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50期:第04版 憩心亭

青峰着意记英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段遥亭

去年暑假,我专程从西安前往凤县灵官峡风景区参观。早晨游客稀少,峡谷清凉。过了一会儿,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数是一些有备而来的中年游客,也有不少是陪着父母的年轻人和有组织的专业团队。

走进灵官峡风景区,一眼就可以看到嘉陵江对岸石崖上雕有大型汉白玉浮雕《夜走灵官峡》全文。文章下方雕刻出工人们修建铁路的劳动情景,游客们抬头看着杜鹏程的文章,对那些英勇无畏的宝成铁路建设者们生出敬意。

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历经风雨的宝成铁路多次改造、升级换代。废弃的旧隧道因地制宜,改建成了以火车为主题的铁路文化博物馆。走进隧道展示区,能看到许多经历岁月的旧物件——手推车、铁锹、镐头、旧马灯、手提信号灯、电话机、检测锤、军大衣、废油桶等,斑驳的文物展现出建设者奋斗不息的精神,也给亲临现场的参观者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

当代作家杜鹏程的作品有着激动人心的画面感和意境美。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夜走灵官峡》开头的场景描写: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我顺着铁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只听见各种机器的吼声,可是看不见人影,也看不见工点。一进灵官峡,我就心里发慌。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但是,最近这里工作很紧张,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

站在夏日的嘉陵江边,让我们溯流回望,寻找军旅作家杜鹏程笔下的宝成故事——

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

《夜走灵官峡》是杜鹏程在宝成铁路修建工地上实地采访而写成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杜鹏程来到一个工棚,亲眼看见并感受到了筑路人的艰辛劳动。

灵官峡位于陕甘两省交界的秦岭深处,那里地势险峻,山高林密,嘉陵江河道深阔。

1956年冬,杜鹏程经过灵官峡宝成铁路建筑工地,看到筑路工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地劳作,那种忠诚奉献的“宝成精神”让他深有感触。

当年从秦岭到达凤县后,杜鹏程在工棚里住了五天,黄牛铺、七里坪等工地都跑遍了。傍晚时分,他走到灵官峡工地,被小孩子稚嫩简单的话语打动,抬眼望去,灵官峡两侧皆是悬崖峭壁,加上雨雪交加的天气,条件十分恶劣。工人们依然在工地上坚守岗位,修建铁路,有人打炮眼、有人指挥交通、有人拉送材料……杜鹏程被一幕幕劳动场面所打动,创作思绪也油然而生。

1958年元旦,他回到成都,便连夜写下了《夜走灵官峡》这篇文章,第二年发表在《延河》杂志上。这篇经典作品曾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影响和鼓励了几代人。

文章结尾更是引人入胜,余味无穷:我把成渝紧紧地抱起来,用我的脸暖了暖他的脸蛋。然后放下他,裹紧了大衣,把帽檐往下拉了拉,出了石洞,下了山坡,顺着绝壁上开凿的运输便道,向前走去。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958年1月2日的《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重要新闻:“天险变通途,蜀道不再难——宝成铁路全线通车”。

多年以后,我和爱人来到宝成铁路灵官峡参观体验。听说了这些穿越风雨的感人场景,人们眼含热泪,向那些开路建设者和杜鹏程先生致敬!

在我看来,杜鹏程不仅是新中国军旅文学的开拓者,也是现代工业文学、铁路文学的奠基者。他的《夜走灵官峡》使得这座秦岭深处的高山峡谷名扬天下,成为宝成铁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宝成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是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山岳铁路,堪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脊梁与里程碑。

这条穿山越岭的铁路建成和通车运行后,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一般游客看到错综复杂的铁路剖面图,已是惊叹不已,更何况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通隧道铺设铁路。宝成铁路大部分处于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桥隧密集,路基艰险,一路盘旋迂回,穿过秦岭垭口。

这条气势雄伟的铁路北起宝鸡,南达四川成都,总长669公里,全线304座隧道,上千座桥梁,16次跨越嘉陵江,南下广元抵达成都。在那个技术设备并不成熟的年代,志在四方的中国铁道兵克服困难,开发智慧,不仅创造了中国筑路史上的奇迹,同时也创造了破解世界铁路难题的宏伟创举。

灵官峡是嘉陵江上第一道峡谷,有着独具特色的建筑遗址和山水风景,汇聚中国首批工业遗产,集铁路文化、自然文化、食宿康养等文化形态于一体。

修建在景区的2号火车隧洞中,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实物雕塑,以宝成铁路光辉历史为背景,以宝成铁路建设精神为灵魂修建而成。在原宝成铁路隧道遗址的基础上新建了序厅、夜走灵官峡体验区、宝成铁路精神体验区、科普知识区、尾厅等,以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隧道长廊,生动讲述了宝成铁路的建设历程。在我看来,灵官峡是一部栩栩如生的铁路文化教科书,像一列满载中华民族精神的“和谐号”驶过群山万壑。

1981年3月,杜鹏程与夫人张文彬去往甘肃徽县时来到灵官峡。时隔20多年,杜鹏程来到当年宝成铁路故地重游,难以抑制内心火热的感情,在凤县灵官峡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筑路健儿今安在,青峰着意记英雄。”

现如今,进入快车道的当代中国高铁领先世界。2018年1月,灵官峡被列入国内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地名录,它不仅是一处文化地标,更是一处独领风骚的精神地标。

青山依旧,江水奔流,汽笛轰鸣,南来北往的列车穿山越岭。杜鹏程先生踏歌而去,他勇于前行的身影永远留在世人面前。我喜欢列车穿行大地的浩然气势,铁轨震颤的节奏感敲击着旅行者的灵魂。

有人说,灵官峡是“一个感动中国几代人的地方,一个石头会说话的地方”。我来到秦岭深处的古凤州,亲历嘉陵江畔的青山绿水,聆听列车穿过岁月的铿锵之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