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89期:第04版 秦风

秦岭“花伴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佛坪被学术界誉为“秦岭深处的绿色明珠”,是少有的未被工业文明影响之地。在这个森林殿堂里行走的人们,如果能坚持生态学或生物学研究,若干年后,必将成为不同层次的基层专家学者。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党高弟就是其中一位经历者。

陕西省内知名植物分类学家吴振海讲过一则趣事:为采集一件标本,他来到凉风垭,四顾莽莽林海,将电话打给党高弟。党高弟连线指导,告知从某处出发,往前走,看右边,过第几个大树,进林子,走上几步……就能找到。如此遥控指路,吴先生顺利找到他想要的植株,感叹秦岭犹如老党家的菜园。

莽莽林海、茫茫人海中,对秦岭腹地某处能如此如数家珍,在研究秦岭植物的队伍中,能有几人?

人皆依赖植物生存,人皆盼心心相通。草木知心如此,在植物分类学家中,能有几对?

草木知心

2003年,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评估,秦岭入选为全球第83份、中国第二份“献给地球的礼物”。“关注秦岭——献给地球的礼物”记者团深入秦岭腹地采风时,我和党高弟陪同工作。

起初,团队成员之间并不十分熟悉。晚饭后,围着火塘,大家自我介绍。党高弟自我评价道:“喜欢‘拈花惹草’,努力‘招蜂引蝶’,追求‘草木知心’。生命不歇,努力不止!”被在场者补充道:“党铁嘴”“党铁腿”。党高弟竖起大拇指:“正确!准确!”

在采风工作期间,党高弟像一部报话机,不渴不饿,调频广播式地叙说着沿途植物和植被的相关话题,好似介绍他的知心友人一般。他还像一台永动机,不疲不倦,在林间小道、林内空间疾驰,像蜂蝶在丛林中飞,将认为值得的素材指引给记者。那次共同工作,对我“打击”颇大,感慨从林业高等院校走出的科班生被林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超越。从此,我心悦诚服地称呼党高弟为“党老师”。

此后,我时而拍得一些图片请党老师指导梳理,时而捡拾一堆落叶“为难”他,每次都感叹请教的机会都变成了植物分类学课程。2012年和2014年春天,我两次与党老师在佛坪保护区辖区内工作多日,对这位在行业内已声名鹊起的植物学家再认识、再加分。臭樱、茖韭、油点草、桦叶荚蒾、红毛七、孩儿参、贯叶忍冬、何首乌、荷青花、棣棠、淫羊藿等植物。党高弟绘声绘色地解读,刷新了我对秦岭植物的认知,刷新了对物种智慧的认识。我不但透彻地认识了它们,还多次传播分享给其他植物爱好者。

天赋是物质化的能量,喜爱是强有力的导引,将七成喜爱落实为行动即可收获成功,如能加持一分天赋则如虎添翼。然而,也许因差一分天赋,或者差几分努力,当鉴定植物时,我总是担心张冠李戴,时而在禾本科与百合科之间犹豫不定;时不时与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卫矛科的小伙伴们撞个满怀,“到底谁家老几”时常令我迟疑不定。此时,请党老师开讲,经他“解剖”后,顿感拨云见日。

言传身教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菜鸟级植物爱好者入门打开方便之门。比如“花伴侣”App,就能一扫鉴定植物种时的茫然。智能手机搭配互联网,为植物学者野外工作必备的《中国植物志》《秦岭植物志》等“重行李”减负不小。

2017年,全国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期间,我再次与党高弟配合工作。在他的建议下,我下载安装“花伴侣”App,并“卖弄”文字游戏,送给他绰号:党“花伴侣”,简称“党伴”。这个称号贴切且准确,得到在场同行一致认可——在断电、断网是家常便饭的山区,“党伴”比App更靠得住。

在“花伴侣”App和党高弟的双重支持下,近年来,我的植物类生态文学创作水平突飞猛进,发表了《花的春天》《叶的秋天》《“神农四宝”花落秦岭》《五月秦岭正葳蕤》等生态散文。然而,App并不万能,只有将理论和规则熟稔于心,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缩小误差、避免错差。

有一次,在凉风垭,我用识花软件辨认一串嫩生生地下垂着的总状花序,App提供给我三个供选可能:核桃楸、中国旌节花、枫杨,因“党伴”就在10米之内,张口便道:

“党老师,这是什么?”

“我先掐指算一下,这是第几次回答类似的问题了……”

党老师此言一出,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多么“小儿科”。事后,我十分自责没有关联对照树叶、树皮、树形等相关特征。因为党高弟总是以特有的风趣,使得请教者从此记住相似种、易混淆种的特征,并扩充至该种所在属的特征,从此记住数种植物种,久久不忘。

党高弟说,掌握植物分类要领,要善于察、闻、尝、顾。察,指察看整株形态,包括花器官、叶形和分枝等;闻,指嗅闻树皮、茎叶等汁液的气味;尝,指直接入口,对作为食物的植物与其近似种进行区分,十分直接,也十分感性,温馨且接地气;顾,指环顾植物生长环境、群落特征。这些经验,来自数十年的积累和凝练,只能从知识渊博者的言传身教中得到,App可传授不来这些有温度的“真经”。

学无止境

若干年前,我听得“竹子开花少见于铁树开花,竹米可为充饥之食,但普通人难得一见”,在文献记载也有侧面证实。2004年,我从秦岭北麓一处百竹园里得到一丛矮化竹,栽植于花盆,置于办公区草坪内。在任其生长十年后,这一盆竹逸生至花盆外,并长出一束穗状花序。我将竹子开花的消息告诉党老师时,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

“在哪里?”

“院墙下的草坪上。”

近年,党老师因颈椎压迫神经而不再行走如风,却依然跛行着将我甩在身后,走向那一丛草堆。

发明、发现,无不建立在实用性前提下;进步、进展,无不建立在基础牢固上。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离不开擅长收集资料、乐于分享的群体,离不开以吃苦为乐的奠基人。

一根红烛

自然教育在秦岭开展以来,党高弟成为非常受研学营欢迎的引导员。

他将科普、幽默、风趣有机结合,轻而易举地将传授智慧、抒情风格和修辞调性拿捏得当,使得听众不由自主地从电视、游戏、动漫下线,将注视和心思投向自然世界和物种策略。他那不再风驰电掣在丛林的身影,与活跃地弹蹦在林间小道的少年,组成一幅“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奇妙画面。

2011年,党高弟与作家叶广芩联袂出版《秦岭无闲草》。书中,花为伴、草为侣,知识丰富、妙趣横生;2013年,党高弟在秦岭重新发现陕西羽叶报春——极危物种、“消失”100余年的陕西羽叶报春重回人类视野,也丰富了花伴侣App的图库;2016年,党高弟出版《秦岭常见植物识别手册》,成为基层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的“掌中花伴侣”;2020年,合作出版大型画册《中国秦岭》,放大了“党花伴侣”的视野。这些作品,建立在普通人难以坚持的长期野外观察之下,建立在长期对区域内学科前沿掌握之上,无不是常年的积累、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

“这些年,埋头拉车是真,‘副产品’是浪得一些虚名。”党高弟自谦道。但是,“秦岭花伴侣”和“党伴”,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出生、成长、求学于渭河岸边的农家子弟,一头扎进秦岭的茫茫林海,从风华正茂坚持至即将花甲之年。他工作在佛坪,成家在佛坪,在秦岭大山中安身立命,只觉乐不可言。纵观党高弟在佛坪的37年,已凝结为一根红烛,为基层一线坚守的工作者诠释努力的理由,给众多为理想而奋斗者树立敬业的榜样。

党高弟的学历至今停留在中专,却经常成为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的座上宾,为硕(博)士研究生传授植物物种鉴定等方面的独门绝技——“邪门野路”式的方法,来自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令同行敬佩不已。“世界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路边野花多理睬”“门前山水大文章”等,都是被党高弟高频率使用的语句。

每一朵花开都能反映春天的信息,每一片叶落都能蕴藏秋天的脚步,东半球的一只蝴蝶抖动翅膀就可能掀起西半球的海浪。时下,“秦岭学”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秦岭学”是一项宏大的课题,不仅需要宏大的环境工程解决宏大的环境问题,需要基础学科研究基础的学术问题,还需要更多基层人履职一线、事无巨细地观察细微的变化。□曹庆


党高弟的小理想:教你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党高弟常言:“路边野花多理睬。”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