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48期:第04版 创造

老牛啊,老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郭赛利

闲暇时,父亲常给我们讲村子里的故事。而他最挂念的,是生产队曾经养过的一头老牛。

隆冬时分的田野,静谧、萧瑟,尤其到了夜间,唯有呼呼的北风吹过蛰伏的麦田,掠过田边光秃秃的枝丫。生产队的饲养室就坐落在塬上,那是几间不知什么年代垒起的青瓦房,坐北朝南一字排开。瓦房西侧有一溜儿草棚,最靠近青瓦房的草棚便是老牛的居所。

父亲说老牛有灵性,极通人性,套车、犁地从不用鞭子。使唤过它的人都念它温顺、劲猛、听话。凡是进城去拉粪、去镇子上买农具、种子等,驾车的人喊一声“嘚儿”,老牛便低头踱步缓缓向前,一声“吁”,老牛就减速停步。

父亲说他十七八岁时,老牛的母亲生下了老牛。还未等老牛长大,便被打上了鼻环,挂上了笼嘴,随人们下地干活了。只是那时老牛还是小牛,干不来耙地、犁地等精细活,也干不了驾车、负重的力气活。

它会陪着它的母亲,一前一后地拖着沉重的车辕,缓缓地往返在神禾塬的旮旯拐角,走过神禾塬的春夏秋冬。

四季更替,两岁后的老牛扯开条了。眼似铜铃亮而有神,一对短角如刀似匕,棕黄皮毛油光若缎,四蹄如柱、体健如山。行走间,浑身的肌肉随着步子上下抖动,连它的尾巴甩起来都呼呼带风。老牛长大了,它从母亲的肩头接过了车辕,接过来犁铧,接过了日复一日的劳作,也接过来了它这一生的责任与宿命。

父亲说老牛懂事,它知道自己顶轭头,知道轻重缓急,懂人的心思。有一年抢秋,连阴雨20天不停歇,泡得村里好几家院墙坍塌,泡得地里软得进不去脚,眼看着苞谷稍稍发绿冒芽,人们干着急,却没办法。最后大家一跺脚:“抢收吧!总不能叫这一料庄稼坏在地里了。”人和牛早出晚归,大家把希望一同绑在了牛背上、牛脖子上,顶着淅淅沥沥的阴雨,在泥泞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回穿梭。

老牛是懂事的,它知道农事的紧迫,默默不言,勤勤恳恳地将轭头顶起,任由人给它的身上一次次套上沉重的希望。四五个白天黑夜连轴转,老牛身上的膘掉了半拃厚,但地里的苞谷终于被收到了檐下。

抢秋后,老牛依旧闲不住。因为它的车在等着它、犁铧在等着它、需要翻的地在等着它、需要它的人在等着它。风里雨里,它默默地将自己的汗和血一次次投入等与被等的需求当中。老牛是坚强的,它和人一样,共同熬过了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的人们,经常要带着空瘪的肚子起早贪黑地劳动,所以老牛的胃里自然也就没有了苞谷、谷糠、豆子的滋养。它仅能吃到没有养分的干草,却还要干着最重的活、出最重的力。

父亲的讲述,使我脑海里对于老牛的形象立体、生动了起来。我想,它一定是一头极其雄健且威武、沉稳而睿智的老牛。而且我还想到了父辈们曾经在土地上劳动的景象,他们的形象也愈加高大且清晰起来。

土地将老牛和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老牛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生产劳动。身边父辈们也如同老牛一般勤劳、淳朴,默默地在土地上劳动、耕耘,目标笃定地向前奔,用辛勤的汗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幸福是奋斗来的,我会传承父辈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做勇于负重、甘于奉献的奋斗者,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单位:陕煤运销集团红石峡公司)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