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位文学大家笔下的爱与温情
很多时候,我们过度纠结于纷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生活琐事,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内耗。久而久之,眼前的世界便不再明朗可爱,甚至觉得人间不值得。
其实,生活应当被热爱的人和事填满,不该让无关紧要的人消耗内心的晴朗。只有懂得取舍,学会释怀,才能放下焦虑,收获人生的幸福与美好。
这本《人间值得爱》由汪曾祺、史铁生、季羡林、丰子恺、冯骥才、肖复兴等25位现当代文学大家深情献作,讲述他们生命中难忘的人和事,亲情、爱情、友情、美食、生灵等世间美好尽在其中。完整收录《我与地坛》《怀念萧珊》《冬天》《宗月大师》《老猫》等34篇散文名作,暖心治愈,生动诠释人间的爱与温情。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写亲情,总是令人格外感动。他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中,回忆父亲对母亲的深情:父亲养过花,但自从一盆素心兰在母亲病故那年死掉之后,便不再养花。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为她做了几箱子无比精致的冥衣,按母亲生前的喜好,精心买回各种花素色纸,单夹皮棉,四时不缺。
汪曾祺的父亲随和,爱孩子,喜欢和孩子玩,带小孩子放风筝、为他们做玻璃水晶球和各种灯,直到很多年以后,汪曾祺都能十分清楚地记得儿时父亲给予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更为难得的是,汪曾祺的父亲从不强求孩子的学业,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自由成长,不会高高在上地去苛责,而是极尽平等地与他们交流,以至于“多年父子成兄弟”。
正是在这种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汪曾祺才能一直如孩童般澄澈,深谙家的幸福与温暖。
尘归尘,土归土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同样让人心头一颤,被他的通透和温情深深打动。
他谈论死亡:“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回忆母亲:“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他思索人生:“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虽然受制于双腿,但史铁生观察着形形色色的人,与天地对话、与人间对话、更与自己对话。尘归尘,土归土。人世间所有的相逢与别离看似只能被动接受,但倘若精神辽阔,一切磨难终能逐步度过,一切美好亦可永存心间。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老北京街头摆起菊花摊子的时候,烤肉摊也会闪亮登场。《风檐尝烤肉》一文中,张恨水将这种老北京的平民烤肉描绘得活色生香,十分诱人。
一个圆炉灶,塞上松树柴,点火,往马路边的屋檐下一摆。再把牛羊肉切得巴掌大,牛皮纸一般薄,盛放在柜台上。“太阳黄黄儿的,斜临在街头,西北风在人头上瑟瑟吹过。松火柴在炉灶上吐着红焰,带了缭绕的青烟,横过马路。在下风头远远地嗅到一种烤肉香,于是有这嗜好的人,就情不自禁地走了过去。”
怎么个烤法呢?张恨水逐一道来:夹起肉伸进装有酱油料酒的碗里一和弄,立刻送上铁甑去烤,再放葱白,两相掺和。“于是肉气味、葱气味、酱油酒气味、松烟气味,融合一处,铁烙罩上吱吱作响,筷子越翻弄越香。”肉熟之后,要烧饼,伙计会送来一碟火烧。想喝酒,就能得到一个小锡瓶和一只杯子。吃毕,还可以去屋里喝一碗小米稀饭。“就着盐水疙瘩,或者要个天津萝卜啃,浓腻了之后再来个清淡,其味无穷。”
除此之外,老舍笔下的落花生也叫人发馋。他说:“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对各种花生,他如数家珍:“大花生,小花生,大花生米,小花生米,糖饯的,炒的,煮的,炸的,各有各的风味,而都好吃。下雨阴天,煮上些小花生,放点盐,来四两玫瑰露,够作好几首诗的。”
就算大冬天走在路上,冷风直刮,或是下雪,只要口袋里有些花生,风或雪立马不足为惧——掏一个花生出来,两下剥开,迅速送进嘴里。只要一嚼起来,登时快活似神仙──任你大风大雪,我有我的滋味儿。
一篇《落花生》读完,恨不得立马去买一袋炒花生,或者回家煮个盐水花生,瞧它们在锅里咕咕嘟嘟地闹腾,悠闲地等待品尝。
漫品浮生,人间值得
《做人》一文里,蔡澜聊起自己的各种营生,“拍电影”“美食家”“茶商”“开餐厅”“经营杂货店”“做零食”……看似很难兼顾,必得忙到团团转,逐一盘算起来,却又都是水到渠成非常自然的事情。
“你到底是什么身份?”朋友曾经问他。
他答:“我只想做一个人。”
对如何做人,蔡澜有他自己的心得:“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也没必要给别人脸色看。生了下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如果我们如此做人,身边又都是这样的朋友,尊重、平等、不卑不亢,生活自然格外值得期待。
世界这么大,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你去遇见。
愿你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人和事上。爱你所爱,随性洒脱,日日与温暖相拥。□亓昨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很多时候,我们过度纠结于纷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生活琐事,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内耗。久而久之,眼前的世界便不再明朗可爱,甚至觉得人间不值得。
其实,生活应当被热爱的人和事填满,不该让无关紧要的人消耗内心的晴朗。只有懂得取舍,学会释怀,才能放下焦虑,收获人生的幸福与美好。
这本《人间值得爱》由汪曾祺、史铁生、季羡林、丰子恺、冯骥才、肖复兴等25位现当代文学大家深情献作,讲述他们生命中难忘的人和事,亲情、爱情、友情、美食、生灵等世间美好尽在其中。完整收录《我与地坛》《怀念萧珊》《冬天》《宗月大师》《老猫》等34篇散文名作,暖心治愈,生动诠释人间的爱与温情。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写亲情,总是令人格外感动。他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中,回忆父亲对母亲的深情:父亲养过花,但自从一盆素心兰在母亲病故那年死掉之后,便不再养花。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为她做了几箱子无比精致的冥衣,按母亲生前的喜好,精心买回各种花素色纸,单夹皮棉,四时不缺。
汪曾祺的父亲随和,爱孩子,喜欢和孩子玩,带小孩子放风筝、为他们做玻璃水晶球和各种灯,直到很多年以后,汪曾祺都能十分清楚地记得儿时父亲给予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更为难得的是,汪曾祺的父亲从不强求孩子的学业,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自由成长,不会高高在上地去苛责,而是极尽平等地与他们交流,以至于“多年父子成兄弟”。
正是在这种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汪曾祺才能一直如孩童般澄澈,深谙家的幸福与温暖。
尘归尘,土归土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同样让人心头一颤,被他的通透和温情深深打动。
他谈论死亡:“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回忆母亲:“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他思索人生:“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虽然受制于双腿,但史铁生观察着形形色色的人,与天地对话、与人间对话、更与自己对话。尘归尘,土归土。人世间所有的相逢与别离看似只能被动接受,但倘若精神辽阔,一切磨难终能逐步度过,一切美好亦可永存心间。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老北京街头摆起菊花摊子的时候,烤肉摊也会闪亮登场。《风檐尝烤肉》一文中,张恨水将这种老北京的平民烤肉描绘得活色生香,十分诱人。
一个圆炉灶,塞上松树柴,点火,往马路边的屋檐下一摆。再把牛羊肉切得巴掌大,牛皮纸一般薄,盛放在柜台上。“太阳黄黄儿的,斜临在街头,西北风在人头上瑟瑟吹过。松火柴在炉灶上吐着红焰,带了缭绕的青烟,横过马路。在下风头远远地嗅到一种烤肉香,于是有这嗜好的人,就情不自禁地走了过去。”
怎么个烤法呢?张恨水逐一道来:夹起肉伸进装有酱油料酒的碗里一和弄,立刻送上铁甑去烤,再放葱白,两相掺和。“于是肉气味、葱气味、酱油酒气味、松烟气味,融合一处,铁烙罩上吱吱作响,筷子越翻弄越香。”肉熟之后,要烧饼,伙计会送来一碟火烧。想喝酒,就能得到一个小锡瓶和一只杯子。吃毕,还可以去屋里喝一碗小米稀饭。“就着盐水疙瘩,或者要个天津萝卜啃,浓腻了之后再来个清淡,其味无穷。”
除此之外,老舍笔下的落花生也叫人发馋。他说:“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对各种花生,他如数家珍:“大花生,小花生,大花生米,小花生米,糖饯的,炒的,煮的,炸的,各有各的风味,而都好吃。下雨阴天,煮上些小花生,放点盐,来四两玫瑰露,够作好几首诗的。”
就算大冬天走在路上,冷风直刮,或是下雪,只要口袋里有些花生,风或雪立马不足为惧——掏一个花生出来,两下剥开,迅速送进嘴里。只要一嚼起来,登时快活似神仙──任你大风大雪,我有我的滋味儿。
一篇《落花生》读完,恨不得立马去买一袋炒花生,或者回家煮个盐水花生,瞧它们在锅里咕咕嘟嘟地闹腾,悠闲地等待品尝。
漫品浮生,人间值得
《做人》一文里,蔡澜聊起自己的各种营生,“拍电影”“美食家”“茶商”“开餐厅”“经营杂货店”“做零食”……看似很难兼顾,必得忙到团团转,逐一盘算起来,却又都是水到渠成非常自然的事情。
“你到底是什么身份?”朋友曾经问他。
他答:“我只想做一个人。”
对如何做人,蔡澜有他自己的心得:“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也没必要给别人脸色看。生了下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如果我们如此做人,身边又都是这样的朋友,尊重、平等、不卑不亢,生活自然格外值得期待。
世界这么大,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你去遇见。
愿你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人和事上。爱你所爱,随性洒脱,日日与温暖相拥。□亓昨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