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70期:第04版 读书

文章之道,也是生命之道

——读孙郁《思于他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思于他处》是孙郁先生的一本评论集,亦不妨称之为随笔集。因为,先生的评论文章,是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诗意性的,可作为学术随笔阅读。

文集,所收文章比较“杂”,但虽“杂”,却仍然可以对其文章,从一定角度作出概括、归类。内容上,大体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对某一时期文学现象的综合评述;对某一具体文化现象或者文学现象的评价;对某一位作家的专题评论;从地理概念上,对某一地方的地域文化特点或者作家群的分析;小处,亦有对一本书的评价等等。

我们很难面面俱到,但可以就孙郁文章的总体特点做些鉴赏。

首先,由于孙郁先生学养丰厚、视野开阔,所以,他的文章无论选题大还是小,篇幅长还是短,都呈现出一种大气象,一种大格局,一种深厚的历史感。

高屋建瓴的态势,纵横卑阖的论述。

他不会去孤立地谈论某件事、某种文化现象,或者某个人、某本书。他总是将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之下,或者放在一定的层面上,作出分析。让读者明白,事情出现的偶然和必然。具体到对一位作家的评论,他也不是凝固式的,而是呈现出“流动性”的特点,动态地呈现一位作家的成长、成就,让人明白,一位作家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过程”的呈现,脉络分明,既让文章线索清晰,又使文章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厚度。

孙郁先生具有高度的概括、归纳能力,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分析能力。

他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他的叙述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简约性。他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能用三言两语,就对不同作家的特点作出比较。如他分析张中行、汪曾祺、木心三人的语言特点,说:“张中行的文字,颇有周氏兄弟风骨;汪曾祺的随笔,有明清文人气;木心,是游走在世界的过客,把东西方文化打通,连接着精神的四野。”可谓言简意赅,深得其要。

深刻的分析能力,使他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而且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

因为思考深,所以,总有一些经典性语言,在笔下灵动飞出,如“散文乃精神的独语,自然也是心性的外化”“语言的贫困,正是思想的贫困”“思想是文体之根”类似这样的哲理性表达,在其文章中,比比皆是,珠玉一般,散溢着璀璨的知性光芒。重要的是,这于他,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随着思维所及,思想的流动,泉涌般自然流出的。

读孙郁先生的文章,我最感佩的,还是先生的文章语言。

他是以散文笔法写评论,所以,其文章毫无晦涩难懂之感,叙述平和顺畅、极具条理性、逻辑感极强,但又文笔生动、饱蘸感情,具有饱满的诗情;且用笔典雅、简练、深透,看得出古典文学造诣在他文章中的渗透和影响。他在一篇文章中,曾评价汪曾祺文章的语言具备三个特点:语言的文化性、语言的暗示性、语言的流动性。我觉得,这三点,实在是孙郁先生对自己文章语言的夫子自道。□路来森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