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46期:第04版 读书

对于女性精神和人格的思考

——《佟家大院的女人们》的丰富性表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婚姻既是扩大的个人,又是缩小的国家。”这部以三代、四个女人的命运际遇为审美视点,全景式反映情感、文化冲突和爱欲挣扎的离奇故事,在复杂的建构中,表达出了对家庭伦理文化的思考。

如果说《佟家大院的女人们》是在书写记忆与想象,作者梁玲理性、独特话语下的世态人心,自有着不同以往的写作特色。她着眼情感的体验,通过家庭叙事来折射时代风云变幻,把佟家大院的沧桑没落,巧妙定格在充满陕南地域特色的时空中,用凄美的情感连接起家族、民族的苦难历程。

写家族史,自然离不开家长里短的繁琐。从整部作品的架构来看,佟家大院由盛至衰的变迁,是面对和呼应着时代不可阻挡的变革。一个个不同命运的故事虽然琐碎,但拷问着人性,也让历史成为过程,而并非一种结果。

众所周知,家族史也是民族史。作品虽然围绕情感展开,最终表现的却是超越意识之外的生存。命运多舛,是《佟家大院女人们》给人的第一印象。佟云氏懂事明礼,在不幸的婚姻面前,有悖伦理的“叛逆”,无疑是对现实怨恨的心里独白。婴宁有着幸福的婚姻,但在残酷的现实桎梏下,只能选择和甑承祖远走黄泉。囡囡勤勉读书,收获了事业的同时,也获得了完美的爱情。另外一位女性刘晓洁,作为佟家少爷的精神伴侣,虽未得到可贵的爱情,可她的心早已交给了对方。这种朴素的情感糅杂着好奇、温情和爱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把“我”全然置于心灵的探索之中。这样的表达,是用文字营造的深刻,是世态人心下的独特意象,有着家庭、民族文化的双重视角。

此书的基调虽然悲凉,却不失情感的细腻和真挚——完全以“我”的视角贯穿这段复杂而又凌乱的故事。这样的写作与作者的性格、身份相关,也为作品中散发出的厚重和压抑感带来一缕清风,为苦涩的生活中添加了几分怡然。

其实,从包罗万象的记叙中可以看出,作者时刻着力在作品中体现着独特匠心,在艺术审视中丰富着美学意味,尤其是对于环境的描摹,更推动着故事朝人性深处开掘。这样书写的思想内涵,是借助沉重的反思去观瞻一个家族的发展,看似同环境没有任何关联,实际上是让读者在生活和自然的美中,发现和感受个体命运的生存境遇。

写山写水并非点缀,看似和家族命运无关,但与当地文化、人物性格结合起来研究,陕南秦巴山区便有了和其他地域的不同之处。可以说,山水的存在,既是一种文化的保守和开放,也潜藏着作者对笔下人物命运的预判。从山水环境的摹写,再到建筑样式的多样和独特,不难发现作者在历史叙事中传递着主流价值,用情、用力营造着个性化的建构和生命意识。梁玲的巧妙之处,是把故事置于雕梁画栋的建筑群落中,然后在悲壮气氛中完成着家族的兴衰变迁。

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那本宋版的《论语》,它到底是女人们的生活点缀,还是道德上的约束?它不时地在文中出现,让时空变幻的书写更多了些许神秘。

《论语》有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偏偏三代女人还是围绕着这本书,展开了故事的独特叙述。作品开始,云香兰要嫁入佟家为人妇时,母亲对她说:“这本祖上传下来的《论语》,你带过去,它会告诉你怎么学做一个好媳妇。”好媳妇既是母亲对女儿的殷切期望,也是封建社会“三从四德”制度下,对妇女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理事的严格要求。只是没想到佟家少爷的出走,让她很快处在了无比孤独和恐慌中,虽说时时翻书自审,最终还是逾越了男女间的界限。直至病重弥留之际,她才悲切地对佟承德说:“我这一生都在漆黑的夜里待着,没在阳光下活过,我希望宁儿在太阳底下长大。我的东西都是佟家的,只有一套宋版《论语》是我从娘家带来的,您替我交给她,让她好好做人。”一句“好好做人”,是佟云氏临死前的自省,也是对《论语》精神内涵的正面解读,她希望女儿能时刻遵循“孝”“礼”规则,在为人处事方面符合着儒家女性道德观。

作为艺术笔触下的文学,从精神操守的坚持,到情感价值的变化,始终变化不止的是一个个人物,实际起作用的却是《论语》博大精深的内涵,这就让作品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家族叙事,让家族命运的变迁似乎变得顺理成章。正如叶广芩所言:“这是一种广大而深邃的文化氛围,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情变易史,一种时代风云于家事、情感相扭结的极为复杂的情感。”从梁玲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蕴含其中的文化焦虑,作家亟需用这些人物激活读者的情绪,表达出对于女性精神和人格的担忧和思考,这也是《佟家大院的女人们》为人关注的焦点所在。□常晓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