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娘家人”
——记安康市总工会驻紫阳县大连村第一书记谭金花
茶山披绿,汉水流清。三月的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沉浸在新茶即将上市的喜悦中。盘旋在沟沟峁峁间、总长5500米的生态山地轨道运输机正严阵以待,迎接又一个繁忙的采茶季的到来。在绿水青山间,总能见到一个年轻女子奔波的身影,上山进沟、走村入户,到茶园查看茶叶生长情况、到茶厂检查生产准备,组织选手备战全省第三届手工茶竞赛……
她就是安康市总工会派驻大连村的第一书记谭金花。从市总工会组宣部长到大连村第一书记,她沿着前两任驻村工会干部的足迹,以村为家,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时刻用脚步丈量茶山,用汗水浇灌茶园,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让茶山和村民的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群众高兴地称她为“带头人”。
要干就干出个样子
2021年8月,当安康市总工会领导把谭金花送到大连村时,村民们却问:“一个女娃子来,能干啥?”面对质疑声,谭金花暗下决心:“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决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工会人的初心。”
她没有过多的话语,放下行李,一头扎进村子,寻找老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全方位了解了村里的情况和村民的想法。她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大家小院,在基本摸清了村情民意、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后,通过发抖音、朋友圈促销村民手里的特产;她操心农户茶叶的管护,像婆婆唠叨媳妇一样,弄得有些村民都不好意思;她像女儿一样,隔三岔五上门入户,照顾困难老人,给他们送去亲人般的关爱;她像妈妈一样,关心村里的困难学生,多方争取资助金,帮助他们圆了上学梦……就这样,一件接着一件实事干,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她与村民融为一体,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当家人。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得知一组某村民的丈夫去世,又独自在快递公司打工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时,谭金花立即联系工会组织给予4000元救助金,解了村民家的燃眉之急。三组的产业路、七组的产业桥在强降雨中被冲毁,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谭金花又马不停蹄联系协调5万元资金进行修复;了解到茶农茶园管护技术参差不齐,她极力邀请县上的茶叶专家进村进行茶园管护技术培训;七组部分农户属于分散供水,为确保他们的饮水安全,她与水利部门协调安装了2120米水管,将他们纳入集中供水中……
18个月的摸滚打爬,18个月的辛劳付出,她的脸变黑了,身体变结实了,大连村群众发自内心地夸赞:“这个工会来的女娃子真行!”
咬住茶叶不放松
大连村有茶园近3000亩,人均近3亩,茶产业是村里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推进“以茶致富、因茶兴业”,谭金花多方“取经”,积极与行家里手探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金点子”。
她组织村民安装了11条生态山地轨道运输机,免费为茶农运输物品,采用无人机植保飞防,降低茶园管理成本。她引导茶农采用现代化机械手段防止害虫,建设县级标准化生产茶叶园区,增强茶园管护能力。她发挥工会干部的特长,不失时机地组织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提升茶叶制作技术,提高大连村茶叶品质,确保茶叶销售量稳步增长。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在充分运用好现有集体资金的同时,谭金花带领村两委抢抓机遇,于2021年底成立村集体实体企业——紫阳县宦姑码头茶叶精制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村集体+粗制茶厂+农户”的模式,在全县范围开展茶叶精选加工、包装、销售项目,仅2022年春,累计精选、包装茶叶10余吨,引进销售订单100余万元。同时,她组织村集体成立紫阳县焕大旺茗劳务有限公司,通过聘用在家劳动力,有偿在全镇开展茶叶生产性服务,不但解决了管护技术标准不一、茶季用工不足等问题,而且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增收。
咬住茶叶不放松,发展茶产业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据统计,2021年全村分红26.25万元,户均收益961.7元;2022年在留足集体发展基金外仍拿出23.5万元进行分红,全村户均收益876.7元。
一副柔肩挑重担
“一年多不在家,我们村的变化大得很!山上的茶园用上了自动化,安置点干净整洁,村道路宽敞明亮,还修了好几处停车场。”这是大连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真实感受。而这份真切感受正是谭金花带领村民干出来的。
一副柔肩挑重担。2021年底,面对大连村两委班子变化、无人主持工作的局面,焕古镇党委决定由谭金花主持村两委会工作。她深知责任重大、压力重重。为此,她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从调整配强村班子入手,宣传党的政策、加快文明乡村建设、规划茶叶新发展项目……一件件事都干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建强村党组织。她积极培养优秀村支部书记接班人,动员1名本科学历人才进班子,通过了1名预备党员转正、新吸收2名30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表彰优秀党员2名,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系包联单位出资装修村委会,建成村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繁荣乡村文化。她积极组织开展手工制茶竞赛活动、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文艺演出等活动,每年为大学新生每人发放3000元金秋助学金。
——巩固茶产业发展。为了解决茶农老龄化、茶园无人管护的难题,今年以来,谭金花和村党支部一班人一起深入调研走访,将村内撂荒茶园全部流转,由大连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经营。目前,已有8户茶农超30亩撂荒茶园的10年经营权被顺利流转,其中20亩茶园即将开采鲜叶。
在谭金花的带领下,经过18个月的苦干实干,大连村相继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安康市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示范村、紫阳县“美丽家园示范村”、紫阳县人才振兴试点示范村、文化振兴示范村。
看着眼前连片起伏的茶山和村民信任的目光,谈起今后的打算,谭金花笑着说:“一年多时间,我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是与群众一起干出来的。今后我仍将以‘娘家人’的责任和担当,在柴米油盐、春耕秋收中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带头人,一如既往地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为村民增收、为组织添彩。”□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茶山披绿,汉水流清。三月的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沉浸在新茶即将上市的喜悦中。盘旋在沟沟峁峁间、总长5500米的生态山地轨道运输机正严阵以待,迎接又一个繁忙的采茶季的到来。在绿水青山间,总能见到一个年轻女子奔波的身影,上山进沟、走村入户,到茶园查看茶叶生长情况、到茶厂检查生产准备,组织选手备战全省第三届手工茶竞赛……
她就是安康市总工会派驻大连村的第一书记谭金花。从市总工会组宣部长到大连村第一书记,她沿着前两任驻村工会干部的足迹,以村为家,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时刻用脚步丈量茶山,用汗水浇灌茶园,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让茶山和村民的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群众高兴地称她为“带头人”。
要干就干出个样子
2021年8月,当安康市总工会领导把谭金花送到大连村时,村民们却问:“一个女娃子来,能干啥?”面对质疑声,谭金花暗下决心:“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决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工会人的初心。”
她没有过多的话语,放下行李,一头扎进村子,寻找老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全方位了解了村里的情况和村民的想法。她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大家小院,在基本摸清了村情民意、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后,通过发抖音、朋友圈促销村民手里的特产;她操心农户茶叶的管护,像婆婆唠叨媳妇一样,弄得有些村民都不好意思;她像女儿一样,隔三岔五上门入户,照顾困难老人,给他们送去亲人般的关爱;她像妈妈一样,关心村里的困难学生,多方争取资助金,帮助他们圆了上学梦……就这样,一件接着一件实事干,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她与村民融为一体,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当家人。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得知一组某村民的丈夫去世,又独自在快递公司打工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时,谭金花立即联系工会组织给予4000元救助金,解了村民家的燃眉之急。三组的产业路、七组的产业桥在强降雨中被冲毁,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谭金花又马不停蹄联系协调5万元资金进行修复;了解到茶农茶园管护技术参差不齐,她极力邀请县上的茶叶专家进村进行茶园管护技术培训;七组部分农户属于分散供水,为确保他们的饮水安全,她与水利部门协调安装了2120米水管,将他们纳入集中供水中……
18个月的摸滚打爬,18个月的辛劳付出,她的脸变黑了,身体变结实了,大连村群众发自内心地夸赞:“这个工会来的女娃子真行!”
咬住茶叶不放松
大连村有茶园近3000亩,人均近3亩,茶产业是村里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推进“以茶致富、因茶兴业”,谭金花多方“取经”,积极与行家里手探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金点子”。
她组织村民安装了11条生态山地轨道运输机,免费为茶农运输物品,采用无人机植保飞防,降低茶园管理成本。她引导茶农采用现代化机械手段防止害虫,建设县级标准化生产茶叶园区,增强茶园管护能力。她发挥工会干部的特长,不失时机地组织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提升茶叶制作技术,提高大连村茶叶品质,确保茶叶销售量稳步增长。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在充分运用好现有集体资金的同时,谭金花带领村两委抢抓机遇,于2021年底成立村集体实体企业——紫阳县宦姑码头茶叶精制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村集体+粗制茶厂+农户”的模式,在全县范围开展茶叶精选加工、包装、销售项目,仅2022年春,累计精选、包装茶叶10余吨,引进销售订单100余万元。同时,她组织村集体成立紫阳县焕大旺茗劳务有限公司,通过聘用在家劳动力,有偿在全镇开展茶叶生产性服务,不但解决了管护技术标准不一、茶季用工不足等问题,而且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增收。
咬住茶叶不放松,发展茶产业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据统计,2021年全村分红26.25万元,户均收益961.7元;2022年在留足集体发展基金外仍拿出23.5万元进行分红,全村户均收益876.7元。
一副柔肩挑重担
“一年多不在家,我们村的变化大得很!山上的茶园用上了自动化,安置点干净整洁,村道路宽敞明亮,还修了好几处停车场。”这是大连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真实感受。而这份真切感受正是谭金花带领村民干出来的。
一副柔肩挑重担。2021年底,面对大连村两委班子变化、无人主持工作的局面,焕古镇党委决定由谭金花主持村两委会工作。她深知责任重大、压力重重。为此,她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从调整配强村班子入手,宣传党的政策、加快文明乡村建设、规划茶叶新发展项目……一件件事都干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建强村党组织。她积极培养优秀村支部书记接班人,动员1名本科学历人才进班子,通过了1名预备党员转正、新吸收2名30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表彰优秀党员2名,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系包联单位出资装修村委会,建成村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繁荣乡村文化。她积极组织开展手工制茶竞赛活动、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文艺演出等活动,每年为大学新生每人发放3000元金秋助学金。
——巩固茶产业发展。为了解决茶农老龄化、茶园无人管护的难题,今年以来,谭金花和村党支部一班人一起深入调研走访,将村内撂荒茶园全部流转,由大连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经营。目前,已有8户茶农超30亩撂荒茶园的10年经营权被顺利流转,其中20亩茶园即将开采鲜叶。
在谭金花的带领下,经过18个月的苦干实干,大连村相继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安康市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示范村、紫阳县“美丽家园示范村”、紫阳县人才振兴试点示范村、文化振兴示范村。
看着眼前连片起伏的茶山和村民信任的目光,谈起今后的打算,谭金花笑着说:“一年多时间,我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是与群众一起干出来的。今后我仍将以‘娘家人’的责任和担当,在柴米油盐、春耕秋收中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带头人,一如既往地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为村民增收、为组织添彩。”□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