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消失的岗位
——细数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31年发展变化赵媛媛
成立于1987年的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沿着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砥砺奋进,风雨兼程31年。从蒸汽时代到内燃时代,从人工扳道到微机联锁的应用,从洋镐、铁耙到机械化捣固的使用,从模拟通信电台到引进集成化无线设备,从分散检修到高度集约化的管理,回顾那些永远消失的岗位,无不折射出铁运的巨变和铁运人自强奋斗的精神。
机务:机车换新——进入内燃时代
提及蒸汽时代,火车司机贺小义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蒸汽机车要靠燃煤提供动力,机车配有专门的司炉工,一锹15公斤的煤,从七里镇到黄陵站往返一趟,光煤就要添4吨多,遇到坡度大的时候,动力跟不上,经常被闷在隧道中,更别提被煤灰和汗水染黑的脸了。”
2004年,随着煤炭运量逐年增加和铁路技改的迫切需要,内燃机车的主角光环越发瞩目,不仅使列车平均时速提高到50多公里,也使公司的年运力提升到1800万吨。蒸汽机车淘汰后,那些原有的司炉工、给水工、水泵工也经过岗位培训后纷纷走上新的岗位,而今停留在机车文化广场的“功勋号”前进型蒸汽机车已然成为铁运公司发展和进步的见证。
车务:人工扳道——微机联锁设备
在没有投入微机联锁设备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采用费时费力、失误率高的人工扳道。现任值班员的张志勇师傅就是从原扳道员转岗而来,提起工作变化,他由衷地说道:“自从2006年公司上了微机联锁设备,一个信号员就顶得上咱一个班六个扳道员了,效率高,还省力。”当然科技应用取代的不止扳道员,随着无线列调平台、列尾设备、机车联控的广泛应用,运转车长、助理值班员等岗位也随之结束了他们的工作使命,被新的工种任务所取代。
随着“全员创新”的遍地开花和“五小”成果的广泛应用,“专用线的速度”也是全面推进,至2015年铁运公司年运量突破最高1510万吨。
工务:手挖肩扛——机械化捣固机
上世纪90年代初,铁运公司工务养护线路还主要依靠人力和洋镐、铁耙、九齿叉这三大件。那时,更换道岔、钢轨、轨枕和路基换填等几乎全靠大家手挖肩扛来完成。
随着专用线日益繁忙,机械化养路设备也随之成为线路维修的主力。技术员李波说起工区的养护设备是如数家珍,尤其是螺丝松紧机高效批量作业代替人工拆卸螺丝,内燃捣固镐、液压捣固机代替洋镐稳定道床,使职工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除此之外,机械化设备也在改善铁路线路质量、专用线提速扩能、保证行车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务:通信变身——集成无线设备
此刻,在铁路运输公司电务段检测室,信号工袁从军正熟练地对机车综合无线应急电台进行功能试验:车次号注册、测量风压、通话试验……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力求精确无误。
1992年就正式投身铁路通信工作的袁从军,亲眼见证了专用线铁路通信设备的变迁。从最初的人工转接电话通信方式到如今的程控交换方式,从站场的集中电话到如今的数字调度电话的使用,从架空明线的通信线路到如今的直埋光纤的使用,无不散发着科技进步的魅力。
而今的电务段,远程智能监控等技术的应用让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对铁运公司沿线各个站场的实时监督和指挥,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
车辆:分散检修——高度集约管理
随着矿区煤炭运输的日益增加,铁运公司对内积极推行集约化管理,于2007年将原有的车务段列检工区、黄陵列检所、双龙列检工区合并成立车辆段,实现检车作业业务和技术上的规范;对外积极与国铁取得联系,利用政策发展契机,打通与国铁接轨的最后一道壁垒,实现路企直通。通过分工协作,去除重复环节,不仅提高车辆周转速度,减少重复作业,同时也实现人员和运输流程的最大限度优化。此外,公司也积极拓展代维代管业务,与地方煤台,红石岩煤矿、二号煤矿、煤化工公司等签订代维代管协议,实现全方位的创收创效。
今天,铁运公司正在黄陵矿业公司的领导下,力争做勇于担当、永不停歇的火车头,在安全运输、科技创新、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着新的努力,开启打造铁路运输现代化的新征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成立于1987年的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沿着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砥砺奋进,风雨兼程31年。从蒸汽时代到内燃时代,从人工扳道到微机联锁的应用,从洋镐、铁耙到机械化捣固的使用,从模拟通信电台到引进集成化无线设备,从分散检修到高度集约化的管理,回顾那些永远消失的岗位,无不折射出铁运的巨变和铁运人自强奋斗的精神。
机务:机车换新——进入内燃时代
提及蒸汽时代,火车司机贺小义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蒸汽机车要靠燃煤提供动力,机车配有专门的司炉工,一锹15公斤的煤,从七里镇到黄陵站往返一趟,光煤就要添4吨多,遇到坡度大的时候,动力跟不上,经常被闷在隧道中,更别提被煤灰和汗水染黑的脸了。”
2004年,随着煤炭运量逐年增加和铁路技改的迫切需要,内燃机车的主角光环越发瞩目,不仅使列车平均时速提高到50多公里,也使公司的年运力提升到1800万吨。蒸汽机车淘汰后,那些原有的司炉工、给水工、水泵工也经过岗位培训后纷纷走上新的岗位,而今停留在机车文化广场的“功勋号”前进型蒸汽机车已然成为铁运公司发展和进步的见证。
车务:人工扳道——微机联锁设备
在没有投入微机联锁设备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采用费时费力、失误率高的人工扳道。现任值班员的张志勇师傅就是从原扳道员转岗而来,提起工作变化,他由衷地说道:“自从2006年公司上了微机联锁设备,一个信号员就顶得上咱一个班六个扳道员了,效率高,还省力。”当然科技应用取代的不止扳道员,随着无线列调平台、列尾设备、机车联控的广泛应用,运转车长、助理值班员等岗位也随之结束了他们的工作使命,被新的工种任务所取代。
随着“全员创新”的遍地开花和“五小”成果的广泛应用,“专用线的速度”也是全面推进,至2015年铁运公司年运量突破最高1510万吨。
工务:手挖肩扛——机械化捣固机
上世纪90年代初,铁运公司工务养护线路还主要依靠人力和洋镐、铁耙、九齿叉这三大件。那时,更换道岔、钢轨、轨枕和路基换填等几乎全靠大家手挖肩扛来完成。
随着专用线日益繁忙,机械化养路设备也随之成为线路维修的主力。技术员李波说起工区的养护设备是如数家珍,尤其是螺丝松紧机高效批量作业代替人工拆卸螺丝,内燃捣固镐、液压捣固机代替洋镐稳定道床,使职工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除此之外,机械化设备也在改善铁路线路质量、专用线提速扩能、保证行车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务:通信变身——集成无线设备
此刻,在铁路运输公司电务段检测室,信号工袁从军正熟练地对机车综合无线应急电台进行功能试验:车次号注册、测量风压、通话试验……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力求精确无误。
1992年就正式投身铁路通信工作的袁从军,亲眼见证了专用线铁路通信设备的变迁。从最初的人工转接电话通信方式到如今的程控交换方式,从站场的集中电话到如今的数字调度电话的使用,从架空明线的通信线路到如今的直埋光纤的使用,无不散发着科技进步的魅力。
而今的电务段,远程智能监控等技术的应用让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对铁运公司沿线各个站场的实时监督和指挥,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
车辆:分散检修——高度集约管理
随着矿区煤炭运输的日益增加,铁运公司对内积极推行集约化管理,于2007年将原有的车务段列检工区、黄陵列检所、双龙列检工区合并成立车辆段,实现检车作业业务和技术上的规范;对外积极与国铁取得联系,利用政策发展契机,打通与国铁接轨的最后一道壁垒,实现路企直通。通过分工协作,去除重复环节,不仅提高车辆周转速度,减少重复作业,同时也实现人员和运输流程的最大限度优化。此外,公司也积极拓展代维代管业务,与地方煤台,红石岩煤矿、二号煤矿、煤化工公司等签订代维代管协议,实现全方位的创收创效。
今天,铁运公司正在黄陵矿业公司的领导下,力争做勇于担当、永不停歇的火车头,在安全运输、科技创新、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着新的努力,开启打造铁路运输现代化的新征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