在眼前,一栋栋废弃的苏式红砖楼静静矗立在枣子河两岸,冰冷的河水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不寻常故事。这是进老爷岭的第一站。
老爷岭的神秘之处还在位于山脚下的801厂。1968年,经过有关方面多次勘察,主要从战备方面考虑,中央批复大型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式定点凤翔县(2021年撤县设区)枣子河。我小时候陪大人拉煤渣时亲眼看见工厂外围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数步一岗,拉运建筑材料的车辆一旦进入厂区,则换由解放军战士驾驶,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厂区。由于研究所由解放军801部队建设、接管,所以一直简称代号801。当地老百姓形容801厂厂房规模之大时,有句夸张的顺口溜:“人民大会堂,801大厂房。”1975年,为了实现西安阎良飞机制造厂与研究所的“厂所结合”以及考虑到建在枣子河的诸多不便,研究所最终全部迁往阎良,801厂从此成为尘封的记忆。1983年,陕西省枣子河劳教所迁到801旧址办公,2013年,随着国家劳教制度的废止,劳教所也撤了。如今,只有这些残存的建筑默默见证和诉说着枣子河曾经的辉煌,就像老爷岭一样由繁华走进了荒僻。
沿岔路向西不远,就到了枣子河护林检查站。我们将车原地停放,徒步朝北沿山谷行走,大约二十分钟后,发觉走错了路,幸亏一行人中有资深户外“强驴”老谢带路,就地抄近道登老爷岭。
深冬的老爷岭,残雪犹存,满山的枯枝黄叶。我平生第一次爬坡度近乎直角、荆棘丛生的山坡,边爬边喘粗气,感觉好像在爬华山的百尺崖,所不同的是,这里连台阶、脚窝都没有。老谢手拿刀具在队伍最前边开路,真正地披荆斩棘。经过半个多小时,终于走上了通往老爷岭的主路。
说是主路,其实也是一条铺满碎石的小路,这就是曾经的雍凉古道,岁月的痕迹依稀可辨。一路上,阳坡处,冰雪消融,路显得有些湿滑;阴坡下,雪未消,白茫茫的一片,风也有些紧。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登临老爷岭山顶。
在立有老爷岭字样的石碑前,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拍完照后,我站在离老爷庙不足百米的山崖边鸟瞰,近处的山峦,远处隐隐约约的民居,在夕阳的余晖下影影绰绰。站在凤翔的最高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老爷岭,依旧是那条岭,已矗立上万年;古道边,草木依旧黄了又绿,绿了又枯。昔日古道的繁华不见了,往来的行人车马连踪迹也找不到了,荒废许久的古道也许早已习惯了寂寞,我们此行会惊扰古道清冷的梦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杨舟平
提起老爷岭,关中西府一带,尤其在凤翔,几乎家喻户晓。它不仅是凤翔千年沧桑的化身,是凤翔深山区的群山之首,还是老一辈人们上岭谋生、割柴换粮、不畏艰险的活见证。
父亲曾多次对我提及老爷岭:“老爷岭,北山里,离天近,羊引行。”每每回忆起他当年与叔伯们上岭割柴的情景,都唏嘘不已。
儿时,老爷岭对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秘地方。长大后,我渐渐知道,老爷岭就是凤翔人眼里的北山,自西向东,绵延东去,是凤翔的北部屏障。再后来,我从文献中得知,老爷岭是地理意义上陕甘两省、陇东黄土高原与关中渭河平原的分界岭,因山顶有老爷庙(关帝庙)而得名。
古时,这里一直是军事要隘,得老爷岭就等于得到了半个关中平原,是关陇古道(一说叫雍凉古道)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西出长安之后巍然屹立的第一道东西屏障。从唐朝开始,雍凉古道就是凤翔通往甘肃平凉、宁夏固原的官道。特别是明清以来,商旅西来驮运的皮毛、青盐、大麻、药材等货品在凤翔落庄,换驮京津杂货、土布、白酒等再运回平凉,向陇东销售。古道悠悠,山路崎岖,铃铛传响,踏破了荒凉。依靠这条路,马驮商队,人力肩挑,长途跋涉,一驿一歇,将秦陇大地的商品源源不断运向遥远的西域,也将西域商品陆陆续续运回长安。它既是一条官路,更是一条商贾之路、文化传播之路。
老一辈们从老爷岭割柴谋生走的正是这条雍凉古道。由于这条道路异常险峻,拓宽难度大,只能供人和牛马通行,近代以来,就将凤翔到平凉的主道改从千阳路过,这条道就只供老百姓割柴换粮、挖药进出了。昔日的繁华虽然落寞了,但却是现存的一道访古风景,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古道活化石。每年春暖花开时,行走在老爷岭古道上,很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凄美意境。
老爷岭是千山的余脉。古时,只有岐山、凤翔到麟游有羊肠小道可走,其余地方由于山势险峻,无路可走。北山就和巍巍高耸的秦岭一样,成为关中北部的天然屏障,东西绵延数百公里的关中平原,正是有了南面秦岭之险,北面北山之固及四座雄关拱护,当外敌入侵时,敌人才会望而生畏,从而使关中平原安然无恙,长安才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荣耀。
老爷岭是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分水岭,北麓的几支河流蜿蜒曲折流入泾河,成为泾河水系。南麓的雍水河(古称中牢水)、枣子河、西沟河等汇在一起,直到武功老县城南,汇入漆水河,最终流入渭河。这是一条季节河,雨季河水暴涨,干旱时断流,古人称沮河、沮水,又叫湋河,武功段称后河、小韦河。中华始祖炎黄部落,五千多年前就生活在沮水、漆水河沿岸。这些河流、山脉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古关中文明,继而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正因为老爷岭如此神奇,它早已成了我心中的圣地,再加上网络时代驴友们一次次登临老爷岭后漫天晒照片,更激发了我亲自登临老爷岭的愿望。小寒刚过的一个周日上午,阳光暖暖的,“小寒不觉寒”,约上一干文友,带上简单的行装,驱车从凤翔城西的凤枣路南口北上了。
凤枣路是凤翔全区最早铺柏油的一条县道,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为建设“801厂”而铺设的一条柏油马路。听老一辈人说,这条路是当时用“一元钱纸币”一张张铺上去的,足见修路的成本之大。我清晰记得,小时候在冬季常和大人一起,拉着架子车,单程步行四十余里,将801厂外堆放的废弃煤渣拉回来,再打成蜂窝煤供冬季烤火用。有时去得晚了,早去的人已将煤渣拉完,只得空车白跑一趟,悻悻而归也是常有的事。
车行大约三十多分钟后,801厂的遗址赫然出现在眼前,一栋栋废弃的苏式红砖楼静静矗立在枣子河两岸,冰冷的河水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不寻常故事。这是进老爷岭的第一站。
老爷岭的神秘之处还在位于山脚下的801厂。1968年,经过有关方面多次勘察,主要从战备方面考虑,中央批复大型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式定点凤翔县(2021年撤县设区)枣子河。我小时候陪大人拉煤渣时亲眼看见工厂外围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数步一岗,拉运建筑材料的车辆一旦进入厂区,则换由解放军战士驾驶,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厂区。由于研究所由解放军801部队建设、接管,所以一直简称代号801。当地老百姓形容801厂厂房规模之大时,有句夸张的顺口溜:“人民大会堂,801大厂房。”1975年,为了实现西安阎良飞机制造厂与研究所的“厂所结合”以及考虑到建在枣子河的诸多不便,研究所最终全部迁往阎良,801厂从此成为尘封的记忆。1983年,陕西省枣子河劳教所迁到801旧址办公,2013年,随着国家劳教制度的废止,劳教所也撤了。如今,只有这些残存的建筑默默见证和诉说着枣子河曾经的辉煌,就像老爷岭一样由繁华走进了荒僻。
沿岔路向西不远,就到了枣子河护林检查站。我们将车原地停放,徒步朝北沿山谷行走,大约二十分钟后,发觉走错了路,幸亏一行人中有资深户外“强驴”老谢带路,就地抄近道登老爷岭。
深冬的老爷岭,残雪犹存,满山的枯枝黄叶。我平生第一次爬坡度近乎直角、荆棘丛生的山坡,边爬边喘粗气,感觉好像在爬华山的百尺崖,所不同的是,这里连台阶、脚窝都没有。老谢手拿刀具在队伍最前边开路,真正地披荆斩棘。经过半个多小时,终于走上了通往老爷岭的主路。
说是主路,其实也是一条铺满碎石的小路,这就是曾经的雍凉古道,岁月的痕迹依稀可辨。一路上,阳坡处,冰雪消融,路显得有些湿滑;阴坡下,雪未消,白茫茫的一片,风也有些紧。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登临老爷岭山顶。
在立有老爷岭字样的石碑前,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拍完照后,我站在离老爷庙不足百米的山崖边鸟瞰,近处的山峦,远处隐隐约约的民居,在夕阳的余晖下影影绰绰。站在凤翔的最高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老爷岭,依旧是那条岭,已矗立上万年;古道边,草木依旧黄了又绿,绿了又枯。昔日古道的繁华不见了,往来的行人车马连踪迹也找不到了,荒废许久的古道也许早已习惯了寂寞,我们此行会惊扰古道清冷的梦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