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57期:第04版 周末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却暖雪晴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当漫天雪花轻抚原野,当凛冽寒风张扬肆虐时,大寒时节“君临天下”,彻骨寒意笼罩着大地。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压轴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十二月中,冷气积久而为寒,大者,乃凛冽之极也。”《授时通考·天时》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就是说,“大寒”时的天气寒冷到了极点。

古人将大寒节令分为三候:一候鸡乳,就是说到了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它们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更是形象地形容了大寒的节令表征。

沉淀在二十四个节气最底部的大寒时节,虽然冷到极致,勤劳的人们并不惧怕大寒,他们知道大寒能够昭示年景。

陆游诗云:“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我明年麦。”严寒大雪固然给生产建设带来影响,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那直入骨髓的冷,足以把那些集聚了三季能量还在寒冬中垂死挣扎的各种害虫以及病菌彻底冻死,对庄稼有益,也是人们获得丰收的基础。所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大寒不寒,人马不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大寒时节,寒冷无处不在,但是无法阻挡古代读书人苦学的热情。宋代诗人文同在滴水成冰的大寒之夜与朋友谈心、苦读群书,在《和仲蒙夜坐》诗中写道:“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由于冬夜的寒冷,诗人不由地裹紧了破旧的棉袍。

寒风刺骨的时节,杨时约着他的朋友游酢去向程颐请教,正遇上程老先生休息。而外面开始下起大雪,他俩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便恭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待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让程颐很受感动,便收他俩为入室弟子。传为美谈的“程门立雪”,既表现了杨时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也反映了学生的求学心切。

而《宋濂求学》更是描写了小宋濂在大寒时节借书、抄书、孜孜不倦地刻苦读书的故事。“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为了赶上还书日期,即便是极度寒冷的日子,砚台都结了厚厚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小宋濂也不敢有一丝怠慢,连夜抄书,因此得以阅读很多书,最终成为明初有名的大文学家。

大寒之“寒”,古代诗人们也用诗句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大寒节令图。邵雍的《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不仅描写了大寒时节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景象,还夸张地形容人们口中的舌头也仿佛被冻住了不能言语,平淡清新中又充满了谐趣。

陆游在大寒时节分别作了两首诗,《大寒》诗曰,“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大寒时节冰雪未消,天冷难耐,只能蛰伏家中。而《大寒出江陵西门》诗中写道:“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同样是在大寒季节,有趣的是,陆游并没有待在家中围炉取暖,而是驾马出行。外面的世界十分萧条,狐兔归巢不出,牛羊散落点点,诗人收获的却是深深怅惘之情,与前首诗相比较来看,别有一番滋味。

大寒时节虽霜天清寒,但它是冬去春来的转折点,抵挡不住人们“迎年”和“忙年”的热情,空气中已弥漫着喜气洋洋的过节味道,经历了寒气的洗礼与磨砺之后的人们也变得激情奔放起来了。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伴随着大寒的脚步声,回暖的音韵也越来越清晰,鲜活的生命正孕育出芽苞,明媚如画、生机盎然的春天正疾步走来。□徐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